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崇明生态岛建设解析

2014-01-31

中国环境管理 2014年6期
关键词:崇明文明生态

曾 刚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院,上海 200062)

崇明生态岛建设解析

曾 刚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院,上海 200062)

崇明岛是位于长江口、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河口冲积岛。笔者构建了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现实性与前瞻性、针对性与示范性相结合的生态岛建设指标体系,并在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中发挥了“引领生态岛建设方向,规范建设行为,调控建设进程”的作用,崇明生态岛建设成效初显。为了进一步发挥崇明生态岛建设的示范作用,笔者还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特区等建议。

崇明;指标体系;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发达国家20世纪五六十年代快速工业化、城市化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一些学者开始反思工业化、人地关系相互冲突等问题。1962年蕾切尔·卡逊发表了《寂静的春天》;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1973年贝尔发表了《后工业社会的来临》,这些思潮成为西方生态文明成长的肥沃土壤。

生态文明理念在我国的提出也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资源环境压力密切相关。尽管历史上我国很早就存在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精神,但是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已经逐渐丧失。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的增长在创造巨额物质财富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对立和冲突。有鉴于此,2005年,时任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理念;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之一;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将“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列为“十二五”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2011年3月,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提高生态文明水平;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则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想和部署,要求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四个方面着手推进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工作[1]。

然而,生态文明作为崭新的社会发展形态,涉及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诸多方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发达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在城市化、工业化基本完成后而逐渐推行的,而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很多欠发达地区还处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如何实现生态文明与转型发展的良性互动?此外,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度创新,但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何种制度保障?为了回答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实质,在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中,大胆求索创新。

1.崇明生态岛建设历程回顾

在中央的关怀和支持下,利用生态文明的理念,上海市开展了崇明生态岛建设的实践探索,引起了包括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内的国内外广泛关注。回顾过去,崇明生态岛建设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1.1 思想准备阶段(2002-2007年)

2002年5月,上海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制定崇明岛开发总体规划,加快越江通道工程建设,积极做好崇明开发准备”,上海市政府公布了《崇明岛域总体规划》,提出将崇明建设成集森林花园岛、生态住区岛、旅游度假岛和科技研创岛为一体的上海世界级城市的生态岛区和最优美的“海上花园”,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人类生态环境与生态活动示范岛区。

1.2 方案讨论阶段(2004-2008年)

2004年7月,时任总书记胡锦涛同志视察崇明岛,对崇明岛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给予了充分肯定,要求崇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保持生态优势,真正成为一个环境优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生态岛。2004年,上海市政府与科技部签订协议,启动崇明生态岛重大科技专项的“部市合作”;2005年,上海市政府公布了《崇明三岛总体规划》,提出把崇明建成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岛区;2005年,崇明县政府和意大利环境国土与海洋部、上海市环保局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开展“崇明岛可持续发展项目”的研究;2006年,启动两年一次的高层次“上海崇明岛国际论坛”;2007年,成立了“中法合作实验室”;2008年,上海市与英国签署“崇明东滩生态城”项目备忘录[2],开展了一系列崇明生态文明建设方案的研究和探索。

2.崇明生态岛建设指标体系

在国务院的指导下,2008年初时任上海市市长韩正提出了“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奋斗目标。考虑到世界级生态岛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术界还没有形成共识,加上在应用方面,也缺乏系统的、可供借鉴的方案,为此,上海市科委于2008年4月启动了的“崇明生态岛建设指标体系研究”科技攻关项目工作,并委托笔者主持。

2.1 世界级生态岛的概念

笔者认为,世界级生态岛是一个与原生自然生态岛不同的、大型复杂最佳的人居生态系统,是自然生态健康、人居生态和谐、产业生态高端、国际竞争力强、引领示范作用突出的可持续发展岛域。世界级生态岛的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它是自然资本不断增值、居民生活不断改善、产业不断升级、示范作用不断增强的过程,它并不仅仅指维持崇明现有的社会经济及生态服务功能,还应当体现当今人类社会对生态的共性认识和智慧成果,能够促进世界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更要在深化崇明生态岛文化及生态价值内涵的基础上,探索出一种全新的生态岛可持续发展模式。

2.2 生态岛建设指标体系设计

笔者瞄准“引领生态岛建设方向、规范建设行为、调控建设进程”的目标任务,依据复合生态系统理论[3]、生态区域论、压力响应状态模型[4],秉承先进性(凸显世界顶尖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科学性(探寻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途径和规律)、操作性(与现状与未来发展需求相契合)、统领性(指导各部门具体指标的设计和落实)的四项原则,在借鉴国内外35个重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涉及生态健康、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管理科学等5大领域,由27个指标构成的崇明生态岛建设指标体系(表1)。

