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北京首个“深夜书房”的几点体会

2014-02-04樊希安

中国出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三联全民书店

文/樊希安

(作者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

三联书店创办北京首家24 小时书店,拓展阅读服务功能,为读者打造“深夜书房”,引起社会各界和广大读者广泛关注。现在运营一个月了,经营成果如何呢?让我们看下列数字:4月8日至5月8日上午9 时,销售收入225.2 万元,日均7.5 万元,较24小时书店开办前日均销售增长200%。其中白班(上午9 时至晚上9 时)144.1 万元,平均4.8 万元,夜班(晚上9 时至早上9 时)81.1 万元,平均2.71 万元。夜班收入高于24 小时书店开业前白班的收入,白班则比过去的白班增长100%。销售收入的后面是成交笔数,成交笔数后面则是读者客流。客流的不断增加,说明24 小时书店受到读者欢迎,“深夜书房”作为城市一盏引导阅读的明灯将长期照耀下去。

在创办北京首家24 小时书店的过程中,我们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倡导读书的利好大环境、大气候是创办成功的根本前提

我们中华民族有重视读书的优良传统,“耕读传家”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被视为事业成功的必备条件。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都重视文化建设,力倡读书,毛泽东同志更是手不释卷的典范。党的十八大之后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更加重视文化建设和倡导读书活动,并带头读书,身体力行。 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到陕西下乡插队时,留给乡亲们的最深印象是爱读书,从北京带去最多的物品是书籍。现在日理万机的总书记酷爱读书,说“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正气。”他在接见台湾星云大师时说:“您送我的书我都读完了。”百忙之中坚持读书,不仅是总书记的个人行为,更是一种号召,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李克强总理爱好读书,喜欢在书丛中流连并购书。他不仅个人喜好读书,还在社会上力倡读书。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多项促进文化建设和全民阅读活动的政策措施。“倡导全民阅读”首次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让全民阅读成为国家行动,为全民阅读活动在全社会的深入开展催生了新局面。《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已经列入国家立法程序,将以法律法规形式把全民阅读工作扎实推进。国家扶持实体书店的政策和举措连续出台,仅免收图书销售环节增值税这一项,每年就让利33亿元。去年国家财政拿出首批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9000 万元,进行扶持实体书店试点,全国56 家实体书店得到资金支持,今年还将扩大试点范围和支持力度。全国各省市纷纷出台相应政策。仅上海市2012年和2013年就划拨2350 万元新闻出版专项资金,通过资助和补贴、贴息贷款、奖励等方式,对近百家各类实体书店予以资助扶持。种种利好政策,不仅使文化建设和读书活动有了经济上的支持,更是在其拉动下营造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氛围。全国各地的阅读活动丰富多彩,争芳斗艳。中央国家机关主题读书活动,国家知识产权局党校读书会,国家发改委青年读书论坛,公安部直属机关读书交流会等,各级机关的读书活动开展起来了。“北京阅读季”“深圳读书月”“书香上海”“书香杭州”等,各地的阅读品牌争相推出,全国300 多个城市有经常的阅读节、阅读日活动。广泛开展的读书活动催生了人们的阅读热情,拉动了图书销售,实体书店的经营出现转机,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三联韬奋24 小时书店应运而生。

二、三联韬奋24 小时书店所具有的区位优势和优越人文地理环境是创办成功的重要条件

书店位于北京美术馆东街22 号,经营面积1500平方米,图书品种8 万种。

首先是拥有地处首都北京的有利条件。北京是特大城市,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人口众多,据2013年年底统计,总人口2114 万人,其中流动人口802 万人。总人口中受教育的人多,愿意读书的人多,阅读环境好。推动包括实体书店在内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北京发挥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重要内容,三联开办24 小时书店得到了北京市有关部门的有力支持。

其次,书店所处的具体位置优越。一是有得天独厚的文化圈。向西延伸是美术馆、景山公园、故宫、北海公园,向南延伸有北京人民艺术剧场、商务印书馆、王府井步行街,向东是隆福寺文化商圈。这些文化商圈近几年都有较大发展。三联书店近几年也以编辑业务楼为依托打造三联文化场,改革重组了韬奋书店、创办了韬奋图书馆、读者俱乐部、书香巷等,和雕刻时光建立了“荣辱与共”的战略合作关系,文化圈的发展逐渐聚拢了更多的人气。

