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蝶手术治疗泌乳素型垂体腺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4-02-07韦树德

微创医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蝶窦垂体腺瘤

韦树德

(广西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河池市 547000)

垂体腺瘤是一种良性颅内肿瘤,其发病率约0.01‰,在颅内肿瘤中的比例约为10%。垂体腺瘤中约一半为泌乳素型(PRL)腺瘤,PRL居功能性垂体腺瘤的首位,是导致高泌乳血症的关键原因,高发人群为青年女性[1]。由于PRL既能改变机体内分泌激素水平,又有肿瘤相关症状,从而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该病的诊治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均已取得了长足进步。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我院治疗34例PRL患者,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4例PRL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例,女28例;年龄20~62岁,平均(31.84±5.92)岁;病程10~75年,平均(20.63±16.86)个月;合并高血压2例,糖尿病2例,慢性支气管炎3例,慢性胆囊炎4例;临床表现:视力障碍13例,头痛22例,闭经7例,泌乳5例,性功能障碍 3例,不孕2例。肿瘤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直径不足10 mm 8例,10~30 mm 21例,超过40 mm 5例;侵袭性肿瘤15例,非侵袭性肿瘤19例。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经蝶手术治疗。术前3 d口服氢化可的松片,同时用氯霉素眼药水滴鼻。术前1 d将鼻毛剃除干净。患者全麻后,取头高脚低位,将其面部消毒并铺无菌巾。所有患者均采用直接经鼻蝶窦入路,一般由鼻道较宽的一侧进入,用肾上腺素盐水收敛鼻腔黏膜,不做切口,在中鼻甲与鼻中隔间找到蝶窦隐窝及蝶窦开口,沿此方向插入鼻窥镜,并张开固定,用电凝器电灼蝶窦前壁黏膜,予以刮除,如果显露不够宽,将扩张器进一步张开,向对侧推移,在蝶窦嘴处将梨状骨折断,将其向对侧推移,暴露蝶窦前壁,将蝶窦前壁凿开骨窗,大小约1.5~2.0 cm,进入蝶窦,去除蝶窦中隔,充分暴露蝶底和肿瘤,此时会溢出鱼肉状质软肿瘤,显微镜下刮除蝶窦内肿物,在鞍内用刮匙将肿物刮除干净后,对瘤腔进行反复冲洗。最后将鼻扩器拔出,黏膜复位,并用油纱条填塞双鼻孔3~5 d。

1.3 术后随访 分别于术后6个月、1年、3年进行随访,之后参照患者恢复程度决定具体随诊时间。复查内容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鞍区MRI以及甲功八项、垂体六项等内分泌学检查,同时检查患者有无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17.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其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肿瘤的切除程度与肿瘤体积关系 34例患者中,肿瘤全切22例,全切率为64.71%,且肿瘤直径小于10 mm患者的全切率明显高于直径为10~30 mm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08 6,P=0.040 2);也高于直径超过40 mm的患者,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244 4,P=0.002 4)。详见表1。

表1 肿瘤的切除程度与肿瘤体积的关系 [n(%)]

2.2 肿瘤的切除程度与肿瘤侵袭性的关系 非侵袭性肿瘤患者的全切率明显高于侵袭性肿瘤患者,具有显著性差异(χ2=7.174 2,P=0.007 4)。详见表2。

表2 肿瘤的切除程度与肿瘤侵袭性的关系 [n(%)]

2.3 术后血PRL下降与肿瘤体积的关系 肿瘤直径小于10 mm者8例,缓解7例(87.5%),肿瘤直径为10~30 mm 者21例,缓解7例(33.33%),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806 9,P=0.009 1);肿瘤直径超过40 mm者5例,缓解1例(20%),与肿瘤直接小于10 mm者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23 1,P=0.014 9)。

2.4 术后血PRL下降与肿瘤侵袭性的关系 非侵袭性肿瘤患者19例,缓解12例(63.16%),侵袭性肿瘤患者15例,缓解3例(20%),两者缓解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32 9,P=0.011 9)。

2.5 术后并发症 术后大多数患者尿量明显增多,肌注垂体后叶素或去氨加压素均可恢复正常;电解质紊乱9例(26.47%),采取补钾、补钠等措施后恢复;垂体激素内分泌功能减退者7例(20.59%),补充激素后明显好转;视力视野障4例(11.76%),应用激素后恢复;脑脊液鼻漏2例(5.88%), 其中1例卧床数日后症状消失,另1例行腰大池引流术后得以治疗,1周后治愈。

