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骨伤学科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4-02-06姚长风白良川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骨伤科骨伤中医药

姚长风 白良川 唐 巍

(安徽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临床学院,合肥230038)

中医骨伤学科发展的几点思考

姚长风 白良川 唐 巍

(安徽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临床学院,合肥230038)

中医骨伤学科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为中华民族的幸福安康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如中医学的其他学科一样,存在着特色消失、认识偏激、传承不足、西医学教育缺位、职业选择面变窄和政策支持乏力等问题,已严重威胁了中医骨伤学科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从根本上、有针对性地彻底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抓住临床疗效和科技发展这两条主线,中医骨伤学科发展才有新的希望。

中医骨伤;传承;现状

中医骨伤学科与其他医学学科一样,经历了几千年临床的验证,是无数杏林学者心血的凝练,在当今疾病诊治中依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面对着日新月异的社会、飞速发展的西方医学以及现代科学技术,曾经具有疗效、特色优势的中医骨伤学科如今面临着尴尬的境地。笔者有幸参加了《中华医学百科全书》骨伤卷的编写工作,在向一些骨伤名家的学习过程中,就骨伤学科的继承及发展产生了一些思考,愿与中医骨伤同道共议。

1 中医骨伤学科之现状

众所周知,中医骨伤学科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学科特色鲜明,为华夏子孙的幸福安康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我国第一个中医骨伤系1981年创办于福建中医药大学,在此之后全国各高等中医药院校相继开设了骨伤专业,培养专、本科生,时至今日,许多中医药院校,包括一些西医院校,已能独立招收中医骨伤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中医骨伤学科教育得到了纵深的发展,也为其厚积薄发垫定了基础,但目前本学科内、外存在的一些问题,已严重威胁到了中医骨伤学科的存在和进一步发展。

1.1 中医特色消逝 学科特色诊治手段的缺失是中医骨伤学科发展迟滞的癓结所在。如今能够在临床中真正采用中医药手段诊治骨伤科疾病的是民间个体诊所和名老中医的专家门诊,而应该作为中医骨伤学科实践前沿的各级中医院却常常以西医诊治为主,中医药的应用基本处于辅助地位,多数情况下是流于形式。这种行业乱象丛生存在的原因归根结底是由于现在多数的骨伤从业者对于中医药治疗骨伤科疾病不自信、不作为,或是经济利益驱使,而做出这样的医疗方式选择。所有这些,将损伤患者对中医药的支持和信任,也无形中挫伤了众多骨伤科医师和学习者对中医骨伤学科事业的信心,消逝了其发展的内在动力。

1.2 认识偏激 中医骨伤科学源于中国,蕴含着浓厚的中华文明因素,与其他学科一样,有着浓浓的时代印迹,但于近代,由于历史的局限性,西方科技文明与其交集不再增多,从而造成了如今存在的几种不良格局:一是恪守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如果介入了现代医学的因素,就失去了传统中医纯正的血统,就不能称之为“中医骨伤”,一些学者认为中医骨伤学科的发展应始终定位于传统中医理论的指导范围内,临床经验重于实验,总结前人已有的经验和理论足以成为现代骨伤临床实践发展的指南;二是崇尚现代西方医学。认为中医骨伤学科是建立在古代传统中医理论基础之上的,时过境迁,已不适应时代需要和发展的步伐,同现代西方骨科相比,失去了明显的优势,因此应大力建立现代骨科学理念,抛弃一切只有经验积累,没有实验室验证的思想和方法,用现代科学证据来说话。以上这两种争论的结果只会使中医骨伤的学科特色、优势以及社会群众基础逐渐丧失,使中医骨伤从业者对本学科发展的形势和方向产生误判,这会造成中医骨伤学科在继承和创新中乏源,学科发展活力渐失,呈现一派羸弱之象。

