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警部队灾害救援卫勤保障思考

2014-01-31聂善化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卫勤武警部队预案

聂善化,喻 涛

近年来,地震、洪涝、冰雪、火灾、毒气泄漏、交通事故、重大疫情等灾害频发,武警部队官兵多次参与救援,如何有效提高灾害救援卫勤保障能力,是卫勤工作者平时需要认真研究的重大现实课题。笔者结合近年来多次参与灾害应急救援卫勤保障的实践,重点对做好灾害应急救援卫勤保障准备工作进行了初步思考。

1 灾害救援卫勤保障的特点

灾害事件事发突然,事先难以预测,但也有规律可循,灾害救援卫勤保障具有以下特点。

1.1 救援行动的突发性 由于灾害事件常常是在人们意想不到的情况下突然发生,在时间上难以预料、在空间上难以判断、在规模上难以预测、在趋势上难以把握,容易造成大批人员伤亡,且情况复杂多变。拯救生命,分秒必争,往往要求部队在接到命令几个小时内出发,卫勤机构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紧急抽组编配人员,筹措备齐药品器材,迅速出动急救车辆。

1.2 救援环境的艰苦性 灾害常常造成社会公共卫生设施被损毁,交通受阻,通讯不畅,水电煤气供应中断,食宿不便,药品不足等问题;救护工作通常在帐篷或旷野中进行,并伴随严寒、风雨、烈日、酷暑等恶劣气候,条件十分艰苦。

1.3 救援任务的突击性 灾害发生后,短时间内伤病员大批集中出现,有的伤员伤情危急,需要现场急救,随时都有生命危险。面对大批伤病员,仅靠事发地域的医疗救援力量和常规救治方法,难以完成伤病员救治任务。救治工作要夜以继日进行,必须突击完成检伤分类、急救手术、收容后送等繁重任务。

1.4 救援工作的多样性 因灾害的原因和受灾程度的不同,对人的伤害不一样,不同时间段救援所需完成的工作也不一样。如地震灾害救援,前期伤情主要以休克、失血、骨折、外伤等为主,主要消耗骨科固定、扩血容量、抗生素等药材。后期,则转变为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并重,主要消耗皮肤、内科和防疫防护等药材。另外,灾害对群众造成的生理心理创伤和对救灾官兵的精神压力,会引发各类心理问题,因此,还要适时开展心理咨询和疏导工作。

1.5 组织协同的复杂性 灾害发生后,各种类型救援队开赴灾区,医疗与疾控、排险与消防、交通与通讯等同时展开一系列活动。灾害救援现场卫勤保障力量多元构成,卫勤保障对象众多,军警民卫勤保障任务相互交织,保障关系复杂,部队内部、不同军种之间、军地之间卫勤机构的组织指挥关系复杂,相互之间的协同比较困难[1]。

2 加强灾害救援卫勤保障的对策

2.1 健全灾害救援卫勤保障预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灾害应急救援任务紧急,卫勤准备时间短,平时必须预有准备。卫生部门要针对不同的地域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卫勤保障研究,并结合以往救治经验,形成切实可行的卫勤保障预案[2],确保救援行动的有序展开。要制订总体预案,明确人员编组、职责任务、组织指挥、装备配备、工作方法等内容,又要针对地震、洪涝、火灾、毒气泄漏、重大交通事故等不同类型灾害,制订有针对性的救援专项预案并细化处置措施方法。根据不同救援任务各卫勤保障小组要制订卫生防疫、心理救援、药材供应、伤员后送等预案。根据不同救援目的和要求,还要制订卫勤收拢、卫勤编组、卫勤留守移交、救治机构机动、卫勤侦察等阶段性救援保障预案。此外,要针对气象、道路和任务变化,及时修订完善各种预案和保障计划,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2 加强卫勤应急力量建设 部队灾害卫生救援是国家灾害卫生救援的重要组成部分,卫生部门要加强卫勤应急力量建设,完善卫勤装备物资,增强卫勤分队快速反应、应急处置和独立保障能力。要不断强化卫勤人员的使命意识,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随时做好参与灾害救援卫勤保障的思想准备,确保一声令下,能迅速完成基本卫勤保障任务和初步应急救治任务[3]。灾害发生后,如有灾害救援医疗先遣分队能够在短时间内到达受灾群众中间,对安定群众、实施医学救援、减轻灾害损失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为此,应在现有机动卫勤分队的基础上,结合救灾实际,按照“装备精良、人员精干、功能全面、自我保障、适宜空运、灵活编组”的原则,坚持以卫生士官和军医为主,抽组灾害救援医疗先遣分队,形成综合医疗保障单元。当某地发生灾害,先遣分队在极短时间内做好准备开赴指定地点,抓住伤员救治的“黄金72小时”救援时机,迅速展开急救工作,并积极开展卫勤侦察、伤员搜救、临时医疗点开设、心理疏导、药品发放或疫苗注射、卫生指导、卫生防疫、伤员量预计,为后续卫勤救援部队提供决策依据。

