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儿绘本图书市场为何“西风强劲”

2014-02-04赵玉琦

中国出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小猫咪图画绘本

文/赵玉琦

“绘本”一词出自日本 ,西方称之为图画故事书(picture book),顾名思义,指的是一类以绘画为主,兼附有少量文字或完全没有文字的书籍。现在市面上的绘本图书以儿童阅读为主,内容涉及文学、教育、科普等。许多研究者认为绘本脱胎于中国佛教的经变图,也就是说,绘本的发祥地在中国,中国应该是绘本输出大国。但是,只要稍稍留意最近几年的少儿图书市场,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是,大量海外译介的绘本充斥着图书市场,中国本土的绘本图书反倒相形见绌,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不能同“洋货”相比。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少儿绘本图书市场如此“西风强劲”?仔细比较中外少儿绘本图书,笔者认为,至少有这么几点是海外绘本图书的特别之处。

一、内容上弱化故事

有一本来自英国的少儿绘本图书《相拥而眠》,内容讲的是夜晚来临了,河马、松鼠、狐狸、兔子等动物各自回家,和妈妈相拥而眠,几乎没有任何故事情节。稍加留意,你会发现,这种没有故事情节的绘本不是个例,市面上许多欧美原创绘本都是如此,它们大多通过平平常常的动物世界来描绘人类生活中的某种常见情境,比如吃饭、穿衣、上学、洗澡、睡觉、游戏,等等。几乎没有一波三折的情节,甚至主人公都不是固定的,一会儿是河马,一会儿是企鹅,一会儿又变成了松鼠。按照我们中国传统故事书的视角,这种毫无故事情节且价格偏高的绘本是不可能有市场的,但是,笔者调查发现,这些绘本的销售非常火爆,许多出版社都加入了这些欧美绘本的出版行列。

为何这种绘本大受青睐?

或许我们可以换一种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绘本为什么一定要讲故事?

我们或许还得从绘本的功用上去寻找答案。绘本的作用是什么?它和故事插图书有区别吗?许多家长认为,绘本不就是小时候的连环画吗?故事配上图画,图画是说明故事的。这其实是误读,绘本绝不是连环画,它和连环画具有完全不同的功用。学界一般认为,绘本和插图书的最大区别在于各自强调的重点不一样,绘本强调的是画面,插图强调的是故事。绘本的故事是辅助性的,插图书的插图是辅助性的。

我国台湾学者何三本认为:“绘本是文章在说话,图画也在说话,两者用不同的方法表现同一主题,彼此间所说的内容互不重叠。”[1]他还引用享有“日本绘本之父”美誉的松居直先生的说法:文字+图画=带插图的书,文字×图画=绘本。不难看出,绘本的意蕴要远远大于插图书,它的图画本身自成系统,它甚至可以不要任何提示文字而存在。简言之,绘本可以不要故事。

如果没有了故事,绘本的画面表现什么?怎么表现?这是许多人感到困惑的地方。答案是情境。情境是教育心理学常用的词汇,简言之,为情感在教育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而设计的环境。情感是情境理论的核心。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对儿童而言,情感体验是先于知性体验的。情绪心理学家斯鲁夫(L.A.Sroufe)就认为:“儿童最初不是一个知觉的或认知的人,而是一个体验着种种情绪的人,他以情绪的方式同世界发生联系。”[2]换言之,绘本首先要传达的不是故事和知识,而是一种能让孩子们感到愉悦的情绪。比如为了让孩子们喜欢阅读,有一本英国的绘本《再讲一个故事吧》就设计了这样的系列画面,小兔子和妈妈一块儿靠在床头阅读,小兔子和爸爸一块儿在草地上阅读,小兔子和爷爷在沙发上阅读,等等。仅仅是表现阅读这个主题,毫无故事的起伏可言,它也没有教给孩子们应该怎样阅读?应该阅读哪些方面的书?因为这些是知性的,但它传达了孩子们乐于和爸爸、妈妈、爷爷等在一起的情绪,这些情绪是快乐的,是孩子们所乐于接受的。

