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改革开放的科学化水平

2014-02-03左宪民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特色改革

左宪民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北京100101)

提高改革开放的科学化水平

左宪民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北京100101)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这一认识深刻揭示了新时期中国发展进步的最根本动力和源泉。未来中国的健康发展,仍然要依靠改革开放的强劲动力。紧紧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我们就能更加准确地把握改革开放30多年来历史发展的本质。只有把改革开放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才是真正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提高改革开放的科学化水平,才能聚合改革开放协调推进的正能量。

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何而来?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探索中逐步走出来的,更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创立的。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诞生和发展的最深厚根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所作的一切创造,归根结底,就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创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归根结底,是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而所有这一切,都与一个伟人的名字——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联系在一起。今天,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最好的方式,就是“改革开放再出发”。

一、大转折: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党和国家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国进入了一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无论时代潮流,还是中国现实,都要求进行改革。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新时期的开端,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始创立的标志。

在胜利完成拨乱反正和启动改革开放进程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82年9月在北京召开。在大会的开幕词中,邓小平同志明确宣告:“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1](P3)

这一基本结论,不仅成为十二大的指导思想,而且成为整个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十二大之后,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为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点,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在《决定》精神指导下,各个领域的改革迅猛发展。在改革的同时,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在改革中,遇到很多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的问题。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邓小平同志把“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鲜明地提到全党面前,领导党和人民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总结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邓小平同志从不同角度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能发展社会主义,照搬外国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不重视物质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会主义。这些论述,从多个侧面说明了什么不是社会主义,也就等于从正面肯定了社会主义应该是什么,从而在不同程度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实际上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揭示和规定。

党的十三大系统地阐明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概念,并概括了12个主要观点,从而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随后这一轮廓又继续清晰、完善。邓小平同志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立的章程并不少,而且是全方位的。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方针和政策,而且有准确的表述语言。”[1](P371)“如果说构想,这就是我们的构想。”“总的来说,这条道路叫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1](P65)

1992年,党的十四大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正式确立了这一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并提出了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的任务。党的十五大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的概念,明确将邓小平理论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党章。

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拨乱反正和初步改革中直接孕育的,是在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形成主题并逐步丰富拓展的,更是在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过程中思考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而形成一整套理论主张的。因此,贯穿改革开放进程的主线,无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再出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不久,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广东考察工作期间,高度肯定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2](P3)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这与邓小平同志当年所说的“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内涵和本质是完全一致的。它们都深刻揭示了新时期中国发展进步的最根本动力和源泉。

新中国建立以后的几十年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我们也走过了曲折的道路,所取得的成绩与人民的希望和要求还有差距,这种曲折和差距,既与指导思想上的失误有关,也与体制上的弊端有关。邓小平同志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时指出:我国原有的经济社会体制有自己的长处,在历史上也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照抄照搬别国模式和“左”的思想逐渐抬头,形成了过分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和过分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经济上缺乏活力,政治上过分集中,分配上吃大锅饭,管理上缺乏效率,越来越严重地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旧的一套是不成功的。因此,邓小平同志明确断定:“不改革就没有出路”。[1](P237)“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1](P150)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新时期的开端,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始创立的标志。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不断发展和深化。虽然时有挑战、曲折,但始终一路高歌猛进。30多年来,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到政治体制改革,从文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改革;从封闭半封闭状态到走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从改革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逐步完善……中国的改革开放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全面展开。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其目的,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通过改革开放,我们建立起并正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起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了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管理制度。在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也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不断形成和发展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新的体制机制,为我国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我们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从建立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内陆地区再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水平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正是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变。中国的活力越来越强。中国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和发展,国民经济始终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度增强;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长,城市和农村居住条件大为改善,居民消费结构优化,衣食住行用水平不断提高;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日益繁荣,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人们的思想极大解放,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效率意识不断增强;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各项外交工作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广泛加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按照邓小平同志的说法:“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3]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回顾改革开放兴起发展的历程,最重要的是认识改革开放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对于中国命运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重申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论断“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同时强调“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他强调:“党的十八大向全党全国发出了深化改革开放新的宣言书、新的动员令,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团结奋斗。”在2012年12月31日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要把党的十八大确立的改革开放重大部署落实好,就要认真回顾和深入总结改革开放的历程,更加深刻地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更加自觉地把握改革开放的规律性,更加坚定地肩负起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责任。”[4]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进一步揭示和强调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进一步坚定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把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的信心和决心。

