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概述紫砂壶独特的工艺手段

2014-02-11田军州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4年7期
关键词:成品率坯体收缩率

田军州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紫砂壶作为民族艺术的瑰宝,在制作和烧制过程中,有几种较为独特的工艺手段,所产生的效果,容易被误认为特殊的紫砂泥。其实,主要是通过绞泥、铺砂和调砂等装饰工艺手段表现的。

一、绞泥 绞泥是紫砂壶制作的一种工艺手段和装饰技法,不是某种特殊的紫砂泥。绞泥技术始于唐代,原产地主要在山西、河南和陕西一带。它是用白、褐两色(或多色)泥料相间揉合在一起,然后按需要切成泥片贴于制成的器物之上,或全器利用绞泥成型,再施釉烧成呈绞纹的器物。绞泥技术成型异常艰难,但能工巧匠可以自如地按泥料绞合,由于方式的不尽相同,造就了各种变幻的美丽花纹,至今受到人们的喜爱。宋代的绞泥瓷器比唐代又有了进步,内容愈加丰富,技术含量要求更加苛刻,产品更具东方神奇魅力。到明代,瓷器绞泥几乎绝迹、失传。然而,这种濒临失传的瓷器绞泥技术,如今在宜兴的紫砂中重放异彩,且技艺娴熟。其技法有层叠法、按压法、揉合法、层叠盘筑法等,但技法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表现主题的需要,可以变化出多种技法,为创作主题服务。影响绞泥作品的主要因素是收缩率,虽同为紫砂的五色土,其收缩率有较大差异,而且收缩率不光是不一致,就算一致,收缩也有不同步性,这两种情形使作品的成功率大为降低,变形开裂时常发生,所以绞泥壶一定要作试片烧制,严格把握收缩状况,这是保证紫砂绞泥作品成品率的重要因素。现代紫砂绞泥造型有绞泥壶、绞泥杯、绞泥果盘、绞泥烟盒、绞泥盆等。绞泥纹样有木纹、水波纹、云纹、席纹、雷纹、山水纹、犬牙纹、礼花纹、花团纹、圆圈纹等,并由单纹样发展到连续纹样。

二、调砂。调砂也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制陶工艺。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制陶时,就已掌握了这一工艺手段,调砂就是制陶时,在泥料中掺入一定比例的砂,以提高陶器烧成的稳定性、成品率和砂质感。砂在烧制的过程中是不收缩的,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成品率。同样的,紫砂各泥料的收缩率高低不齐。为了便于成型减少收缩率,提高成品率,在紫砂泥料中是必须添加一定量的粗砂或细砂的。当然泥料和所调之砂必须均匀得当,烧成后壶面感官才能饱满均匀。壶表质感也强烈,调砂可以增强泥料的工艺性能,制壶过程中泥料如太粗则制作费劲,如太细制作时则易黏手。调入合适的砂还方便制壶,烧成成品由于里面含砂,增强了透气性,更利于泡茶。俗话说,“泥是肉,砂是骨”,行家说紫砂泥泥中有“骨”。这个“骨”就是紫泥中的石英颗粒,也就是紫砂泥中“砂”。试想一下,倘若一个人没有了骨身子将会是怎么样的?泥里调砂就好比炒个小葱拌蛋,你要在蛋里少许加些水调匀,这样炒出来的蛋才更爽口美味。泥中调砂,不是以次充好,更不是偷工减料,其中确有玄机。

三、铺砂 铺砂,或称嵌砂、点砂。铺砂和调砂的区别在于:其一,装饰手法的不同,调砂是在制成熟泥前完成的,铺砂则是在制作过程中完成的。其二,烧成效果不同,调砂作品烧成后,壶体的内、外壁肌理效果较为一致,铺砂的外壁有斑驳的肌理效果,内壁则没有。紫砂铺砂工艺是指紫砂坯体在制作过程中,把不同泥色的砂粒采用铺,点、撒等方法,施于尚有一定湿度的坯体表面。再借助工具将砂粒嵌入坯体表层。铺砂主要起到点缀装饰的作用,使烧成后的紫砂器表面铺入的砂点和胎质色调形成鲜明的对比效果。铺砂颗粒的质性一般要求高于或等同于坯体颗粒质性。如质性较软,会造成制作时颗粒拖尾及烧成后因颗粒收缩较大而产生和胎质不相融的现象。铺砂有局部性铺砂和全制品铺砂:局部性铺砂只是在壶体的某一局部,通过铺、点不同于原泥的熟砂粒,起到一种局部的装饰效果;全制品铺砂是对整个壶体的外表,进行铺点装饰,其烧成效果,外观与调砂如同一辙。铺砂作品,特别是全制品铺砂作品,耗时较多,且有一定的难度,施艺者不仅要有高超的技艺和深厚的功力,而且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一件优秀的铺砂作品,必须做到颗粒均匀,大小适宜,疏密有致。

目前,市场上有较多的段砂类作品,且美其名曰豆红砂、潭碧砂、田黄砂等等,其实并无此类特殊的泥料,多数为泥质不纯或泥质较次的段泥,通过调砂手段或降低加工目数,经高温或窑变烧制而成,以达到

[1]《阳羡茗砂土》江苏美术出版社

猜你喜欢

成品率坯体收缩率
涤纶短纤维干热收缩率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影响涤纶短纤维干热收缩率因素探讨
聚丙烯材料收缩率影响因素研究
凝胶注模成型制备TiB2-C复合多孔坯体的研究
一种陶瓷板的制造方法及陶瓷板
浅析超厚仿古砖在辊道窑干燥过程控制的注意事项
钦州坭兴陶泥料工艺性能研究
精益六西格玛在改善药品生产流程中的应用
陶瓷坯体预干燥方法
薏苡仁多糖咀嚼片直接压片法辅料配比的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