1.3 传承不足 中医骨伤学科的精髓在于鲜明的学科特色、历经千百年临床验证的骨伤科理论和经验,以及取自于时代科技活水之源的骨伤科专业技术。中医骨伤学科作为传统中医药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其发展过程中,已建立起了比较完善、具有专科特色的气血筋骨理论,指导着临床的发展,但这些具有专业特点的理论往往是隐匿在汗牛充栋的传统中医理论和诊疗实践中。翻阅学科传承的历史,自第一部伤科专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问世以来,伤科著作不断涌现,伤科各流派在大江南北开花结果,但自近代以来,包括骨伤学科在内的中医各学科逐渐脱离了时代科技文明发展的步伐,被人为的边缘化,甚至被誉为巫医。新中国成立后,中医学的发展才有了一线生机,理论、经验的挖掘整理获得了巨大发展,小作坊式的中医师带徒教育传承方式转变为院校式为主的规模化人才培养模式,这对于中医各学科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1]。主要表现为:①专业理论传承不到位。中医骨伤学科的现代学者虽然提出了著名的十六字伤科治疗法则、骨折三期辨证论治理论等,编写了一系列骨伤专业本科、研究生教材,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但就其教材的专业化建设程度,骨伤科理论的发掘、整理、提炼尚存在理解不通透,分辨真伪能力缺乏,研究不深入等问题;②专业优势实践技能继承缺位。具有简、便、廉效用的骨伤科特色诊疗方法,如中药、手法、夹板等,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没有及时加以有效的传承和保护,掌握的医生不用,不掌握的医生不学,已逐渐退出中医院的诊疗过程,这些具特色的优势诊疗方法是中医骨伤学科的“灵魂”“元气”所在,它的丧失,将使本学科的发展失去根本的动力。

1.4 西医学教育缺位 西医学是介入现代科学技术和研究成果比较显著的一门科学,具有较完善、系统的生理、病理及疾病认识诊治体系,在迎合具有现代文明理念人群的认识中有着明显的优势,而这是传统中医所不具备的。现今中医药院校都开设有比较完备的中医和西医课程,但西医课程的授课在教师队伍、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和学生的知识结构重建等方面拘于多种原因的限制,存在着诸多缺陷,这已严重制约了中医学各学科(包括骨伤学科在内)的推广和进一步的发展需求,使中医药院校培养的学生在应用西医理论、技能知识辨明诊治疾病时不能满足临床诊治疾病的需要[2],且在诊疗决断时,难以在中西医理念中做出正确选择,从而造成中医各学科在临床实践中的进步离现代文明的认识越来越远,最终使中西医学理念的交融以及临床的相互有机结合成为一纸空谈。

1.5 职业选择面变窄和政策支持乏力 这已成为中医骨伤学科发展停滞的重要原因之一。1998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进行学科调整时,将中医骨伤专业取消,无形中增加了现今犹存的其他专业中骨伤方向的专科、本科毕业生职业选择的困难,且由于一些地方卫生管理部门的默许,在许多医院的用人聘用中,中医骨伤毕业的学生被排除在骨伤科室的大门之外,或是从业后不容许进行手术操作。这种专业发展和就业政策通道的堵塞,已日益成为中医骨伤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科发展的巨大障碍,使许多优秀中医骨伤科医生和骨伤事业追随者逐步流失,学科发展后继乏人。

2 中医骨伤学科之证治

“打铁还要自身硬。”溯本清源,加强内涵建设,是中医骨伤学科当前最主要的任务。

2.1 提升学科特色 要想恢复中医骨伤学科昔日的生机,必须化解横亘在其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对于现今中医院骨伤科中普遍存在的诊治失宜现象应严加整治,规范医疗秩序,着力提高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诊治中的地位,骨伤科各级临床人员要严格把关,以一颗对本学科负责的心,对患者负责的心,重振行风,将中医药在临床中发挥的简、效、廉作用充分施之于民,以增强民众对中医骨伤学科的信任。

怎样保持学科特色,加强其社会群众基础,是我们首先应该面对的问题。前人留下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对于传统中医骨伤学科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也是其发展的基础、优势、特色所在,但在多元文化碰撞,思想不断革新的时代,如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就容易在骨伤科疾病的诊疗规范、疗效评价等方面与大众的认识产生距离,造成不必要的一些误解,因而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强建设:①规范中医骨伤学科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标准。

这可以借助于现有的西医相关学科标准,结合传统中医骨伤学科特点以及中华文化因素,建立具有现代中医骨伤学科特色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标准,以争取在认知方式上拉近与民众的距离;②提振中医骨伤科从业者采用中医传统方式诊疗的信心。中医骨伤学科与西医骨科同样具有较为系统的科学理论,在一些疾病的诊治时,中医骨伤相对于西医骨科来说,具有明显优势,这已为大众所认可,我们可以此为突破口,从它们之间寻找内在的联系点,挖掘存在的合理内涵,进一步发挥其优势,扩大社会影响,加强、加深民众对中医药的理解和认知;③兼收并蓄。中医骨伤从业者应本着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以疾病诊治效果最优化为目标,展现宽阔的胸怀,从疾病诊疗本身的需求出发,客观地选择中医、西医或中西医并重的方式诊治疾病。只有这样才可以赢得西医同行的尊重和患者进一步的信任,也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恢复中医骨伤学科的生气,增加其社会群众基础。

