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生态环境资产负债表编制框架研究

2014-01-31蒋洪强王金南吴文俊

中国环境管理 2014年6期
关键词:实物量环境容量负债表

蒋洪强 王金南 吴文俊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国家环境规划与政策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2)

我国生态环境资产负债表编制框架研究

蒋洪强 王金南 吴文俊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国家环境规划与政策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2)

本文根据生态环境资产负债表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提出了生态环境资产负债表编制的总体框架,同时,针对环境容量资产、环境质量产品、生态产品资产的特点,分别建立了相应框架体系,提出了环境资产负债表的应用决策方向。本文研究成果对于确立统一的生态环境资产核算标准和方法、使我国生态环境资产负债核算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生态环境;资产负债表;总体框架;应用制度

1.建立生态环境资产负债表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水土资源、环境容量和海洋资源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探索编制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环境离任审计。

制度和机制是制约党政领导干部行为的决定性因素。以传统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各级政府、企业和所有经营者发展生产、搞活经济的积极性,为加速工业化和整个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激励和促进作用。但是,单纯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不顾及环境容量和自然生态承载力,不计算生态环境付出的代价,由此而带来的不良后果也是严重的、惊人的。探索编制生态环境资产负债表,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制度创新,目的是破除和扭转地方发展唯GDP论。开展生态环境资产核算,建立生态环境资产负债表,就是全面记录当期各经济主体对生态环境资产的占有、使用、消耗、恢复和增值活动,评估当期生态环境资产实物量和价值量的变化情况,是领导干部生态环境绩效评估考核、领导干部生态环境资产离任审计、生态补偿等

一系列制度的基础和依据,是引导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挥棒”、衡量生态文明建设效果的“检验器”。

生态环境资产负债表编制建立,目前没有现成的、直接可以操作的模式,需要大胆地探索。本框架主要基于自然资源范畴中的生态型自然资产,即环境容量资产和生态产品资产,界定相关概念,建立生态环境资产核算与负债表编制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提出生态环境资产核算与负债表编制的总体思路和原则,提出生态环境资产核算的主要指标、生态环境资产负债表编制的表式及技术要点,为下一步具体开展生态环境资产核算与负债表编制提供总体技术指南。

2.生态环境资产负债表编制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1)自然资源资产

自然资源要素对于经济体系有三类功能:资源功能,为经济体系提供基本物质资料;受纳功能,接受经济体系排放的废弃物;生态服务功能,为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提供景观和栖息地。这些功能汇集起来,是经济体系赖以存在的基础,借用经济学和经济核算的术语,就是自然资源资产。

自然资源资产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是来自经济资产、属于生产资产的培育资产,即各种人工培育的动植物资源;第二是来自经济资产、属于非生产资产的自然资产,土地、森林、水、地下矿藏等自然资源一般会不同程度地包括在内;第三是未包括在经济资产中的自然资源要素,是除了上述两方面认定范围之外的其他自然资源要素,如环境容量、生态产品、生态服务功能等。

(2)环境容量资产

环境容量,又称环境负载容量或负荷量,它是衡量和表现环境系统、结构、状态相对稳定性的一个概念。一般将其定义为:在一定环境质量目标下,一个区域内各环境要素所能容纳某种污染物的最大量(最大负荷量)。环境容量数值的影响因素有区划目标、污染物环境化学特征、气象/水资源等环境要素和区域自然地理条件等。上面所说的“最大量”是指污染物的理想环境容量;由于现实中研究区域往往已有一定的污染物排放,所以扣除了排放量的环境容量称为剩余环境容量。目前我国环境领域,为了总量控制的需要,通常需要计算水和大气环境容量。

目前,环境容量资源作为一种有限的资源,具有价值的观点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和重视。可以认为,环境容量资产是自然资源资产的一种。按照资源经济学的边际效用价值论,资源的价值源于其效用,又以资源的稀缺性为条件,效用和稀缺性是资源价值得以体现的充分条件。由于环境容量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一种稀缺资源,对人类具有巨大的效用,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容量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因此,从边际效用理论出发,很容易得出环境容量资源具有价值的结论。

(3)生态产品资产

生态产品及服务的理念最早来自于联合国的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生态产品是一个新兴的概念,又涉及环境学、生态学、经济学等多门学科领域,因此目前对生态产品的理解存在着不同,关于生态产品的定义也就不同。目前“生态产品”还没有权威的定义,从狭义的角度可以理解为维系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生态要素,包括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宜人的气候、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发展的生态系统服务等。从广义的角度可以认为不仅包括这些满足人类生活和发展需要的生态要素或生态系统,也包括以这些生态要素或生态系统数量和质量为载体为人类生活和发展需要所提供的具有生态效益的产品和服务。

