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教育在社区糖尿病预防中的作用探讨

2014-02-10何兴桃

糖尿病新世界 2014年24期
关键词:发病率对象人群

何兴桃

江苏省大丰市万盈卫生院预防保健科,江苏大丰 224100

健康教育在社区糖尿病预防中的作用探讨

何兴桃

江苏省大丰市万盈卫生院预防保健科,江苏大丰 224100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干预模式预防糖尿病高危人群发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该社区的糖尿病高危人群2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干预模式控制高危患者糖尿病发病率;干预组在常规预防控制模式基础上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干预模式控制糖尿病高危人群发病率。结果干预组研究对象在干预期间罹患糖尿病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和防控措施实现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健康教育模式预防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发病的效果非常明显,是对控制糖尿病发病率的一项重要措施。

健康教育;糖尿病;社区;预防

糖尿病是慢性终生性疾病的一种,同类疾病中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较大。我国每年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都在不断的增加,且随着发病率的不断增加,患者因糖尿病并发严重并发症的死亡率也呈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1]。因此,预防和控制糖尿病意义重大。为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干预模式预防糖尿病高危人群发病的效果,该研究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该社区288例糖尿病高危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社区的糖尿病高危人群288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144例。对照组研究对象血糖指标异常时间1~8个月,平均异常时间(3.1±0.52)个月;男75例,女69例;研究对象年龄47~74岁,平均年龄(56.2±0.8)岁;干预组研究对象血糖指标异常时间1~7个月,平均异常时间(3.2±0.49)个月;男性研究对象76例,女性研究对象68例;研究对象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56.1±0.7)岁。两组研究对象基础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1)采用常规糖尿病社区预防干预模式对对照组研究对象实施干预,主要内容为:①定期为患者检测血糖水平;②建立糖尿病高危人群预防干预档案;③制定科学的运动方案。

(2)在常规干预模式基础上,应用社区健康教育模式对干预组研究对象实施干预,具体内容为:①通过社区卫生宣教活动,科学系统的宣教糖尿病相关知识[2];②宣教合理科学的饮食结构在疾病控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避免机体营养过剩,并减少高脂肪饮食;③鼓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加适当的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④嘱咐患者对体重水平进行有效控制,高血压疾病患者应该积极控制血压;⑤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保持健康的心态和情绪。

1.3 观察指标

选择在干预期间(2012年3月-2014年3月)罹患糖尿病的人数、糖尿病知识知晓情况和糖尿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等作为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实施数据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在干预期间罹患糖尿病的人数

对照组研究对象糖尿病预防干预期间有48例被确诊为糖尿病患者,比例为33.3%;干预组研究对象糖尿病预防干预期间有29例被确诊为糖尿病患者,比例为2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99,P<0.05)。

2.2 两组糖尿病知晓情况和防控措施实现情况

干预组糖尿病知识问卷调查得分在良好以上者103人(71.5%),对照组为77人(53.5%);组间差异显著(χ2=10.015,P<0.01)。干预组糖尿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良好者115人(79.9%),对照组为74人(51.4%),两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874,P<0.01)。

3 讨论

对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积极开展社区预防性健康教育,促使人们生活方式和不健康的行为得到根本性改变。糖尿病属于多基因、多因素类疾病的一种,除了遗传物质因素以外,后天环境因素所产生的影响也非常大,肥胖、体力活动明显减少、长期进食高热量饮食或饮食结构不合理、心理应激反应等因素与糖尿病的发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而上述因素的形成,主要是患者的生活方式不健康不科学。糖尿病的三级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以全体居民或糖尿病高危人群为预防干预对象,通过改变相关的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防止糖尿病发病;做到糖尿病早发现、早管理;对已经被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应该防止各类并发症的出现和进一步发展[3]。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对疾病进行预防和控制的一项重要措施。该院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干预结果表明,开展社区预防性健康教育,可以使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对糖尿病认识水平和自我监护的能力显著提高,使高危患者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和不健康行为得到改变,有效的引导人们养成有益的健康行为,对糖耐量的降低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使糖尿病发病率降低,效果非常明显,是对控制糖尿病发病率的一项重要措施[4]。

[1]苏少汝,陈先辉,陈文.糖尿病患者医院社区连续性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87-90.

[2]孙明芽.对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健康研究,2012,32(3):192-193.

[3]徐依雪.影响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10,2(3):283.

[4]杨嘉慧,王琦.中医特色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照顾行为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411.

R587.1

A

1672-4062(2014)12(b)-0142-01

2014-09-22)

何兴桃(1974.2-),男,公共卫生主管医师,研究方向:慢性病防治。

猜你喜欢

发病率对象人群
神秘来电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财富焦虑人群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宫内节育器与宫颈糜烂发病率的临床研究
七招降低新购仔猪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