三、科学化:聚合改革开放协调推进的正能量

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的革命,也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把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就要坚持在改革开放中坚持科学的思想路线,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进一步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提高对于改革开放的领导水平,使改革收到更好的成效。

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对改革开放的方法论问题做了系统深入的论述,对如何提高改革开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强调在改革开放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他指出,必须认真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更加深刻地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更加自觉地把握改革开放的规律性,更加坚定地肩负起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责任。

一是要坚持实践第一。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任何改革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尤其是从当代中国的现实出发走出一条自己的新路来。邓小平同志曾多次说,“现在我们搞的实质上是一场革命。从另一个意义来说,我们现在做的事都是一个试验。对我们来说,都是新事物”,[1](P174)“我们的改革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范围内也是一种试验,我们相信会成功。”[1](P135)

既然改革开放是试验和探索,那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闯,大胆地试。习近平总书记说:“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4]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依然要按“摸着石头过河”的要求,坚持在试验探索中前进。

探索、试验,就要继续解放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不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冲破了各种陈旧思想的束缚,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一再强调,要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新形势下,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都要求我们继续解放思想。“继续解放思想”,是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就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在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中保持改革开放继续蓬勃发展的势头和活力。

二是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当前我们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要增加改革共识,增强改革成效,为此,必须提高改革开放的科学化水平。治国理政要提高科学化水平,党的建设要提高科学化水平,改革开放也要提高科学化水平。要提高设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也要提高具体政策的科学化水平,还要提高操作实施的科学化水平。一定要使改革开放中的具体政策制定得更加科学、合理。因此,“摸着石头过河”要与科学研究、理论指导、顶层设计结合起来。近年来,各项改革主要由各有关部门自行设计,其不足之处是容易在思路和眼界上受到局限,有时还可能过多地考虑本部门本单位的权力和利益,特别是不容易在全局范围内考虑问题和协调关系,不利于增强改革的坚定性和协调性。因此,当前迫切需要加强对改革开放的统一规划和领导,加强对改革开放的顶层设计。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把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是统一起来。

三是要增强工作的协调性。改革开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场全面的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改革开放中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

因此,新形势下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全面性、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要努力实现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领域改革相协调,宏观改革与微观改革相协调,城市改革与农村改革相协调,形成相融共促的整体合力。必须在各项改革的协同配合中推进改革。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

四是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改革、发展、稳定是新时期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全局意义的三个大问题。实践证明,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三者之间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缺一不可。没有改革,就不可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的事业就不可能顺利前进;没有发展,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不可能保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没有稳定,改革和发展都无从进行。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我们在整个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都必须牢牢把握和坚持的一个重要方针。

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稳定的关系,既推进改革开放,又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向前推进;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能具有坚实基础。所以,我们要始终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可承受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了改革、发展、稳定的三者关系,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才能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保持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富裕幸福。

五是要尊重群众的实践创造和基层的探索创新。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深化改革开放就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把人民群众内在的主体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更大程度地发挥出来,使人民群众自身得到更大的实惠、实现更大的利益。

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就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搞好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同时尊重群众的实践创造,尊重基层的探索创新。改革越深入,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越繁重,我们就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越要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基层源于实践的探索与创新,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基点和决策的依据,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努力使改革的重要决策兼顾到各方面利益、照顾到各方面。只有这样,才能把人民群众的真知和智慧、热情和勇气化为改革的巨大推动力,做到改革人人参与、成果人人共享。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 2013-11-16(1).

[4]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朝着十八大指引的改革开放方向前进[N].人民日报.2013-01-02(1).

[责任编辑 缪开金]

On Improving the Scientific Level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ZUO Xian-min
(Beijing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 100101,China)

After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1th National Congress of CPC,China began a new stage of reform,opening-up and building modern socialism as a great tran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CPC of new China.Reform and opening-up decides the fate of China as the fountain of energy for China’s development.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 will depend on reform and opening-up.By following the lin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we will grasp the essence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of 30 years and keep on accumulating the positive energy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for improving their level of scientification.

reform and opening-up;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scientification

D61

A

1674-0955(2014)04-0017-06

2014-05-18

左宪民(1954-),女,江苏南京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研究员,北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传播基地副秘书长。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特色改革
特色种植促增收
改革之路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改革备忘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