2.6 随访情况 术后34例患者均经随访,显示复发4例,复发率为11.76%;其中2例再次经额颞开颅行肿瘤切除术治疗。

3 讨 论

目前,关于PRL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晰,可能与癌基因高表达、抑癌基因失活、垂体细胞增殖等因素相关[2]。目前,该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放射治疗以及手术治疗。常用的治疗药物为溴隐亭,他是一种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迅速减少血清中PRL含量,并可逆性缩小肿瘤体积,然而该药需长期服药或者终身服药,长久之后患者不耐受药物或继续服药无效,从而停止用药[3]。放射治疗虽具有一定的效果,能够避免肿瘤恶化和防止病情加重,甚至可使肿瘤变小和改善视野视力,但无法根治,故现在常用手术治疗[4]。手术治疗又包括开颅手术和经蝶窦手术,前者是较为传统的手术方式,创伤大,易损伤额叶、嗅神经、丘脑下部等结构,并发症较多,故逐渐为临床所淘汰[5,6]。此时经蝶手术应运而生并逐渐应用于临床,成为广大神经外科医生青睐的手术方式。

经蝶入路的全称为经蝶窦入路,手术入路多样,主要有经唇下-鼻中隔、经单鼻孔-蝶窦、经鼻小梁-鼻中隔-蝶窦、经鼻根-筛窦等,但各入路最终经过蝶窦到达鞍内[8]。其具有诸多优点:首先,可彻底切除肿瘤,并可于显微镜下选择性将肿瘤及其附近的垂体组织切除;其次,内分泌功能治愈缓解率高;再次,手术入路操作简单、麻醉和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康复速度快、并发症少、可明显改善术后的视野和视力、不易损伤患者视神经和嗅神经[9,10]。但经蝶的应用范围有限,适用于垂体微腺瘤、垂体腺瘤向蝶窦内侵犯、视交叉前置型垂体腺瘤、垂体腺瘤向鞍上扩展且影像学检查表明肿瘤质地松软等情况[11]。此术式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手术显微镜的应用;②X线监控指导定位;③若垂体大腺瘤向鞍上生长,则应进行分块切除;④术中若有渗血或脑脊液漏,则应用自体皮下脂肪填塞鞍内和漏口[12]。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术后缓解率为44.12%,比相关研究的缓解率低,可能是由于本研究中巨腺瘤和大腺瘤患者比重大,且侵袭性腺瘤比例也较大,从而使总体缓解率偏低。本研究中肿瘤直径小于10 mm者的全切率明显高于直径为10~30 mm者,也高于直径超过40 mm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非侵袭性肿瘤患者的全切率明显高于侵袭性肿瘤患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肿瘤大小以及侵袭性明显影响肿瘤切除程度。

若患者为侵袭性PRL,仅通过手术则不能彻底控制PRL水平,但可使其失去占位效应,使垂体功能保持正常,最大程度使PRL保持在正常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肿瘤直径小于10 mm患者的缓解率明显高于直径为10~30 mm的患者和超过40 mm的患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手术治疗大腺瘤的效果欠佳;非侵袭性肿瘤患者的缓解率明显高于侵袭性肿瘤患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故认为肿瘤的大小和侵袭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术后早期PRL下降水平和手术缓解率,即具有侵袭性的较大肿瘤术后早期血PRL下降程度明显低于非侵袭性的小肿瘤。

综上所述,经蝶手术可有效治疗小型泌乳素型垂体腺瘤,对于直径超过10 mm的大腺瘤和巨大腺瘤来说整体效果相对不佳。

[1] 甘渭河,汤树洪.垂体腺瘤的手术治疗[J].广西医学,2007,29(12):1911-1913.

[2] 何 碧,余 理,罗 坤.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治疗老年人垂体腺瘤[J].微创医学,2010,5(5):455-457.

[3] 裴本根,张光强,袁同方,等.经单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13,34(8):1209-1211.

[4] 任仲坤,李玉保,龚会军.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J].云南医药,2009,30(2):129-132.

[5] 司艳波.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观察和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9):219-220.

[6] 潘荣南,陈 民,吴雪松.单鼻孔经蝶显微手术治疗大型及巨大型垂体腺瘤[J].微创医学,2009,4(3):288-289.

[7] 张征军.经口鼻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垂体腺瘤(附22例报告)[J].广西医学,2002,24(5):613-615.

[8] 毛 捷,徐善水,徐宗华,等.经鼻蝶泌乳素型垂体腺瘤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424-425.

[9] 梁 敏,汤树洪,甘渭河.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J].广西医学,2008,30(8):1220-1222.

[10] 胡栓贵,张鉴文,黄 新.经单鼻腔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43例分析[J].微创医学,2009,4(4):416-417.

[11] 古奕冕,李林繁,詹 辉,等.单鼻孔经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疗效分析[J].现代医院,2011,11(6):54-56.

[12] 张济源.经蝶切除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效果观察[J].广西医学,2012,34(7):948-949.

猜你喜欢

蝶窦垂体腺瘤
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的MDCT表现及鉴别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侵袭性垂体腺瘤中lncRNA-mRNA的共表达网络
后肾腺瘤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
右蝶窦脉管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孤立性蝶窦病变的鼻内镜手术治疗
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大子宫次全切除术中的应用
垂体腺瘤MRI技术的研究进展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鼻内镜在孤立性蝶窦霉菌病诊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