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和宜人的气候等生态产品不仅能够维持大自然的生态循环,保持环境平衡,保障人和动物在自然环境中持续健康地生存,也能够为人类提供绿色农产品、林果产品和可再生资源等在内的经济生产价值,还能为人类提供包括文化培育、艺术创新、休闲活动等在内的文化功能服务。因此,可以认为,生态产品也是一种资产,是自然资源资产中的一种。

(4)生态环境资产负债表

生态环境资产负债表通常用于政府,也可以用于企业。这里主要讨论政府生态环境资产负债表。根据国民经济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和编制方法,生态环境资产负债表是指在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对政府一定时期(半年、一年)的生态环境资源存量核算以及存量的变化核算。生态环境资产负债存量核算是对一国(政府)一定时点上所拥有的生态环境资产的规模和构成的核算,生态环境资产负债流量核算是指对两个时点间生态环境资产负债之变动的核算,侧重于变动原因的分类核算。存量核算与流量核算之间构成这

样一个从期初到期末的动态平衡关系:期初存量+当期变化=期末存量。按计量单位不同,生态环境资产负债表可以分为实物型和价值型两种。

2.2 理论基础

(1)经济要素增长理论

1940年代和1950年代,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本积累。“二战”之后,经济学家构建了包括资本、劳动和技术三个要素的国民生产函数,技术会提升生产函数的水平,从而在其他生产要素投入规模效益递减的情况下实现持续的增长,由此导致自1960年代开始,技术创新备受关注,并且进一步推动了对承载着较好的知识和技能的人力资本的关注,使教育和技能培训成为新的核心增长要素。1960年代之后,世界范围的环境保护运动开始兴起,自然资源耗减与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提醒人们,经济增长面临着资源环境的硬约束,自然资本和环境资本自此也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之一。资源环境作为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其成本应在经济总量指标中得到正确的体现,从而为把自然环境资本引入流量核算奠定了理论根基。

(2)资源环境稀缺理论

经济学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以求经济收益的最大化。资源环境是否具有稀缺性,决定了其是否可以作为资源进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

首先,资源环境具有有用性,一是作为人类所需一切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最终来源的物质性资源的功能;二是作为消纳、降解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废弃物的环境容量资源的功能;三是作为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要的舒适性资源以及保持地球生态平衡等其他生态服务的自维持性资源的功能。

其次,资源环境是稀缺的资源。一方面,有限意味着稀缺。在有限的地球范围内,环境资源的贮存量也是有限的,特别是对于那些经长期地质时代所形成的环境资源而言,其贮存量尤为有限且难以再生和更新。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环境资源的需求量却始终在不断的增加之中,因此,相对于庞大且递增的人类需求而言,环境资源具有稀缺性并表现得日益突出。另一方面,根据经济学对稀缺的定义,一种资源如果在它的利用上存在着几种可能的竞争需求,则它就是稀缺的。而任何环境资源几乎都同时存在功能之间的竞争性,因此,从这一角度看,环境资源也是稀缺的。

(3)资源环境价值理论

在传统的经济学里,资源环境是没有价值的。这种观点导致了人类无节制的开发、利用资源环境,使许多矿藏资源和珍稀物种在开发中灭绝,造成生态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因此,需要对环境资源进行估价,改变传统的资源价值观念,建立环境资源的价值理论评估体系,实现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目前,经济学领域在对环境资源进行价值评估时的理论依据主要是效用价值论。

效用价值论是根据人们对某一物品的满足程度确定其价值,并由价格来体现价值。1)环境资源不论是经过人类劳动加工,还是未凝结人类的劳动,资源本身就具有存在价值。尤其从代际关系看,这种存在价值或早或迟将会被人类所利用,它是人们对某一环境资源存在而愿意支付的价格。2)环境资源具有直接的使用价值。如水资源、森林资源、渔业资源和矿产资源等。这些资源很容易进入市场,通过供求关系决定其价格的大小。3)具有间接使用价值的环境资源,只能间接地体现其价值,不容易确定价格,只能采用机会成本收益法来估算。