2.3 加强卫生战备教育训练 灾害救援具有很高的技术性和一定的危险性,使卫勤保障具有实战性,要求卫勤人员召之即来、来之能胜。要达到这一目标,各级卫勤机构要时刻牢固树立练为战的思想,坚持以任务为牵引,强化练为战的观念,真正做到任务需要什么就训练什么,按照应急保障预案的要求抓好训练[4]。要始终将卫生战备教育、战备制度落实放在重要位置,提高卫生人员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战备意识,做好“上一线、打头阵”的思想准备。按照预案,科学组训,按纲施训,立足实战化、实案化训练演练,力争贴近实战,做到思想、人员、技术、装备四落实,重点突出卫勤组织指挥、战场急救技术、卫生防疫防护、心理应急干预和官兵自救互救的训练,提高卫勤保障分队迅速、快捷、立体机动的能力,一旦需要即能快速反应。

2.4 加强应急药品器材储备 灾害时间难料,规模难以预测,人员伤亡情况多变,为此,武警部队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立足现状,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应急药材供应保障体系[5],备足卫生装备物资和药品器材。灾害医疗救援需要消耗大量的止血、止痛、抗菌、抗休克及包扎固定药材,而武警部队储备品种、数量偏少,现地补给困难,因此,必须增加常用战救药材和战时常备药材的储备以及携行、运行量。此外,灾害医疗救援处置外伤多,急救手术对血液的需求量较大,要储备充足的血液,采血设备保持性能良好,以便随时可用。同时,适度加大卫生帐篷、简易病床、担架等物资的储量,形成规模适度、品种齐全的储备格局。加强战备器材库室建设,按照“三化”标准要求,落实“三分四定”和定期轮换、更新补充制度。严格药材管理,做好卫生急救车、救护车及野战医疗设备的检修维护工作,确保车辆装备、药品器材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提高了野战条件下的独立保障能力[6]。

2.5 加强军地部门协调协作 武警部队作为国家灾害救援的突击力量,经常与地方联合救灾,是社会救灾的有效组织形式。武警部队卫勤力量要充分发挥双重领导优势,主动与友邻和各类抢险救灾人员取得联系,明确分工,严密组织,搞好协作。要加强与通信和军事交通运输部门的沟通,确保灾害救援时的联络通畅、卫勤人员药材的快速到位和伤员的及时后送;要加强与驻地疾控部门的沟通,掌握疫情动态,加强卫生防疫和卫生监督,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要加强与卫勤和医学专家的交流,确保灾害救援中的疑难问题可以通过远程会诊系统求助得以有效解决。要加强与地方政府应急管理部门的联系,建立各类信息通报制度,实现信息共享,加强协作演练,切实提高灾害应急救援卫勤保障能力。

武警灾害救援应急卫勤保障是一个立足当下的现实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着眼于灾害救援特点,健全灾害救援卫勤保障预案,加强卫勤应急力量建设,加强卫生战备教育训练,加强应急药品器材储备,加强军地部门协调协作,为灾害救援应急卫勤保障研究提供可靠依据。

[1] 南克勉,王 心.武警卫生勤务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2] 武晓娜,李 昱.增强武警部队卫勤保障能力的思考[J].解放军卫勤杂志,2012,14(6):330-333.

[3] 文 童.玉树抗震救灾卫勤保障实践与启示[J].国防卫生论坛,2010,19(4):213-215.

[4] 林贻隆,胡明金,易春明.武警部队处置突发事件卫勤保障的思考[J].国防卫生论坛,2012,21(2):89-91.

[5] 邹 艳,张 泽,王雄飞.浅谈武警部队救灾应急药材保障供应[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22(7):657-658.

[6] 张 茂.着眼遂行多样化任务需要下大力提高卫勤保障能力[J].武警后勤,2009,166(3):25-26.

猜你喜欢

卫勤武警部队预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等3部应急预案的通知(上)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等3部应急预案的通知(下)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紧急预案
某部抗洪抢险卫勤保障经验做法
提升抗震救灾部队卫勤保障能力的建议
提升民兵预备役卫勤保障能力初探
论武警部队灾害医学救援应把握的问题
武警部队抢险救援后勤保障应重点把握的问题
天津港“8?12”事故抢险救援对武警部队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