对绘本而言,能否传递快乐的情绪远比能否讲好一个故事更重要。

二、立意上弱化说教

说教的蒙学传统在中国可谓根深蒂固,不论是《三字经》还是《千字文》《二十四孝图》,若隐若现,一个按照成人世界设计的道理是这些经典读物的背景。所以有一段时间,许多人诧异为什么中国孩子们的理想总是科学家、工程师、国家元首,而西方孩子的理想可能是快递员、养蜂员?从根子上说,这和我们的蒙学传统有关。《三字经》中说“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这其实是对我们蒙学传统的最好注释:它本质上是按照成人世界观设计的,很少顾及孩子们的真实意愿与想法,它要求孩子们首先要学习的是孝顺和友爱的道理,其次才是具体见闻的知识。至于这些道理孩子们是否乐意接受?是否符合他们的身心特点?笔者怀疑这些都不在传统蒙学教材设计者们的考虑之内。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孔融让梨”,孔融四岁能让梨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蒙学典故,但是孩子们是否都认可这种做法呢?

笔者并不否认中国传统蒙学做法的应有价值,实际上,中国传统蒙学教材充分利用汉字得天独厚的象形特点,在启发孩童认知思维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中国绘本却没有很好地继承和开掘这一点。具体表现在当下的现实中,中国绘本大多偏好向孩子们灌输做人的道理或者某个名人小时候聪明的故事,很少考虑孩子们平时真实的吃喝拉撒睡。对中国家长而言,明理懂事和成才成器是第一位的,孩子们的读物应该围绕这一点来进行,至于孩子们自己的声音可以忽略不计。这确实是比较中外绘本时能感受到的一个明显的差异。

当然,西方绘本也有说教的内容,这主要是一些早期的绘本和一些从经典童话改编过来的绘本,更多的绘本则在绘图上下功夫,把孩子们现实中的生活环境通过童话表现出来,具体到创作上,你会看到自己睡觉的小熊,自己吃饭的小狗,好玩耍的小猫,等等。

所以,比较中西绘本,你会发现,许多西方绘本的文字极少,有的干脆没有文字。而中国绘本大多有密密麻麻的文字,不仅有文字,还加上了拼音,因为中国的家长们希望孩子们能够从绘本上学习道理和知识。

究竟哪种绘本更适合孩子们的身心特点?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观察和研究儿童的活动世界时,提出了“象征性游戏”这一概念,皮亚杰认为,儿童在逐渐适应成人世界时,“儿童不能像成年人那样有效地满足他个人情感上的甚至智慧上的需要。因此为了达到必要的情感上和智慧上的平衡,他具有一个可资利用的活动领域,在这领域中,他的动机并非为了适应现实,恰恰相反,却使现实被他自己所同化。”[3]也就是说,儿童在观看绘本时,其实已经进入了一个“象征性游戏”,在这个游戏中,孩子们不是为了获得成人理解的道理和知识,相反,他把游戏中的世界按照他自己的意愿来塑造。绘本中的世界是孩子们的世界,而不是成人的世界。

显然,绘本教给孩子们的不是道理和知识,而应该是快乐。

三、艺术上富于想象

绘本首先是一个自成体系的图画世界,图画好自然是一个优秀绘本应该追求的目标。对于如何评鉴绘本图画的优劣,日本全国学校图书馆协议会绘本委员会给出的评定标准有以下4点:①能确实表达文中的内容;②要具有高度艺术性;③合于儿童的生活感受并容易了解;④能引发儿童的兴趣。我国台湾学者曹俊彦先生概括为3点:①正确的表达;②足够的创意;③足够的趣味性。[4]他们都把趣味性列为优秀绘本图画的评价标准之一。

