APP下载

2001年以来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研究综述

2014-02-11朱大锋

天中学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文明生态大学生

朱大锋



2001年以来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研究综述

朱大锋1, 2

(1. 黄淮学院 社会管理系,河南 驻马店 463000;2. 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2001年以来,国内学者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意义、策略与措施等进行了理论探索,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见解。目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还局限于理论层面,实证研究的力度有限,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增强,构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管理机制、运行机制、评价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等应成为研究的重点。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以“环境教育”的形式开展了高校生态文明方面的教育[1],之后,学术界围绕“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进行了广泛研究。随着党的十七大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重要的治国理念,高校生态文明教育问题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笔者以“高校生态文明(伦理)教育”和“大学生生态文明(伦理)教育”为篇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共检索到2001―2012年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124篇,主要涉及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概念、指导思想、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等内容,本文拟就此做简要综述。

一、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研究的基本结论

(一) 关于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概念

对于何谓“生态文明”,有的学者从社会结构理论角度,提出“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并列的一种文明形式,是社会文明系统的一个组成要素[2];有的学者则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提出“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的一种更高程度的社会文明形态[3]。

对于何谓“生态文明教育”,研究者基本上都认为概念的重点是“教”与“育”,既包括向学生传授生态环境与保护方面的知识,也包括帮助学生树立生态道德观念,引导学生将生态道德观念内化为生态文明习惯。有的学者认为,“生态文明教育”是指一种重在将“生态道德原则和规范”转化为教育对象内在道德行为的生态伦理教育[4]。有的学者从德育角度提出,生态文明教育是一种引导大学生树立新的生态价值观、自然观和人生发展观,自觉养成生态环保意识和道德文明习惯的“生态德育”[5]。也有研究者认为,“生态文明教育”是一种重在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价值导向的“素质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素养的人才,其着眼点是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念的培养和生态文明行为方式的养成,重点是帮助大学生树立生态价值观[6]。

(二) 关于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指导思想

从既有研究成果看,研究者都将“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科学发展观”等理论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指导思想。此外,有的研究者提出,作为生态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生态道德,既要包含对中国古代朴素的生态文明理论精华的传承与创新,也包含对外来道德价值的批判与吸收[7];有的研究者通过对马克思生态文明观历史进程的梳理,从人与自然的系统关联、社会实践是人与自然统一的中介等方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则[8];有的研究者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分析,认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应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同时遵循科学性、综合性、实践性、发展性等原则,以确保教育目标的实现[9]。

(三) 关于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现实意义

关于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现实意义,一些研究者分别指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不仅可以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人才保障,“还能够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智力支持”[10];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和高校德育的时代要求,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11];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是环境发展的需要和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高校管理的需要[12];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必然要求[13]。

(四) 关于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内容

对于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应包括哪些内容,有的学者提出,教育者要围绕培养大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能力这个目标,向学生传授生态文明相关知识,增强他们的生态文明情感体验能力,这是生态文明教育的基础[14];而生态文明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境道德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养成生态文明行为习惯,使之积极投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实践中去[10, 15]。有的学者进一步指出,需要帮助青年学生确立的具体的生态文明观,主要包括“自然观、发展观、平等观、科技观、生产消费观、人口观和审美观”等[13]。也有研究者强调,引导大学生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重点是要使大学生学会“通过生态化的思维方式”反思现代工业文明社会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三大关系[16]。此外,也有研究者从宏观德育角度,提出应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一种素质教育纳入高校德育体系,要引导学生树立生态信念,养成生态文明行为习惯[17]。

(五) 关于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学者们认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虽然生态文明教育引起了高校的普遍关注,但一些高校重视程度不够,有的没有将其真正纳入日常教育教学体系,有的教育内容零散,教育过程重理论轻实践,方式单一,缺乏延续性[18];(2) 师资队伍建设没有得到重视,许多教师在生态文明教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对生态文明教育所涉及的内容进行系统讲授,有“避重就轻、泛泛而谈”的现象[19];(3)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需要增强,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对生态文明认知不够全面深刻,所学知识不能内化为自身的生态文明素质和行为[20]。总之,目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可以概括为:教育教学不规范,教育内容不系统,学校之间不平衡,教育合力未形成。

针对目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学者们认为,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要构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用一种“跨学科的教育整合策略”对学生从“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知识、生态文明态度、生态文明技能、生态文明参与”方面进行“五位一体”的生态文明教育[21]。第二,要建立健全“多层次、全方位、开放型”的教育机制,通过统一规划、加强管理、加大经费投入等措施,推进相关理论研究,为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保障,同时还要创新教育形式,加强生态文明实践教育,建立科学评价体系等[22−23]。第三,要树立“大教育观”,开发利用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生态文明教育资源,把生态文明教育有机地嵌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24−25];要从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的特点出发,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各有重点地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26]。

二、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研究的主要特点

2001年以来国内学术界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探讨,总体上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以党的十七大为界,2001―2007年是研究的第一阶段,2008至今为研究的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研究内容仅限于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概念、意义、措施建议等,研究的深度也较浅。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确立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为进一步深化高校生态文明研究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思想。2008年至今,围绕着新形势下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进入了高潮,被中国知网收录的有关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文章就有100余篇,约为2001―2007年的4倍。

