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5例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2014-02-10文英李明

糖尿病新世界 2014年24期
关键词:资阳市磺脲降糖药

文英李明

1.资阳市雁江区妇幼保健院,四川资阳 641300;2.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资阳 641300

65例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文英1李明2

1.资阳市雁江区妇幼保健院,四川资阳 641300;2.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资阳 641300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探讨。方法通过回顾分析,将该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接诊的65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体患者均使用降糖药物,治疗期间,观察并记录患者使用降糖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65例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以代谢、营养障碍、神经系统受损为主。其中,19(29.23%)例患者出现了代谢障碍,15(23.08%)例的患者出现营养障碍,7(10.08%)例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受损,24(36.92%)例的患者无任何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8%。结论降糖药物的使用会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为改善这一现象,临床医护人员有必要加强用药监管力度,合理控制好用药剂量,尽量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糖尿病;降糖药物;不良反应

众所周知,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逐年递增,给社会造成严重负担。就我国现阶段医疗水平来看,对于糖尿病患者,多采用降糖药物控制血糖[1]。然而,有研究发现,降糖药物的长期、大剂量使用,会导致患者出现各类不良反应[2]。在该文中,笔者通过回顾分析,将该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接诊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了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接诊的65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体患者入院后经常规检查,均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65例患者中,男38例,女27例。患者年龄37~74岁,平均年龄(55.5±3.6)岁。病程:3个月~16年,平均病程(8.0±6.3)年。排除心、肺、肝功能障碍者以及存在血液性疾病的患者,全体患者均知晓该次研究详情,正式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参与该次研究。

1.2 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对该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接诊的65例糖尿病患者住院资料进行采集与整合。分析总结患者住院期间使用降糖药后的不良反应,并根据国家卫生部不良反应对入选资料进行筛选。入选资料需满足以下标准:①ADR(Adverse Drug Reaction)明显自开始服药后才发生的。②符合ADR的类型。③停止用药后该症状明显改善。患者的ADR类型,主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药监测合作中心的ADR分类法进行分类。

2 结果

65例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以代谢、营养障碍、神经系统受损为主。其中19(29.23%)例患者出现了代谢障碍,15(23.08%)例的患者出现营养障碍,7(10.08%)例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受损,24(36.92%)例的患者无任何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8%。

3讨论

糖尿病属于代谢性疾病,该疾病的发生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生活质量[3]。目前,由于社会竞争压力与日俱增,人类生活方式与饮食方式越来越不健康,再加上人口老龄化进程日益加快,国内糖尿病发病率与日俱增,成为医疗资源的主要消耗着,很大程度上加重了社会负担。考虑到糖尿病的治疗需要长期或终身服药,因此,降糖药物使用的安全性逐渐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重视。

研究资料显示,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最容易出现如低血糖一类的不良反应。经分析,该现象的发生,或许与2型糖尿病的年龄分布有一定联系。此外,有研究发现,与糖尿病有关的致命性低血糖,患病风险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性。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病程长,因此多伴有一定的自主神经紊乱[4]。同时,低血糖的临床症状并不典型,患者通常会表现出多种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甚至会发生精神失常,所以容易被误诊为心脑血管类疾病,无法得到有效的对症干预,进而导致病情加重。由此看来,临床在使用降糖药物时,医护人员有必要充分了解相关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提高防范意识,当患者出现异常,能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尽早采取正确措施进行处理。

从药物的类型上来看,多数不良反应都与磺脲类药物的使用有关[5]。磺脲类药物极易引起低血糖一类的不良反应,以磺脲类药物为主的降糖药物如格列本脲等产品,药效周期长,降糖速度快,疗效十分显著,这类药物的药理作用,是降低代谢降解速度与肾小球排除率,非常容易引起低血糖的发生。另外,老年患者多数自身带有肾功能不全者,因此很容易致使降糖药物在体内大量积累,进而引发低血糖。

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属于氨甲酰苯甲酸的衍生物,是目前出现的新型降糖药,能有效刺激胰岛β细胞,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药效与磺脲类药物比较类似,不过该药物并不能独立刺激胰岛素的释放,也不会促进胰岛素生物的合成。也就是说,该药物促进胰岛素的释放,主要结合血浆葡萄糖含量产生变化,所以并不会引起低血糖的发生。

降糖药物的胃肠系统紊乱,多由α-糖苷酶抑制剂所致。该类药物会抑制小肠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进而致使肠腔内积累大量未消化的糖类,进而加剧肠内细菌的发酵,最终导致患者出现腹泻、腹胀等不良反应。通常情况下,这类不良反应并不严重,多数患者可自行适应。

双胍类降糖药物容易引起大量严重的不良反应,老年患者耐受性低,容易出现生命危险,因此该药物现在已逐渐被其他药物给取代。相较之下,同类二甲双胍的不良反应率明显更低,不过药效并不显著,已逐步被临床弃用。

综上所述,降糖药物的大量使用,会使患者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对于耐受性低,机体功能下降的老年患者,临床用药务必格外谨慎。部分不良反应会产生严重后果,因此医护人员应加强防护意识,密切关注患者临床表现,一经出现任何异常,则及时做出准确诊断,并采取一定措施多加干预。另外,2型糖尿病死亡率与医疗支出逐年递增,医护人员应进一步加强对降糖药物的认识,提高用药安全性,最大化降低不良反应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1]李喜艳,马升霄.降糖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5):74-75.

[2]卞加明.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创新,2012,9(21):94-95.

[3]傅晓莹,邓海鸥,杨华章.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0,3(15):451-453.

[4]王心怡.影响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治疗依从性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3(21):527-528.

[5]张艳红.降糖药物在治疗糖尿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1):161.

R587

A

1672-4062(2014)12(b)-0011-01

2014-09-05)

猜你喜欢

资阳市磺脲降糖药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基于VEC模型的资阳市居民收入与物价指数的动态关系实证研究
两味鲜为人知的降糖药
猪八戒吃西瓜
服降糖药要选对“时辰”
BMJ:糖尿病患者换药需谨慎,从二甲双胍更换为磺脲类药物增加不良事件风险
2型糖尿病应用磺脲类药物的脑血管风险研究
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加用降糖药或胰岛素的疗效及对抑郁情绪的影响
资阳市雁江区:防治并重 建管结合 创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区
成都院中标资阳市筏清片区棚户区改造勘察设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