2.2 增强学科认识 学科的创新与发展经常伴随着时代的脉搏,是不同学科之间交相碰撞的结果。中医骨伤诊治理论是建立在传统中医学理论的基础之上,与建立在西医学理论基础之上的骨科学有着巨大的差别。中医学各学科是在大量临床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经验医学,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它的科学性只能通过一定范围内的有效性来反应,它是从宏观、整体的角度,依靠望闻问切的手段获取疾病发生的各方面信息,用阴阳变化等理论来诠释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通过辨证论治,采用针灸、手法、药物等方法治疗疾病,而西医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一种医学模式,注重于结合最新的现代科学技术和研究成果,从组织器官、细胞、分子等微观的角度去研究、认识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采用药物、手术、物理等方式治疗疾病。在现代文明理念的环境中,西医学获得人们的认可较之于中医学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其明显的缺点是没有经历长期、大量的临床验证,因而可以说,作为现代科技文明一部分的西医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科学特色,但这并不代表它就是先进于中医学的科学,中医和西医可在诊治人类疾病时发挥各自的优势。

2.3 加强学科传承 全国现今依然健在的骨伤名家对于中医骨伤学科来说是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及时、完整地继承他们的学术经验将极有利于本学科的发展,但这需要建立一整套严格、科学的制度来加以保证。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关心和支持下,目前全国已成立了许多中医名师工作室[3-4],建成了多个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基地[5],这对于保护、整理中医药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但在中医各学派之间还普遍存在着具有一己之私的门户之见,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各学科的共同进步,所以笔者建议有关部门是否可以尝试建立各学科名医工作室继承人交流考核制度,这或许可以促进各学科及各门派之间学说的交流与整合。

前人留下的大量含有骨伤学科知识的学术著作对于现代中医骨伤的发展同样意义重大[6],但对其分类、加工、整理和吸纳的过程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组织、集中大批有深厚中医理论根基和丰富临床经验的学者去攻坚克难,认真梳理总结留下的理论、经验和教训,力取化经验为理论,为中医骨伤学科建设建功立业。

2.4 进行学科课程体系建设 对于中医骨伤专业毕业生临床能力的欠缺,现有的专业教育培养体系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责任。目前大多数中医药院校所用的骨伤专业教材版本各异,内容结构多不合理[7],且知识陈旧,具体表现在:①没有体现中医骨伤学科特色优势。中医骨伤学科特色主要体现在疾病的中药、小夹板、手法治疗等方面,但教材在这一部分内容的介绍时,常常是轻描淡写或者是深入不够,让学习者不得其旨,对此笔者建议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并要充分体现在专业教材的编写中,可以组织编写专业特色疗法教材,如《中医骨伤外固定学》《中医骨伤手法学》等;②没有专业、规范化的现代骨科内容。中医骨伤学科发展必须结合现代医学,不能固步自封,要注意吸收最新的医学知识,取彼之长补自之短,以促进学科的科学发展。笔者认为通过选修、选读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些专业的现代骨科经典参考书籍,如《骨科手术解剖入路》《骨与关节损伤》《骨科内固定学》等。所有这些将扩大中医骨伤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科课程体系建设。

2.5 扩大就业途径 增强政策支持 提高专业技能是扩大中医骨伤专业毕业生就业途径的重要方法[8]。我们可以将骨伤专业学生划入特殊学科人才培养序列,在接受普通中西医系统训练的同时,强化本专业优势诊疗特色和西医骨科手术方法技能的训练,以增强学生临床诊治骨伤科疾病的能力作为着眼点,使之在毕业之前就成为一个技术全面的专业骨伤科准医生,以满足临床的及时需要。

在现有就业环境中,中医药院校毕业学生的良好择业离不开政府部门政策的强力支持。建议各地方卫生主管部门应主动帮助破解当前医疗行业中普遍存在的不合理准入浅规则,以对患者和中医骨伤学科负责的态度,重视、发展中医骨伤学科在疾病诊治中的特殊作用,纠正医学行业间存在的偏见,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现代中医骨伤学科的队伍中。