再次,极为便利的交通条件。书店店面处于北京城东西南北交叉的交通枢纽位置,104、108、109、111、103 等数十条公交线路交汇于此,地铁5 号线、6 号线开通后交通更加便利,正在修建的地铁8 号线出口就在书店楼下。交通的愈加便利使人流大增,韬奋书店近几年成了人流潮涌的“热码头”,我们对此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意识到开办24 小时书店的时机已经成熟。

三、人们对倡导阅读的高度认同及读者和主办方的共同努力是创办成功的主要动因

人们对三联韬奋24 小时书店的高度关注和肯定,源自人们内心对读书的喜欢和钟爱。24 小时书店把销售功能扩展为兼有图书馆的阅读功能,为愿意到公共场所挑灯夜读的人士打造一处“深夜书房”,提供一块“阅读的绿洲”和“精神的静土”,满足人们的阅读心理和阅读需要,与人们的阅读渴求高度契合。因此,这一举措得到人们普遍的赞赏和支持。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世界读书日前夕,给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全体员工回信,肯定创建24 小时不打烊书店这一创意,指出这是对“全民阅读”活动的生动践行,希望三联韬奋书店把24 小时不打烊书店打造成为城市的精神地标,让不眠灯光引领手不释卷蔚然成风。

三联韬奋24 小时书店受到广大“书虫”好评。网民认为,打造“深夜书房”大大方便了“书虫”阅读,也给忙于工作的上班族挑选图书提供了更多机会。一位读者说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为读书人燃起一盏灯,一座城市就被点亮了。”央视节目主持人海霞说书店“给年轻人的夜生活增添了文化色彩”。台湾资深出版人王承惠说:“现在开办实体书店已很不易,开办24 小时书店更需要决心和勇气。令人敬佩。”原生活书店总经理徐伯昕的外孙女徐虹说:“听说三联开办24 小时书店很激动、很兴奋,外公地下有知,也会很高兴的。”一个“居无定所”的流浪者在来信中说:“我们这个时代是该好好读书的时候了,读书的确是一剂洗心的良药,它能帮我们洗涤因世俗而被蒙尘的心。除去心灵的尘埃,才让人生有一个明明白白的方向和定位。”

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很难一致,但对“读书”却众口一辞地推崇。这种对崇尚读书的极高度共识,为我们开办24 小时书店集聚了正能量。80年来,一代代三联人秉承韬奋先生“竭诚为读者服务”的教诲,传播知识,追求真理,传承文化,坚持多出好书好刊,诚恳、热情、周到地为读者服务,在社会上和读者中赢得了很好的口碑。近些年三联书店锐意改革进取,坚持文化品位,不断推出精品力作,明显提升了三联品牌的社会影响力。24 小时书店由三联创办,它着眼于社会公益,为人们购书阅读提供便利,因而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点赞”。这使我们既感到欣慰,又深感责任重大。创办过程中店领导层认识高度一致,三联韬奋书店员工齐心协力,敢于冒风险,闯新路。创办24 小时书店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既可能有成功的收获,也可能有失败的挫折。大家一致认为,认准的事要坚决地干,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店领导班子做出决策并给予有力的支持,韬奋书店全体员工雷厉风行,从2月8日决定开办,到4月8日试运营,仅用两个月时间,就在不耽误白天运营的前提下,完成了人员招聘和培训、营销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场地的布置和设备的更新、品种的调整和服务设施的添加等。试运营之后,根据读者的意见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进一步提高了服务水平,增加了服务设施,组织了“小马阅读会”“北京阅读季——听花开的声音领读会”等多场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既吸引了客流的不断增加,又为长期坚持积累了经验。“人心齐,泰山移”,我们又一次尝到了团结奋斗结出的硕果。

目前三联韬奋24 小时书店的创办已初获成功,“深夜书房”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但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要把这盏引导阅读的明灯长期点下去,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和付出更加切实的努力。责任在肩,不敢稍有懈怠。我们以初试成功为起点,正在建立长期运营的管控机制,紧密结合读者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提升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运营能力、盈利能力、抵御风险的能力,力争获取“两个效益”双丰收,把24 小时书店长久地开办下去,使之成为北京的一座“精神地标”、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一盏永不熄灭的引导阅读之灯。

猜你喜欢

三联全民书店
全民·爱·阅读
中西医结合治疗毛囊闭锁三联征2例
陈旧性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伴关节僵硬的手术治疗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总第八期)
澳门歌剧“三联篇”之旅
可持续全民医保
最美书店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在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