2.3 方法基础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方法基础主要来源于两方面:国民经济核算的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和资源环境价值评估方法,前者提供了一般框架,后者提供了建立环境-经济之间联系。

(1)国民经济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

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资产负债核算包括存量核算以及存量变化核算。资产负债存量核算是对一国一定时点上所拥有的经济资产的规模和构成的核算;资产负债存量变化核算是指对两个时点间资产负债之变动的核算,侧重于变动原因的分类核算。存量核算与其变化核算之间构成这样一个从期初到期末的动态平衡关系:期初存量+当期变化=期末存量。

国民经济资产负债表编制框架在自然资产负债表编制中得到了重要的推广应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用于全面编制一国所拥有的自然资产的规模和结构;第二是用于反映这些自然资产在经济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动,以体现对经济系统的贡献。在应用过程中,由于资源环境要素的引入,需要对原来国民经济资产负债定义的经济资产概念作扩展和重组,并且需要修正资产变动原因的分类,把因经济过程消耗的自然资产与因经济过程消耗的其他资产作同等处理才行。

(2)生态环境价值评估方法

由于在现实经济体系中,生态环境的各功能还未能全部进入市场,不是所有的生态环境都可以通过市场体现其价值,所以至今生态环境的统一估价问题仍然悬而未决,成为生态环境资产负责表编制过程中的主要障碍。尽管如此,生态环境经济学中关于生态环境价值评估的方法还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生态环境资产负责表编制提供方法学的支持。

根据生态环境功能的不同,价值评估方法也不同。物质性生态产品功能具有数量服务特征,易于应用市场价格评估其价值。生态产品可以直接投入经济生产过程,其价值会转化为产出价值的一部分而包含在产品价格之中。环境容量服务功能和生态服务功能具有质量服务特征,难于直接应用市场价格评估其价值。一般来说,环境容量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主要限于作为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后果的环境退化方面,一是基于成本的估算方法,即估算治理或恢复所有环境退化,保持环境初始质量水平的成本,如虚拟治理成本法、恢复成本法等;二是基于损害的估算方法,估算环境退化所造成的损害的价值,如人力资本法、支付意愿法等。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主要用市场价值法、支付意愿法、旅行费用法等等。

3.生态环境资产负债表编制框架

3.1 主要目标

构建生态环境资产负债表框架的目标是:结合国际经验和中国实际,建立生态环境资产负债表编制的总体框架,阐明生态环境资产核算的基本思路与方法,确定基本核算内容,定义基本核算表式,为具体的、局部的生态环境资产核算与负债表编制提供总体框架指南。

在总体目标基础上,可以分解为两项具体目标:

(1)生态环境资产负债(实物量)编制框架。

按照生态环境资产负债表编制框架的总体目标,确定实物量核算(包括水环境资产、大气环境资产、生态产品实物量核算)的目的、方法和内容,设计实物量总体核算表,明确实物量核算的数据来源及相关要求。

(2)生态环境资产负债(价值量)编制框架。

按照生态环境资产负债表编制框架的总体目标,确定价值量核算(包括水环境资产、大气环境资产、生态产品实物量核算)的目的、方法和内容,设计价值量总体核算表,明确价值量核算的数据来源及相关要求。

3.2 基本原则

开展中国生态环境资产核算,编制生态环境资产负债表,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与国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体系相吻合。

目前,国家统计局正联合国土资源部、环保部、水利部、林业局等相关部门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建立统一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体系。生态环境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生态环境资产负债核算体系框架是国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体系的一部分,其核算原理必须与整个核算体系框架相吻合,在核算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基本概念、核算方法、核算内容、核算表式以及数据来源等方面都应符合国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体系的要求。

(2)借鉴国际经验与适应中国需要两者兼顾。

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地域性特征和不同的管理目标,各国进行生态环境核算的基础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中国生态环境资产核算体系框架一方面要借鉴国际上的经验,尽可能与国际SEEA核算框架相接轨;另一方面,要适应中国现实情况,在核算目标模式、核算内容、表式设计等方面都要依托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环境统计体系的特点以及开展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已经取得的实际经验,尽可能与中国的环境统计、自然资源统计、国民经济统计以及中国现有国民经济核算基础相衔接,在核算信息基础上形成报表体系,实现原有统计和核算体系延展和深入。