3 中医骨伤学科展望

中医骨伤是一个历史悠久,却又充满着希望的学科,它与医学其它学科一样,存在、发展离不开临床疗效和时代科技的推动,因而我们在传承、发展中医骨伤学科的过程中,应把增强学科专业临床、科研能力作为首要的培养目标。

临床疗效是医学科学的生命力,而临床能力的培养是其发挥的基础。中医骨伤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一线的骨科临床工作,专业定位比较明确,我们现有的各级专业教育机构已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已开始从各方面,通过各种方式注重加强学习者的骨科临床技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使他们掌握了一些科学、有效、实用的专业方法,及时满足了社会医疗市场的需求。

中医骨伤学科现有价值的发挥,潜在价值的发掘,以及理论的发展,学科的推广,离不开时代科技文明因素[9]。中医骨伤学科与西医骨科的一个重要差距就是科研水平[10],现在全国已成立了许多专业的骨伤研究机构,但科研水平参差不齐,研究者要么缺少科研基础,要么缺乏临床能力,这种单一格局的存在无形中阻碍了中医骨伤学科基础和临床的共同发展,可喜的是一些高等中医药院校已进行了院所合一体制的尝试,建立了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定期轮转制度,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从而拉近了中医骨伤学科与现代科技文明的距离,逐渐跟上了时代发展的节拍。

综上所述,传统的中医骨伤学科发展理念必须革新,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必须改革,必须大胆借鉴、积极吸收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摒弃那些与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不相适应的旧思想、旧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做到学科的发展、创新,才能在前进中探索中医骨伤学科发展的新模式,发扬中医特色,走有中国特色的中医骨伤学科人才培养道路,也只有这样,中医骨伤学科才能在神州大地上重新恢复生机,自信地走向世界,为人类医学科学和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1]张俊龙,田岳凤,王军,等.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培养特色中医药人才的战略思考[J].中医教育,2013,32(2):5-8.

[2]乔旺忠.对我国医学生培养目标的反思[J].中医教育,2012,31(4):1-4.

[3]孙军.刘伟教授骨科治疗经验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6):141-142.

[4]王庆国,梁永宣,赵宇明,等.以五大平台为基点做好刘渡舟名家研究室建设[J].中医教育,2011,30(6):8-11.

[5]王上增,韩丽华,李沛,等.中医骨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建设及规划[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6):14-15.

[6]张璐砾,周学龙,陈升旭,等.广西韦氏中医骨伤整脊流派的形成与发展探讨[J].医学与哲学,2011,32(8):62-63.

[7]王春成.专科层次的中医骨伤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1,3(12):108-109.

[8]陈兆军.提高临床实践教学含量在中医骨伤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2,20(5):59-60.

[9]史新元,张燕玲,王耘,等.科学研究在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医教育,2013,30(1):14-16.

[10]艾华,黄炜,佟晓辉,等.中医药研究型人才胜任力的内涵探讨[J].中医教育, 2012,31(6):49-51.

Reflec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Orthopedics Subject

Yao Changfeng Bai Liangchuan Tang Wei
(Clinical College of Acupuncture and Orthopedics,Anhui University of Tradional Chinese Medicine,Hefei,Anhui Province,230038,Chin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traumatology subject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have a distinctive subject characteristics,which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well-being of the Chinese nation.As other disciplines of Chinese medicine,there are specialty disappeared,recognizing extreme,heritage insufficient,absence of West medical education,career choices narrow and policy support fatigue and other issues in TCM traumatology discipline,only those problems must be fundamentally targeted to solve,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two main lines must be seized,TCM traumatology disciplines can have new hope.

TCM traumatology;Inheritance;Current situation

10.3969/j.issn.1672-2779.2014.01.002

1672-2779(2014)-01-0003-04

苏 玲 本文校对:陈朝军

2013-11-06)

猜你喜欢

骨伤科骨伤中医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中医适宜技术在骨伤中后期患者社区功能康复中的应用及影响
整体护理模式在老年骨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花开杏林 果结仁心——访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沈计荣
中医骨伤科痛证分类
基于CBM数据库中医骨伤学文献计量分析
骨伤科临床应用益气化瘀法治疗的疗效分析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