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青奥会环境保障经验及后青奥环境监管对策研究

2014-01-31路云霞刘海滨于忠华李文青

中国环境管理 2014年6期
关键词:青奥会环境质量空气质量

路云霞 刘海滨 于忠华 李文青

(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南京 210013)

南京青奥会环境保障经验及后青奥环境监管对策研究

路云霞 刘海滨 于忠华 李文青

(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南京 210013)

文章介绍了南京在青奥会环境保障方面的管控措施与取得的成效,认为南京青奥环境保障成功的关键在于高效畅通的运行机制、强力有效的控污手段、不遗余力的执法监管、紧密配合的区域联防,以及科技支撑的科学决策。最后,从构建南京都市圈生态环保一体化格局、实施重点片区工业布局优化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建立环境执法高压严管长效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后青奥时代南京加强环境监管、改善环境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后青奥时代;环境保护;一体化;对策

前言

今年8月份,在国务院、江苏省和南京市相关领导的正确决策下,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出色完成了南京青奥会环境保障工作,兑现了“绿色青奥”的庄严承诺。随着青奥会顺利闭幕,南京正式进入了后青奥时代。如何巩固青奥会环境保障成果,强化后青奥时代环境监管,防止污染反弹,成为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也是新时期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所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因此,亟须对青奥环境保障措施进行梳理和归纳,充分吸取青奥会保障的宝贵经验,将青奥会期间一些行之有效的管控措施常态化,形成长效管控措施。

1.南京青奥会环境保障取得的成效

南京青奥会期间,全市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切实兑现了“绿色青奥”庄严承诺。一是空气环境质量显著提升。8月份,南京空气质量优良优良率

93.5%,在江苏省13个城市中排列第2位;空气质量指数(AQI)为62,全江苏省最低。PM2.5、SO2与NO2浓度明显下降。青奥赛事期间,南京空气质量持续优良。二是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8月份,南京主要饮用水水源地持续稳定保持水质达标,涉赛水体玄武湖、西南湖、金牛湖常规水质指标均符合标准,水质达到国际赛事功能要求。青奥赛事期间,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近三年来最好水平,河西水系和城市景观水体水环境明显改善。三是居民环境投诉大幅下降。8月份,南京环境投诉量比7月份下降53.7%。未发生因环境问题引发的集体上访事件,未发生污染事故与环境安全问题。

2.南京青奥会环境保障主要措施

2.1 制订方案,确保管控科学有效

市政府提早谋划,先后出台了青奥会环境保障临时管控方案和空气质量保障加强方案,共涉及285家工业企业(停产204家、限产46家、应急停产35家)、2000多家在建工地家以及100条重点水体,包括空气质量管控、水环境质量管控、声环境质量管控和环境安全管控四大类35条临时管控措施和10条空气保障加强措施。各相关单位根据职责分工,对临时管控措施和加强方案进行逐条细化分解,进一步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确保落实到位。

2.2 多措并举,确保空气质量优良

一是严格工地扬尘管控。青奥会期间,除市政府批准准予施工工地外,南京所有施工工地全面停工。二是确保企业停产限产措施落实到位。全市204家停产企业、46家限产企业全部管控到位,主要电厂发电总量同比下降20%以上;所有燃煤企业均使用含硫率低于0.7%的优质煤,应急启动时期,主要电厂燃煤平均含硫率曾一度低于0.44%。经测算,停产限产企业合计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20%—45%。三是确保机动车污染管控到位。淘汰黄标车合计61 102辆,青奥期间将环保限行区域扩大到绕越高速。严查高污染机动车,禁止外地高污染车辆进入南京。四是果断启动应急措施应对污染。8月份,共启动4次应急保障措施,有效减少了污染物排放,确保了空气质量持续优良。

2.3 抓住重点,确保水体稳定达标

一是确保涉赛水体环境质量符合要求。通过加强管控,以及清淤、临时隔离、引水补水等超常规应急保障措施,确保玄武湖和金牛湖两个涉赛水体满足赛事要求。二是确保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联合执法行动,对发现的环境隐患要求及时整改到位。对重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进行密切监控、严格巡查,确保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持续稳定达标。三是全面提升主要水体环境质量。落实重点水体每日专人保洁制度,对涉赛水体、场馆及住地周边、主城区主要水体水面和岸边落实全时段保洁。实施重点水体巡查制度,严密监控水质状态。

