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滋阴健脾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2014-02-10李莉

糖尿病新世界 2014年24期
关键词:滋阴糖化健脾

李莉

邹平县高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邹平 256200

滋阴健脾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李莉

邹平县高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邹平 256200

目的探讨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2月30例常规治疗患者作为治疗组,按照糖尿病肥胖型与消瘦型的不同分别选用双胍类和磺脲类药物口服。经患者及家属同意选择3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治疗为观察组。对糖化血红蛋白,每2个月进行1次测量,治疗期是6个月。结果2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值>7%者,治疗组9例,观察组7例;4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值>7%者,治疗组7例,观察组3例;6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值>7%者,治疗组有10例,观察组有3例。结论滋阴健脾汤在维持和增加β细胞功能使胰岛素与受体亲和力增强从而减轻胰岛素抵抗上有一定意义,中医中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有很好的疗效。

糖尿病;滋阴健脾汤;临床分析

糖尿病(DM)是一种常见的具有遗传倾向的内分泌代谢病,是以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双重病理机制为特点的以糖、脂肪和蛋白代谢障碍为表现的综合征。人体内所含的胰岛素出现相对或绝对不足时就会引发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类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其病因病理尚未完全阐明的终身性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环境以及饮食结构的持续改变等原因,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年轻且发病率逐渐提高,因此糖尿病的治疗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医学课题。西药治疗毒副作用大,药费高,并发症多,肝肾功能损害严重。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糖尿病在中医称为“消渴”,具体的特征为身体消瘦、多尿、多食且多饮,有些患者的尿液有甜味,是一类较为普遍的内分泌类代谢疾病。糖尿病的病因多是由于劳欲过度、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引起的肾虚、胃热、肺燥或者是先天的素体阴虚、禀赋不足。其病机主要表现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长期处于这种情况会使得阴损及阳,从而引起阴阳俱虚或者气阴两虚。如果失治误治,还会引发中风、水肿、泄泻、痈疽、耳聋、雀目、疮疡等并发症。因此,糖尿病患者不仅需要及时的治疗还需要适当的护理。为探讨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的临床效果。笔者2011年3月—2014年2月间采用滋阴健脾汤治疗2型糖尿病收到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该科就诊的糖尿病患者274例,随机选取30例常规治疗患者作为治疗组,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28~73岁,平均年龄47.6岁,病程1.5~20年。经患者及家属同意选择3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治疗为观察组,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33~70岁,平均年龄48.3岁,病程2~21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按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

1.2 治疗方法

利用2型糖尿病消瘦型和肥胖型的差异性,治疗组的患者分别口服磺脲类及双胍类药物,并且加强锻炼、控制饮食。对观察组患者,除了以上的治疗外加用滋阴健脾汤治疗。每2个月测1次糖化血红蛋白,两组均在治疗6个月后复查。

2 结果

2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值>7%者,治疗组9例,观察组7例;4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值>7%者,治疗组7例,观察组3例;6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值>7%者,治疗组有10例,观察组有3例。

3 讨论

3.1 常规治疗

根据新出台的糖尿病诊断和分型准则,2型糖尿病的明显特征是胰岛素抵抗,并且胰岛素β细胞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衰竭。所以,2型糖尿病的一个主要发病原因就是胰岛素抵抗。靶细胞受体的敏感性及数目降低、胰岛素分泌不足会使得血糖升高,从而合并血管、神经或眼睛等诸多并发症。利用2型糖尿病消瘦型和肥胖型的差异性,分别服用磺脲类与双胍类药物来降低血糖。目前治疗仍以胰岛素为主。天冬氨酸胰岛素是一种短效人胰岛素类似物,适宜于餐后高血糖的治疗,降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效果更好[1]。糖尿病患者血糖含量增加,减缓中性粒细胞的移动速度,减弱了白细胞对细菌的杀菌及吞噬效果,又由于患者本身的抵抗力减少,容易引发感染。对于发绀冰凉或者手足苍白的患者,可以使用红花当归酒精涂搽;对于皮肤溃烂的患者,可以使用双料喉风散喷敷[2]。

3.2 中医方面

糖尿病属于我国医学“消渴”范畴。历代医学家多认为阴虚燥热是该病的基本病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并根据不同病因、病机及症状,分别列出“消瘅”、“肺消”、“鬲消”、“消中”等病名。《素问·腹中论》指出:“夫热中、消中者,皆富贵人也”。《素问·奇病论》谓:“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故治疗多以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主。我国具有很长的治疗消渴病(糖尿病)的历史。消渴病在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中就有详细的记载。东汉时期的医圣张仲景在所著的《金匮要略》中也对消渴病有专门的论述,首先记载糖尿病临床表现,如“消谷”、“渴欲饮水”、“小便反多”,并以白虎加人参汤治上焦燥热之渴,以肾气丸治下元不固之消,开辨证论治之先河,完整且系统的阐述了理、法、方、药。例如,“消谷善饥”和“饮一斗、小便一斗”等三消症状。糖尿病是一类具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的疾病,中医治疗方法在《肾气丸》中有说明,在现阶段也是一个有效的药方。唐代的药王孙思邈在《千金翼方》和《千金备急要方》中记载了消渴病具有消瘦、体重减少和尿甜的特点,且具有耳聋、雀盲和节病等并发症,对于消渴病,可以根