第二,研究视角呈现多角度化。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日渐被提上议程,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研究进一步展开,研究视角已经从单纯的伦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逐步扩大到心理学、法学和生态经济学领域。比如,有的研究从加强环境法学教育的角度探讨了切实推进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问题[27];有的学者尝试应用建构主义理论来创新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方法[28];有的学者则对“绿猫”理论及其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启发进行了探讨[29]。

第三,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所拓展。分析近年来的研究论文可以看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呈现逐步拓展态势。比如在研究内容上,不仅进一步探讨了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而且有的学者在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措施和建议。与之前的研究相比,有的学者进一步提出,必须注重生态文明教育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有机结合,必须体现知、情、意、信、行等教育要求的内在统一,更加注重综合运用多渠道、多途径的教育手段,增强生态文明教育的效果[30]。

第四,研究呈现一定的不均衡性。在既有研究论文中,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某些方面被反复探讨。比如,在中国知网检索出的124篇相关论文中,以“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加强当代中国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探讨”“浅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等为题目的论文就有近30篇,几乎占四分之一,这些题目相似的论文多是宏观宽泛的研究。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某些方面鲜有涉及。比如,虽然也有研究涉及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这一主题,但对于究竟该如何做则缺乏深层次探讨。此外,生态文明教育比较研究等领域也鲜有问津。

三、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研究前瞻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并提出了“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新概念,标志着我国已经从国家发展的高度来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在此背景下,为适应我国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需要,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研究应朝着进一步增强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构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长效机制的方向努力。

(一) 进一步突出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作为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各高校势必进一步加大生态文明教育的力度,以提高大学生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和建设美丽祖国的自觉性。综合近年来的研究,虽然有的学者结合农林类、海洋类等院校实际探讨了如何开展生态文明教育问题,也有少数学者探讨了高校后勤和图书馆在生态文明教育中的作用,但总体上看既有实证研究的地域特征明显,调查样本容量不足,无法客观反映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全貌,研究结论难免以偏概全。总的来说,目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还局限于理论层面,实证研究的力度有限,因此,在今后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研究中,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继续增强。

(二)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是今后研究的着力点

既有研究大多数将重点放在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意义、目标、内容、原则和途径等方面,极少从它们的内在联系及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运作方式方面进行探讨。虽然多数学者对建立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机制的重要性已形成共识,但对如何构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长效机制缺乏系统研究。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效果不明显,主要原因在于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尚未形成制度化的规范体系,缺乏相应的运行机制。因此,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预见,今后,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研究的视角、广度和深度将得到进一步拓展,如何构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管理机制、运行机制、评价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等将成为研究的重点。

[1] 王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6).

[2] 张云飞.试论生态文明在文明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J].教学与研究,2006(5).

[3] 卓越.加强公民生态意识建设的思考[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3).

[4] 魏彩霞.高校生态伦理教育的必要性研究[J].学习与实践,2008(6).

[5] 闫敏辉.加强教育过程中生态德育的渗透[J].当代教育论坛,2008(9).

[6] 路琳,李静.高校生态文明素质教育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9).

[7] 张爱民.试论生态文明教育与高校的实践策略[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11).

[8] 董嫱嫱.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探析[J].兰州学刊,2006(7).

[9] 彭秀兰.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高校生态文明教育[J].学术探索,2012(2).

[10] 刘经伟.试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6(4).

[11] 刘建伟.高校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8(6).

[12] 屠佳.试论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J].中国德育,2008(6).

[13] 赖章盛.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内涵与目标[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8(5).

[14] 雷新兰.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有效途径浅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4).

[15] 曹群.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主要内容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8(3).

[16] 彭秀兰.高校开展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的宗旨和路径[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1).

[17] 李静.高校生态文明素质教育路径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2.

[18] 王秀玉.浅析对高校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2(2).

[19] 何瑞强.生态文明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嵌合[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2(3).

[20] 仲艳维,杨瑒,朱平芬,等.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实践途径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11(s1).

[21] 林智理.生态文明教育与高校的实践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9).

[22] 杨林.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J].教育评论,2010(5).

[23] 姜树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路径探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4).

[24] 傅莉莉.中国高校生态伦理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25] 黄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开发利用生态文明教育资源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12).

[26] 唐晓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7).

[27] 巩固.生态文明背景下高校环境法学教育的反思与完善[J].公民与法,2011(3).

[28] 郭岩.建构主义理论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启示[J].世纪桥,2010(6).

[29] 廖志丹.“绿猫”理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初探[J].生态经济,2010(6).

[30] 赵海军,朱明英.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浅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2).

2013-12-13

2013 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项目(2013MYB094)

朱大锋(1974―),男,河南平舆人,副教授,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

G417

A

1006−5261(2014)02−0121−03

〔责任编辑 赵贺〕

猜你喜欢

文明生态大学生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