2.4 严格监管,确保环境安全可控

通过“禁、限、封、管”等手段,全面确保青奥会危废辐射安全。青奥会期间,暂停危险废物异地转移,禁止外地危废向南京转移,限制市内转移。实行辐射事故“零”报告制度和管控期间放射源“禁出禁入”管理,封存相关放射源源库。危废市内转移,所在地环保部门对转移过程全程跟踪管理,避开青奥会场馆及住地。

3.南京青奥会环境保障经验

3.1 领导重视,运行机制高效畅通

青奥会筹备期间,国家和省市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高规格的组织机构与领导小组,环保部、长三角“三省一市”、华东督查中心、江苏省、南京市,不同行政层级实现了上下无缝对接;南京市各部门之间分工明确、通力协作、相互配合,按各自职责和监管范围,落实各项管控措施。南京青奥环境保障与应急指挥中心,下设12个专项保障团队及15个区(园区)保障队伍,保障体系完备、日常工作有序,指令信息上传下达各环节实现了“零差错”。

3.2 源头控污,污染减排成效显著

以石化、钢铁和电力等三大行业为重点,紧抓污染排放重点企业,严格落实企业停产限产措施,确保执行到位。主要燃煤电厂发电总量同比去年下降20%以上,SO2、NOx、烟尘排放浓度较正常工况削减30%以上。重点企业的污染减排为环境质量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

3.3 铁腕执法,确保管控执行到位

青奥会期间,南京各级环保部门和单位坚决落实“条块结合、属地负责、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执

法责任制,实行每周7天、每天24小时巡查执法。对重点区域、场所派驻执法人员,加强现场环境执法监管。组织15个昼间环保巡查小组,落实环保执法各项措施。加强夜间执法巡查,对所辖重点区域、比赛场馆及周边实行24小时定人、定位不间断巡查。同时,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依照职责联合相关部门实施联合执法。

3.4 区域联防,三省一市合力控污

在环保部的指挥下,江苏、安徽、浙江和上海市三省一市共23个城市紧密配合,严格落实《长三角区域协作保障青奥环境质量工作方案》。通过实行监测信息共享和预测预报、限制高污染车进入南京市区、控制重点废气排放企业产能以及共同推动绿色施工等措施,协力减少南京及周边地区污染物排放,共同保障南京青奥会期间的环境质量。

3.5 科技支撑,确保决策科学有效

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青奥会空气质量保障技术集成与应用”课题,研发并构建包括空气质量监测、污染源控制、空气质量预报与重污染预警、应急响应与决策支持等一整套空气质量保障技术体系及软、硬件平台。青奥会期间,每日召集国内环境、气象、监测等方面的知名专家,开展环境质量预报与调控方案的会商,科学指导环境质量保障各项工作开展。科技支撑为确保青奥会环境保障决策科学有效提供了有力支撑。

4.后青奥时代环境保护对策与建议

后青奥时期,为实现南京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巩固青奥环境保障工作成果,坚持“思想不松、赶紧不退、标准不降、力度不减”,持续保持对环境污染的高压严管态势,强化环境长效监管工作。

4.1 推动建立南京都市圈生态环保一体化格局

目前,南京都市圈生态环境形势(特别是霾污染问题)十分严峻,而环境的共享和流动性决定了区域联防联治已经迫在眉睫。要把治理大气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南京都市圈协同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建立跨行政区域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构建南京都市圈生态环保一体化格局。综合考虑气象、地形、地域差异性等因素,从工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城市风道与生态走廊建设、环境资源供给与环境基础设施共享等角度出发,全局谋划南京都市圈城乡空间协同发展,从源头上解决污染问题。

4.2 实施重点片区工业布局优化调整

加快推进金陵石化及周边地区、大厂地区、梅山钢铁及周边地区和长江二桥至三桥沿岸(含八卦洲)等四大重点片区工业布局调整,有序实施相关企业关停搬迁改造。严格执行区域限批,除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安全除患、油品升级等技改项目外,四大片区不再批准新(扩)建工业项目和货运码头,实施严格的区域准入限制,加大督查力度。推进片区产业转型升级,以及生态新城和现代服务业的功能定位,推动四大片区产业定位、工业遗产保护等研究工作,推进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和城市规划设计。