什么是绘本图画的趣味性?就是绘本的图画能够让孩子觉得有趣、喜欢看。在这方面,艺术想象力举足轻重。

笔者仔细比较过较有影响力的西方绘本,这些绘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绘画创作极具想象力。有一本主要表现熊爸爸带领小熊玩耍的绘本《不一样的爸爸》,创作者特意画了这样一幅画,熊爸爸在水里捞鱼,结果放了个大臭屁,水里面的小鱼都被臭走了,熊爸爸却笑嘻嘻地说,是小熊把小鱼赶跑了。孩子们翻到这里大都哈哈大笑,放屁也画进了绘本,而且表现得如此幽默。还有一本绘本《妈妈的吻》讲的是猫妈妈带小猫咪玩耍,其中有几幅图画特别有创意,图画创作者画了一幅表现小猫咪害怕的画面,原因是小猫咪突然看到了一个颤动的物体。到底发生了什么呢?第二幅画面则显示,这个颤动的物体其实是猫妈妈的尾巴。看到这里,孩子们又乐了。这种卖关子似的创作显然是作者精心安排的,没有文字提示,画面足以说明问题。

《妈妈的吻》的创作者还创作了小猫咪追逐蝴蝶的画面。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特意在小猫咪经过的草丛上画上了几只瓢虫和毛毛虫。笔者把这个绘本让三个小朋友阅读,结果他们都在小瓢虫或毛毛虫身上发生了兴趣,相反,小猫咪追逐蝴蝶的内容倒没有引起他们的注意。

这些都是创作者具有丰富艺术想象力的表征。想象力把绘本的图画内容丰富了,而丰富的图画本身就是产生趣味的基础。反观国内一部分绘本,在这方面确实有待改进。有一个绘本是表现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的,所有画面内容都是严格按照文字提示来进行,没有一丝想象力的灵气。待兔之树上添上一只歌唱的小鸟难道不更生动些?兔子经过的地方画个蜗牛不更有趣吗?遗憾的是,画面上只有一株树,然后是一只兔子和一个农夫。画面贫瘠的背后其实是艺术想象力的贫瘠。

有人可能对此不以为然,认为这不过是个细枝末节的小事,无关绘本质量本身。其实,艺术想象力在绘本上特别重要,这些细枝末节有时候直接决定着绘本的质量和档次。小猫咪追逐蝴蝶的路上画上小瓢虫和毛毛虫,为什么有时候孩子们对小猫咪追逐蝴蝶不感兴趣,却对小瓢虫和毛毛虫感兴趣呢?创作者之所以画上这些无关大雅的“小东西”其实是很有用心的,因为他们充分了解儿童的图画阅读心理。

皮亚杰认为孩子们阅读图画时,他们的知觉具有混合主义特征:“儿童的动作具有不规则的中心点,好象他们能观察到所有的东西;而成年人则不同,他们的观察比较积极主动,以一定策略指导他们的探究活动,凭借注视点的移动能获得最大量的信息和最小量的耗损。”[5]也就是说,在观看图画时,孩子们的视觉和成人是有差异的,成人能够很容易地过滤掉不重要的信息,掌握主要内容,但孩子们不一样,“在一个复杂图形中,儿童仅仅察觉到整体印象,而对各部分不加分析,对各部分的关系也不加综合。”[6]所以,在孩子们看来,小猫咪追逐蝴蝶的画面和小瓢虫、毛毛虫的画面是同等重要的,没有主次之分的。显然,该绘本给了孩子们足够大的信息,而非单一的小猫咪追逐蝴蝶的信息,这也再次印证了绘本中画面和文字是两个系统的论断。可见,对绘本的画面这一系统而言,艺术想象力多么重要!

四、结语

上述三个方面是西方少儿绘本比较明显的优点,中国绘本当然也有许多优点,比如童话、神话故事资源丰富,汉字象形的特点,朗朗上口的诗歌语言,等等。但是,当海外绘本不断冲击国内市场,当孩子们手中拿到的尽是杰克、琼斯这样的名字充当主角的绘本时,我们真诚地呼唤有民族特色、适应孩子们身心特点的有品格的中国绘本能够大量涌现、永居潮头。

注释:

[1]何三本.少儿故事学[M].台北:五南出版社,1998:453-454

[2]孟昭兰.人类情绪[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179

[3][5][6] [瑞士] J.皮亚杰 B.英海尔德.儿童心理学[M].吴福元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46,33,33

[4]吕文宪.绘本中的画与话[EB/OL].http://www.ftes.tyc.edu.tw/40period/new_page_25.htm.2014-2-26

猜你喜欢

小猫咪图画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可爱的小猫咪
两只小猫咪
教你画一只小猫咪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