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节约集约道路 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

2014-02-03温州市国土资源局陈景宝

浙江国土资源 2014年7期
关键词:集约节约农村土地

温州市国土资源局 陈景宝

走节约集约道路 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

温州市国土资源局 陈景宝

党的十八大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城镇化,无论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人口的聚集,还是基础设施的建设,都必须通过土地的重新配置来实现。但粗放式的土地利用方式已经难以支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任省委书记期间曾经指出“要坚持把城市发展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结合起来,走资源节约的城市化道路”。近几年,随着城市扩张建设用地不断增长,建设项目大量占用耕地,以温州为例,2012年、2013年新增建设用地中耕地占用比例分别为62.87%和56.05%。同时,土地粗放利用、低效利用现象相当严重。据初步统计,仅温州市区主建城区195平方公里范围内,就有城中旧村376个,土地面积2.98万亩;旧工业区76个,土地面积1.15万亩。

为此,在这一轮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温州市一定要摒弃“一种观念”,即推动城镇化就是“圈地造城”“另起炉灶”搞新建的错误观念,树立“一种理念”,即坚持走节约集约的新型城市化道路,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益,节约、集约配置土地资源。就温州而言,人多地少的现状(人均耕地只有0.31亩,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两难”问题更加突出,关于如何走节约集约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做好谋划,具体要抓好三篇文章。

一、坚持保护保障并重

1.坚守耕地红线。温州全市总人口达900.2万,但实际耕地保有面积仅370.9万亩,标准农田保有量为131.46万亩,是一个人口大市、资源小市。可以说我们的粮食安全已经逼近红线,发展空间已经在透支未来,国土承载更是已经接近临界值。所以此轮推进城市化进程在坚持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并重的同时要更加突出保护资源的紧迫性,要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从严控制占用耕地,避让优质耕地,严禁占用基本农田。

2.转变利用方向。鼓励和引导工业、城镇向未利用地、劣质农用地等区域集聚,减少对平原优质耕地的占用。除线性重点工程外,块状项目原则上不得占用耕地,特别是优质水田。

3.保障发展重点。把计划指标用在刀口上。把握供地方向和重点,掌握项目用地需求,科学合理安排用地总量、布局和时序。集中指标保障重大基础设施、重点项目、重要产业和民生项目的用地需求。

4.加快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建立和完善有效机制鼓励地方和农户参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引导和规范社会资本参与整治,探索建立统一交易平台,允许节余指标在市域范围内有偿调剂使用,整治项目拆旧区复垦后形成的集中连片高标准基本农田,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统筹城乡发展。

二、坚持集约挖潜并举

李克强总理强调:“推进城镇化的过程是资源和要素在空间上优化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高效配置。新型城镇化建设,一定要坚持集约发展、有序发展,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城市发展规模,推动城镇化建设向集约、节约使用土地等各种资源和低能耗转变。”我们要学习贯彻中央精神,深化亩产论英雄、集约促转型理念。

1.抓低效土地再开发。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是温州立足实际,为破解城市发展瓶颈制约,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症良药和重要途径。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本着“政府主导、规划先行,公众参与、利益共享”的原则,围绕温州市“三改一拆”行动,充分释放土地地类认定政策,有效挖掘拆后土地7.9万余亩;围绕城市有机更新,充分挖掘城镇低效用地潜力,可再开发存量建设用地约25.28万亩;围绕“实体经济”振兴,科学谋划旧厂区改造,主城区旧工业区259个,涉及土地4万余亩。到2020年全市将开发利用城镇低效用地约15万亩,土地平均容积率从改造前的1.1提高到1.9,相当于节约用地近5.5万亩。

2.抓存量土地盘活。继续加大对8万亩转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土地清理力度,力争达到应收尽收、应用尽用的效果,确保2014年底,转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清理5万亩。

3.抓有效空间利用。向下要空间,鼓励城市公共设施、公共广场绿地等的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向上要空间,合理提高容积率,大力修建“高效厂房”,作土地精细化管理;向荒滩未利用地要空间,用好、用足荒滩未利用地试点政策,加快报批速度,完成荒滩建设项目报批2.1万亩。

4.抓体制机制建设。要实施土地差别化管理,以温州瓯江口产业集聚区及各大工业园区为载体,实施地价政策倾斜,引导先进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的集聚发展,提高产业用地亩产效益。实行土地出让合同履约保证金制度,建立土地利用利用评价机制,促进土地利用节约集约。

三、坚持改革提效并进

1.强创新。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城镇化的过程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同时也是农村土地流转的过程。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征用制度,提高农村征地补偿标准,依法稳妥地推动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进入市场流转。结合农村土地整治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宅基地管理机制,落实好农村无房户、危房户建房用地。在推动新型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要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城市化进程、共同分享城市化成果。

2.促放权。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做好省级下放审批事权的承接工作,做好流程优化,按照“应放尽放、科学下放”的原则继续简政放权,更大程度地发挥基层的自主性、能动性。

3.优服务。在规划引领的前提下,更加突出国土资源部门的服务职能,探索新的土地利用机制,充分释放土地政策红利,以土地要素参与新型城市化进程,以土地要素助推新型城市化发展,构建“资源集约、人地和谐、生态良好、永续利用”的城市建设新格局。

猜你喜欢

集约节约农村土地
莘县农村土地托管的实践与探索
节约
首次大修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改了哪些内容?
节约
节约
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应多方共赢
芝加哥大数据发展与应用对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启示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集中集约用海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集约转型 小城镇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