4.3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严格控制石化、化工、钢铁、水泥等高污染行业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有序开展“三高两低”、“两高一资”企业关停整治。严禁新增过剩产能行业产能项目禁止核准、备案钢铁、水泥、船舶、平板玻璃等行业新增产能项目。分类清理整顿违规产能,完成违规钢铁、水泥、船舶、平板玻璃产能项目的清理整顿。

4.4 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

严控煤炭消耗总量,强力推进减煤控煤项目实施。对所有重点用煤企业强制使用灰分低于15%、硫分低于0.7%的优质煤炭。切实减少燃煤导致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对钢铁、石化、水泥、危废处理等重点行业所有产排污环节安装自动监控设施,实现对重点行业生产过程所有产排污环节全过程实时监控。实施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摸清排污口种类和数量,对需要纳入日常环境监测管理的排污口,统一编号,确定污染物监管因子。督促企业加强日常自测,并将监测情况作为环境企业档案重点资料。将企业厂内、厂外排污口的监管作为重点内容纳入日常环境监察事项,加大现场监察频次。

4.5 建立环境执法高压严管长效机制

牢固树立常态化的严管思维,建立环境执法高压严管长效模式,严格执行“全时段、全覆盖、全方位、立体化、日常化、长效化”的高压严管机制。严格执行环境监察现场检查工作要求,在开展例行巡查基础上,重点提高夜间和节假日现场监察、监测频次。充

分发挥“污染源再线监测监控电子平台”远程、24小时连续监控的作用,加强“重点源”的监督管理。完善环保行政执法与司法的联动机制,建立环保警察,市公安局治安警察支队设立的环境资源保护执法大队,在市环保局设立警务室,实行行政和刑事联合执法、联合办案。在工地扬尘治理、餐饮油烟扰民、水环境综合整治等领域,加强部门之间的横向互动和市区街道之间的纵向联动,采取联合执法、综合治理的手段,取缔、关闭、整治一批违法企业和工地。加大处罚力度,修订排放费征收标准,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4项减排因子以及5项重金属(铅、汞、铬、镉、类金属砷)因子收费系数提高6~10倍标准,以提高超标排放的违法成本。

[1] 李文青,王成,刘海滨.国内外环保警察制度现状及启示[J].环境保护,2014(10):70-71.

[2] 彭文英.构建京津冀生态环保一体化格局[N].中国环境报.2014-06-24.

[3] 李园园,叶曦露,石勇.南京环保行政执法:借力司法纵深推进[J].环境保护,2013(21):62-63.

[4] 谢放尖,李文青,喻义勇等.南京亚青会空气质量保障回顾性评价及启示[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3(2):1-4.

[5] 路云霞,刘海滨,于忠华等.2013南京市环境空气污染特征与治理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4):79-81.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xperience at the Youth Olympic Games in Nanjing

Lu Yunxia Liu Haibin Yu Zhonghua Li Wenqing
(Nan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Nanjing 210013)

The studyintroduces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experience of Nanjing Youth Olympic Games, such as effcient operation mechanism, effective pollution control measures, law enforcement supervision, zone defence and scientifc decision.With the end of the YOG, continuous improvements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become to be the focus of public attention. Based on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of the YOG, severalsuggestionsin integrated eco-environment pattern construction, optimization and adjustment of key industrial layout, elimination of outdated industrial capacity, were proposed.So as toprovide a probableway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Nanjing.

Post-youth Olympic;Environmental Protection;Integration,Suggestions

X32

A

1674-6252(2014)06-0019-04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青奥会空气质量保障技术集成与应用(2011BAK21B03).

路云霞(1985-),女,汉族,山东滨州人,硕士,工程师,现任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环境规划及政策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环境政策研究等.

猜你喜欢

青奥会环境质量空气质量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多源污染水体水环境质量提升技术应用
北京地铁环境质量问题调查与对策分析
湘乡市:努力推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车内空气质量标准进展
重视车内空气质量工作 制造更环保、更清洁、更健康的汽车
多功能空气质量远程检测仪
青奥会对中小学运动会改革的启示研究
江苏省青少年学生对南京青奥会的认知分析
青奥会的真正内涵*——“南京青奥会口号、目标与理念”研讨会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