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5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的诊治探讨

2014-02-10刘巍刘楠

糖尿病新世界 2014年24期
关键词:降糖药低血糖葡萄糖

刘巍刘楠

1.吉林省通化市人民医院,吉林通化 134000;2.通化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吉林通化 134000

65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的诊治探讨

刘巍1刘楠2

1.吉林省通化市人民医院,吉林通化 134000;2.通化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吉林通化 134000

目的探讨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65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临床资料。结果65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中,2例高龄患者死亡(3.08%),其余63例治疗有效(96.92%),平均血糖浓度的范围为(5.51±2.19)mmol/L,预后情况良好。结论对糖尿病低血糖患者进行血胰岛素与C肽水平检测,可提高诊治效果,防止反复低血糖昏迷的发生。

糖尿病;低血糖;昏迷;诊治

低血糖症是指血浆葡萄糖<2.8 mmol/L[1],临床特征以感神经兴奋和脑细胞缺糖为主。糖尿病患者常发生低血糖,患者大多表现为昏迷、饥饿出汗、颤抖、心慌焦虑、烦躁不安等。由于低血糖昏迷病因差异明显,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及预后也各不相同,因此,必须采取高效的诊断与治疗方案,才能确保较高的诊治效果,避免出现低血糖昏迷现象。为了分析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的诊治方法,该院回顾性2013年6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65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采取血胰岛素和C肽水平检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6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65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患者36例、女患者29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56.32±2.46)岁。糖尿病服用磺脲类降糖药者22例、酒精性低血糖昏迷20例、腺垂体功能减退症15例、其它8例。合并症:冠心病25例、高血压病18例、糖尿肾病15例、脑梗塞7例。

1.2 临床表现

20例无任何症状者就诊时均昏迷,其余45例患者伴随不同程度的饥饿感、认识障碍、行为异常等,其中头晕乏力11例、面色苍白10例、烦躁不安8例、四肢抽搐5例、尿失禁4例、恶心呕吐4例、心慌胸闷3例。

1.3 诊断方法

患者就诊后,展开常规物理检查、尿酮、血糖、心电图、血清胰岛素和C肽检测等,给予有必要的患者实施内分泌检测、超声检查、CT检查等,排除脑血管意外。对于血清胰岛素升高、C肽水平升高者,严格观察其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变化。患者均采取静脉抗凝血,应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血糖,采用血清、放免法进行胰岛素和C肽检测。

1.4 治疗方法

患者确诊后,首先进行处理内科合并症,立即采取吸氧措施,静注50%葡萄糖注射液40~80 mL,采取10%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维持,全程监测血糖及血清胰岛素水平。血糖维持6~10 mmol/L,每1 h测血糖1次。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后,改为5%葡萄糖液静脉滴注,同时加以降颅压、脑细胞营养剂对症治疗。磺脲类降糖药过量者血清胰岛素水平恢复正常后,才能逐渐恢复降糖药物治疗,结合血清胰岛素水平,合理调整降糖药物剂量。疑似腺垂体功能危象者,输注葡萄糖联合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100 mg治疗,加以补液对症治疗。胰岛素瘤患者及病情严重者,给予患者采取高压氧治疗,治疗压力0.1~0.2 mPa,1次/d,1周治疗5 d,1个疗程为10 d。2个疗程后,休息15 d,再进入下1个疗程。

2 结果

65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其中2例高龄患者死亡(3.08%),其余63例治疗有效(96.92%)。患者静注葡萄糖后5~10 min意识好转,继续静滴葡萄糖2~3 h神志转清,治疗后平均血糖浓度范围为(5.51±2.19)mmol/L。患者预后情况良好,无植物状态、智障、痴呆等情况。

3 讨论

糖尿病低血糖的病因主要包括:生理性因素、饮食运动因素、药物及医源性因素等[3]。糖尿病低血糖患者存在一种或多种并发症,补充葡萄糖后多能缓解症状,符合低血糖昏迷诊断标准[4]。该研究中,糖尿病服用磺脲类降糖药者、酒精性低血糖昏迷、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其它患者分别为22例、20例、15例、8例。可见,低血糖昏迷多数为糖尿病患者降糖药不合理所致的。因此,对于急症昏迷病人首先掌握其糖尿病、用药史等,严格检测血清胰岛素及C肽水平。对于磺脲类降糖药过量患者,抢救血糖恢复正常后,继续静脉滴注5%葡萄糖液,合理调整降糖药物,血胰岛素水平监测恢复正常后,再恢复降糖药物,避免再次低血糖发作。

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首先检测血糖、血清胰岛素及C肽水平,明确低血糖病因,提高急性酒精中毒诊治效果。腺垂体功能减退患者出现垂体功能危象时,容易出现低血糖昏迷。因此,必须加强血清胰岛素及C肽水平监测,给予其氢化可的松治疗,确保患者生命安全,降低死亡率。胰岛素瘤引起的低血糖与胰岛素水平的升高紧密相关,瘤细胞仍持续地分泌胰岛素,因而造成重度低血糖现象。对于不明原因的低血糖昏迷者,关键在于加强血胰岛素和C肽水平水平检测,对于两者水平升高者,可以进一步采取B超和CT检查,以排除胰岛素瘤。

低血糖持续得不到纠正,脑细胞膜Na+/K+泵受损Na+大量进入脑细胞,从而引发脑水肿、脑组织点状坏死,当累及中脑和延脑时,伴随阵发性惊厥,患者迅速进入严重昏迷状态。该研究在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维持、降颅压、脑细胞营养剂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加以高压氧治疗,改善脑细胞供氧,降低血管通透性,缓解脑水肿症状,以促进意识恢复。以上研究表明,65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死亡率为3.08%,治疗有效率为96.92%。

综上所述,低血糖患者加强血胰岛素和C肽水平检测,有利于明确病因,确保较高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糖水平,防止反复发生低血糖昏迷,充分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1]金环,高贵森,刘静萍.14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的院前诊断及救治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2011,6(12):31-32.

[2]张晓斌,杨京会,邹和群.胰岛素及C肽监测在低血糖昏迷病因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J].内科,2009,4(3):352-354.

[3]林萍清,闵军,刁良彪,等.65例急诊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3,24(18):45-47.

[4]陈冬梅.低血糖昏迷28例临床治疗与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 (10):383-384.

R587

A

1672-4062(2014)12(b)-0049-01

2014-09-18)

刘巍(1979.1-),男,吉林省通化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急诊医学,糖尿病工作。

猜你喜欢

降糖药低血糖葡萄糖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两味鲜为人知的降糖药
葡萄糖漫反射三级近红外光谱研究
服降糖药要选对“时辰”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糖耐量试验对葡萄糖用量的要求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葡萄糖对Lactobacillus casei KDL22发酵及贮藏性能的影响
多发性肺硬化性血管瘤18~F-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1例
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加用降糖药或胰岛素的疗效及对抑郁情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