3.崇明生态岛建设行动与成效

3.1 政府生态岛建设行动

在笔者所在课题组提交的“崇明生态岛建设指标体系”的基础上,2010年1月,上海市政府完成并正式向社会公布了《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并依托纲要形成《崇明生态岛建设重点推荐项目(2010-2012)》,成立了崇明生态岛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了《崇明生态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0-2012)》,制定了《崇

明生态岛建设纲要主要评价指标统计实施办法》,并围绕资源、能源、环境、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6大行动领域,提出分阶段目标,力争到2020年形成自然生态健康、人居生态和谐、产业生态高端、国际竞争力强、引领示范作用突出的可持续发展岛域的基本格局。2010年,科技部正式批准了《崇明岛国家可持续发展实践区规划》;2011年上海市与联合国环境署合作开展“崇明生态岛建设发展模式及成效评估”项目;2014年3月联合国环境署在上海发布了《崇明生态岛国际评估报告》,旨在向世界总结推广崇明生态岛建设模式和经验,标志着我国践行生态文明、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行动得到了国际认可。

为了更好地推进六大行动领域建设,上海市政府在《崇明生态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0-2012年)》中进一步将行动计划分解落实到16个行动子项、95个建设项目。

3.2 生态岛建设成效

2013年,上海市对崇明岛近三年的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工作进行了评估,发布了《2010-2012年崇明生

态岛建设绩效评估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项目计划总体推进有力,3年行动计划推进的95个项目中开工93个,执行率达98%。在自然资源保护利用、循环经济和废弃物综合利用、能源利用和节能减排、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型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6大重点领域共投资140亿元,其中上海市级资金支持约50亿元,带动社会投资近100亿元。2012年预定的阶段目标基本达到,“崇明生态岛建设指标体系”的27项评价指标中完成了26项(表1),完成率达96%,崇明生态岛建设综合指数由2008年的53.55上升到2012年的73.13,改善幅度达36.57%。其中,社会类指标改善的贡献率为31.45%,经济类指标改善的贡献率为34.85%,环境类指标改善的贡献率为22.56%,生态类指标改善的贡献率为3.47%,管理类指标改善的贡献率为7.67%(图1)。与2020年的世界级生态岛目标值相比,崇明岛管理、生态、环境三大领域指标表现相对较好。在理念创新、组织领导、建设管理、合作共建等领域崇明岛也已经形成了一套创新、高效的推进机制和管理模式,突出表现为:

(1)“水土林”为重点的自然生态系统更加健康

着眼水源地水质安全,实施了“一库四厂”建设,推进崇明生态岛供水集约化,切实保障水资源安全与可持续利用;扎实推进土地复垦和存量土地整理,保障土地资源利用合理有序,有效避免了崇明对外交通便捷化后的土地过度、过量开发;借助部市合作机制安排,深化湿地技术研究,构建东滩、西滩两大湿地保护示范区,创建国际性湿地科学实验站,技术开发与学术交流活跃,崇明生态岛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加快实施林地、绿地建设,有效保护岛内生态资源,全岛森林覆盖率位居上海全市首位;实施骨干河道综合整治,加快城镇生活污水截污纳管与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开创农村污水分散式处理技术研究与试点,水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开展了生态环境预警监测评估体系建设,综合监测水平不断提升。通过水、土、林的系统建设,崇明岛屿生态环境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崇明岛新增生态保护地550平方公里,成功创建科技部“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并顺利通过中期成果验收,“水清、地绿、天蓝”的美丽崇明开始展现其巨大魅力。

(2)基于结构调整的绿色产业体系初显端倪

成功引入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实行种养结合,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推动农产品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农产品质量稳步提升,以水稻和芦笋为代表的有机食品,逐步跻身高端健康食品行列,崇明岛成为上海市最大的蔬菜基地,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努力推广清洁生产技术,以整治铸造、危化、小化工、黑色金属冶炼加工、橡胶制品等“两高一低”企业为抓手,关停园区外污染企业188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创立了“西沙湿地保护与利用双赢模式实践区”,日接待高峰游客3.2万人,成为游客理想的休憩旅游目的地之一。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效应开始显现,崇明已经成为上海市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县之一,崇明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同时稳步提升。

