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GE1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临床效果观察

2014-02-10王书军

糖尿病新世界 2014年24期
关键词:例数神经糖尿病

王书军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水落坡镇卫生院,山东滨州 251803

PGE1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临床效果观察

王书军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水落坡镇卫生院,山东滨州 251803

目的探讨PGE1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末梢神经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措施,对两组患者的疗程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CV改善情况较治疗前有好转,同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MCV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GE1方法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PGE1;糖尿病;末梢神经炎;临床疗效

在内分泌代谢障碍疾病中,糖尿病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主要是由于胰岛素不足引发糖代谢紊乱现象,导致患者出现蛋白质代谢障碍、电解质、水解质失衡和急慢性并发症等临床症状。糖尿病末梢神经炎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较为常见,发病较为隐匿,病程较慢,如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则会发生糖尿病肢端坏疽、骨髓炎等病症,严重者需要接受截肢治疗[1]。为探讨PGE1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现分析2013年8月—2014年8月间在该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末梢神经炎患者70例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末梢神经炎患者70例,均符合WHO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伴有神经电生理提示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降低现象,伴有膝反射显著降低或者是消失现象,伴有深浅感觉显著降低现象,伴有肌萎缩或者是肌无力,走路不稳或者是活动受限现象,伴有患肢皮肤呈对称性疼痛或者是感觉异常,温觉、痛觉迟钝或者是过敏,并伴有发凉、蚁走感、麻木等感觉异常症状,呈袜套或者是手套样分布现象。该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31例,最小年龄为31岁,最大年龄为57岁,平均年龄为(42.7±1.6)岁,最短病程3个月,最长病程18年,平均病程(3.1±1.1)年。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降血糖治疗措施,如降糖药、饮食调整等治疗措施,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100~200 μgPGE1联合250~500 mL生理盐水混合液进行静脉滴注治疗,1次/d,连续治疗1~2个月。两组患者在采取治疗措施前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监测、神经电生理感觉监测和血糖监测。

1.3 疗效评定

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深浅感觉和腱反射基本得到恢复,MCV得到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深浅感觉没有恢复正常,MCV得到改善,临床症状得到好转;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深浅感觉没有得到还转,MCV没有发生改变,临床症状没有得到好转;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本组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糖尿病末梢神经炎患者治疗前后的MCV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MCV得到不同程度的好换,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小,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CV改善情况较治疗前有好转,同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MCV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糖尿病末梢神经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比较两组糖尿病末梢神经炎患者治疗前后的MCV变化情况(±s)

组别SCV右正中神经SCV左正中神经MCV阶段腕肘拇腕腕肘拇腕左正中神经(肘腕)右正中神经(肘腕)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66.4±1.8 64.8±2.8 66.1±1.9 69.2±1.8 36.2±1.6 36.8±2.2 35.7±3.1 43.2±2.4 55.9±1.6 57.1±2.1 54.6±2.1 61.1±2.1 41.8±2.1 41.7±2.5 41.9±2.4 47.3±1.5 50.1±2.8 50.7±2.1 49.7±1.5 54.9±2.3 47.6±2.1 48.9±1.4 49.2±2.3 54.2±2.8

3 讨论

PGE1是强效末梢血管扩张剂的一种,对营养神经的微血管具有选择性扩张作用,能够对血管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起到阻止效果,对血小板聚集具有抑制效果,并且能够疏通微循环,对神经内膜血流量和神经传导速度进行改善。同时,PGE1

还能够对红细胞聚集起到抑制作用,对其可变性进行改善,提高治疗的效果[2]。通过该研究表明,采取PGE1方法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1]陈明仟,曾林光,陈开铸,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3):330-331.

[2]高洁.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3,24(8中旬刊):466.

R58

A

1672-4062(2014)12(b)-0012-01

2014-09-06)

王书军(1975.2-),男,山东滨州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内科方向。

猜你喜欢

例数神经糖尿病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更正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神经”病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