据“上、中、下”三消诊治。古代医书中有很多治疗消渴病的药方。我国古代医学认为消渴病的病机是元阳亏耗、情志化火而引起的肾、胃、肺的阴液损耗而导致阴阳失调;或者是过度食用肥甘厚味、饮食不节以及情志失调而形成的内热。命门火衰、肾阳亏耗或者是元气虚弱、肾阴不足都会引发消渴病。从脏论治,多数是从肾、胃和肺论治;从阴阳论治,多数是从滋阴论治。《医学心悟·三消》记载:“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也。”脾气虚弱是该病的病理基础《灵枢·本脏》篇日:“脾脆……善病消瘅”,明确提出了脾脏虚弱是发生消瘅的重要病因。晋王叔和《脉经》说:“脾脉实兼浮,消中脾胃虚,口干欲饮水,多食亦肌虚。许多糖尿病患者,肥胖者居多,“三多一少”症状并不典型。这些患者常伴随有疲乏无力,少气懒言,大便稀溏,舌胖嫩,苔白腻,脉弱等脾虚湿盛症状。因脾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能把水谷运化为精微,并输布全身,濡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脾脏功能正常,五脏六腑功能正常,机体脏腑与经络协调。若脾虚则无以运化水谷及输布精微,出现各脏腑经络功能异常,百病丛生。正如《灵枢经·五变》篇说:“五脏皆柔弱善病消瘅。”《灵枢·本藏》篇云:“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从而自拟滋阴健脾汤。以达到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益气健脾化痰之功效。方药组成及方解:葛根12 g,太子参10 g,黄芪10 g,怀白术10 g,苍术10 g,丹参10 g,茯苓10 g,天花粉12 g。太子参益气健脾、滋阴清热,可以濡润脏腑;葛根和太子参为君,具有生津止渴的功能并且葛根还有益气的功效。黄芪与白术为臣,益气健脾使津液运达各脏腑。佐以苍术、丹参,苍术健脾运脾,丹参促进津液在经络中运行。若有瘀象加用红花活血化瘀增强胰岛素释放。以上滋阴润燥,祛除病因为治疗消渴之大法。健脾运化水谷,可化糖为用,经络调畅脏腑功能协调,有机改善胰岛功能。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者不少,通过血液流变学研究,糖尿病人血液粘滞度多有增高。临床多有舌质暗,舌上有瘀点或瘀斑,舌下静脉怒张,肢痛麻木等血瘀征象。故而加以葛根、丹参两药通活血脉。

中医学认为,过度食用肥美、甘甜之物会灼伤肾、肺之阴,导致脾胃积热,从而引发糖尿病。利用“食药同治”及“食药同源”的思想,糖尿病患者应避免食用肥甘厚味、辛辣刺激之物,避免饮酒,禁止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多食用凉性、清淡且有营养的食品。对于肥胖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应减少食用高热量的之物,每天所摄取的总热量为750~1 100 cal,从而把体重控制在标准范围内[3]。患者在饥饿时,可适量的食用煮菜、生花生或豆制品等,避免食用糕点、糖果或者白薯等含糖量高的食品,禁止食用燥热、辛辣之物和烟酒,鼓励患者多食用番石榴、菠菜、洋葱、黄瓜、山药、苦瓜、猪胰等。口渴难耐者,可以用葛根、淮山、麦冬、鲜芦根和天花粉等煎水饮用。如果出现皮肤瘙痒、疮疡、痈疽等并发症,应该禁止食用公鸡肉、牛肉、猪头肉、虾、鱼、蟹、竹笋等发性食物。对于极度消耗的患者,应逐渐的增加患者的体重,以适应患者的生理需要,确保患者可以正常发育。尽量食用高蛋白食物,降低对胆固醇和脂肪的吸收,避免出现酮症酸中毒和高血脂等并发症。

4 结语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治疗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终生用药,不能中断或终止,要定期监测血糖、尿糖。从治疗组患者的治疗状况来看,起始血糖控制尚可,如果病程增长,血糖控制会不佳,人群呈增多趋势。究其原因,可能与药物敏感性减低,致胰岛β细胞功能减低,周围组织靶细胞胰岛受体数目和胰岛亲和力减低有关。但从观察组观察病情进展,血糖控制较平稳且活动小,考虑滋阴健脾汤在维持和增加β细胞功能使胰岛素与受体亲和力增强从而减轻胰岛素抵抗上有一定意义,中医中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有很好的疗效。

[1]梁文昌.二肽基肽酶IV抑制剂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04,24(1):8.

[2]张光富,李星民.中医护理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79-181.

[3]张阳花.糖尿病患者中医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2):273-274.

R587.1

A

1672-4062(2014)12(b)-0009-02

2014-09-06)

李莉(1971.4-),女,山东邹平人,本科,主治中医师,研究方向:针炙推拿。

猜你喜欢

滋阴糖化健脾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秋日滋阴润燥佳品——百合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秋季养生 重在滋阴防燥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秋天滋阴败火的宝贝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