(3)生态文明的制度设计取得重要进展

构建了《崇明生态岛建设指标体系》、发布了《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2010-2020)》、编制了《崇明陈家镇低碳国际生态社区建设导则》,通过系统设计与规划引导,形成了生态岛建设科技引领意识理念,推动崇明确立低碳发展主线;实施了瀛东生态村、陈家镇国际生态社区、东滩湿地修复等一批科技示范工程,点、线、面结合发挥示范引领效应;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健全生态岛环境监测评估技术体系;加强与联合国环境署合作,开展生态岛建设国际评估,科学评价生态岛建设,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在国内外影响日益扩大。

4.推进崇明生态岛建设的建议

展望未来,崇明应该在自然生态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着力培育其核心竞争力。而崇明生态岛核心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生态产业体系的实力和水平,因而需要聚焦崇明建立世界级生态岛的建设目标,发挥自身生态环境优势,充分利用生态文明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展机遇,整合区域各种优势资源,推动技术创新,重视技术产业化,开展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崇明生态产业体系提供必要的保障。具体而言,崇明应该开展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4.1 建设全球生态技术研发和信息服务平台

为了迎接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到来,中央政府制定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国家发展战略。因此,应该充分利用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中央政府、上海市政府、崇明县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充满期盼的有利条件,扩大现有上海市科委崇明专项研究资金规模,鼓励更多企业参与崇明生态技术研发,适时启动崇明生态技术联合开发的大规模国际合作,开展生态技术的联合攻关,将崇明生态岛打造成为全球生态技术创新的重要源头,实现与国际生态技术高端国家和地区的信息交流、知识转化。同时,利用已有的“崇明生态岛国际论坛”,尽快启动崇明生态技术国际合作机制;创造条件,吸引国内外生态技术研发公共机构、私营单位、社会团体入驻崇明,着力建设面向全球的生态技术信息库和技术交易服务平台,使崇明成为国际重要的生态信息技术发布平台,成为世界生态产业生产标准、服务准入标准的基地,为崇明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4.2 建设世界生态产业基地

在建设崇明生态技术创新平台和服务中心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崇明生态环境技术的产业化。努力使崇明成为生态要素集聚、生态产品生产、营销、服务一条龙的生态产业基地。有效整合崇明生态产业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要素,开展高水平生态产品、服务的生产、营销、售后服务等完整产业链建设过程,对市场反应进行动态跟踪、评估,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更新和改良,最终将生态技术成果转化为符合世界绿色发展理念、附加价值高的生态商品和服务,将崇明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生态产业中心[5]。

4.3 创建中国首个生态文明建设特区

所谓特区是指在一个特定区域内,实行特殊的经济体制和管理机制。与目前时代相比,生态文明时代的生产方式不同,社会组织形式各异。因此,应该通过设立崇明生态文明建设特区,启动崇明体制机制创新工程[6]。根据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目标要求,瞄准自然生态、产业生态、人居生态的建设任务,在吸纳全球生态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管理资源等方面,联合国际力量,开展系统的组织管理创新,发挥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的示范带动作用。

[1] 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联合课题组,刘杰,容志.从“五位一体”的高度把握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中国环境管理,2013,(03):1-5.

[2] 曾刚.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方法探析——以上海崇明生态岛建设为例[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1):48-54.

[3] 尹科,王如松等.基于复合生态功能的城市土地共轭生态管理[J]. 生态学报,2014,(01):2010-215

[4] Button K. City management and urban environmental indicators[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2,40:217-233.

[5] 曾刚等. 生态经济的理论与实践——以上海崇明生态经济规划为例[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6] 黄雪兰,黄雪梅,李振波.“生态特区”需要特殊的经济政策[J].环境经济杂志,2006,(01):64-76.

Indicator System of Chongming Eco-Island Construc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Zeng Gang
(Institute of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ongming Island, the world's largest alluvial island, lies in the Yangtze Estuary. Combinating science and operability, reality and prospective, locality and demonstration, indicator system of Chongming Eco-Island Construction was established, which has played the role of "leading eco-island construction direction, regulating construction behavior, controlling construction process". In order to play an exemplary role in practicing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uggestions such as establishing of Chongming eco-oriented special region were proposed.

Chongming; Indicator System;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X32

A

1674-6252(2014)06-0010-05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院院长、终身教授、博导,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编号:1020&016)、上海市科技攻关项目“崇明生态岛建设指标体系优化研究”部分成果.

猜你喜欢

崇明文明生态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绿色厚植,生态崇明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冬日时节必吃哪5道地道崇明菜?
对不文明说“不”
当上海菜系碰撞崇明特色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