(3)支持选择特定主题进行具体核算探索。

目前生态环境资产核算仍然处于探索过程之中,针对所有生态环境系统进行全面生态环境资产负债核算及表格的编制尚难以达到,特别是对于生态系统往往可以以多种方式为人类提供各种有形的生态产品和无形的生态服务。根据不同的区域条件、不同的生态环境主题开展局部意义的核算研究,既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又具有较强的可应用性。中国地域广袤,自然条件差异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征明显,贯彻本原则具有特殊重要性。

(4)不追求严格的会计报表平衡关系。

说到资产负债表,第一感觉就是要“平衡”,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权益)”的大平衡关系,以及“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项目平衡关系。这些平衡关系在企业资产负债表和国家资产负债表中都是存在的,但作为生态环境资产负债表,大可不必一定追求数据关系的平衡。其一,这种平衡关系是一个对组织

经济关系的描述,而不是针对组织所拥有的某项资源。就像我们说企业的几项经济关系必须平衡,而企业拥有的某项资产是无法有一个平衡等式一样。其二,并不是进入生态环境资产负债表的所有生态环境资源都能够实现价值量化,在量化不能统一到“价值”时,平衡关系就不可能存在。当然,如果将来在生态环境的产权和交易关系方面有了重大理论突破,生态环境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关系可能会加强,但目前,生态环境资产负债表的定位应该是“管理报表”,而不是“会计报表”,可以在个别项目的钩稽关系上要求平衡或对应,但不一定非要遵循会计报表的整体平衡关系。

(5)核算应具有明确的环境政策导向。

中国生态环境资产负债表核算与微观的企业环境会计核算体现的目的一样,即通过一系列核算表格和数据,提供有关部门决策管理所需的信息和技术资料。因此,生态环境核算不仅仅是为了核算而核算,而是要与国家、地区的环境政策导向一致,要为国家经济与环境管理服务。在设计生态环境核算体系框架时,在研究生态环境核算的指标时,在核算过程中,尤其是设计生态环境资产负债总量指标时,需要考虑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循环经济的理念、领导政绩考核的改革、国民经济核算改革的趋势,以及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导向等因素。

(6)边研究、边实践、边试点、边逐步完善。

生态环境资产负债表编制体系框架重在勾画生态环境资产核算体系的模式及表格方法,为进一步的具体核算研究实践提供起点和总体平台,不纠缠于具体核算操作方法,这些具体操作方法技术指南和实践中将逐步得以完善。同时,由于生态环境资产负债核算体系框架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在不同层面、着眼不同主题、在不同区域进行各种探索实践。因此,核算框架的设计需要体现开放性原则,在实践中将不断吸收新的内容、方法。

3.3 总体思路

(1)环境容量资源与生态系统核算并重。

在核算内容上,主要包括环境容量以及生态产品。因此,它是狭义自然资源资产核算的组成部分,即生态型自然资源。按环境容量资产、环境质量产品和生态产品对环境资产核算进行分类。核算内容包括:环境容量资产实物量核算,环境容量资产价值量核算,环境质量产品实物量核算,环境质量改善价值量核算,生态系统产品核算,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

(2)数量、质量和价值核算并重。

有别于会计报表“价值计量为主”的列报方式,生态环境资产负债表应该是“数量、质量和价值并重”。生态环境的“数量”核算,即实物量核算是运用实物单位建立不同层次的实物量账户,描述与经济活动对应的各类环境容量、污染物排放量、生态破坏量。生态环境资产质量列报也很重要,如水环境质量、大气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变化情况。相对于数量和质量核算,当前全面价值计量的可行性和难度较大。一是有了数量和质量计量,基于生态环境资产负债表的审计和绩效考核基本上具备了基础;二是全面价值计量需要生态环境产权制度和交易制度的重大突破,以及生态环境资产价值评估体系的健全与完善。

(3)加法与减法核算相结合。

本次生态环境资产负债核算,既有环境质量改善效益与生态保护效益的核算(加法),也有环境容量减少、环境质量退化、生态系统破坏的核算(减法)。加法与减法相结合,形成系统完整的当期生态环境流量核算。

(4)存量核算和流量核算并重。

一方面是将生态环境资源要素纳入经济资产之中,形成完整的生态环境资产概念,进行生态环境资产存量的核算,存量包括环境容量、生态产品总量;同时,要将生态环境资源利用消耗作为投入纳入当期经济活动核算之中,进行流量核算,流量包括增加、减少的变化量核算。二者的联系点在于,当期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资源的消耗利用,是构成生态环境资产存量减少的主要因素。

(5)理论型框架和实用型框架相结合。

关于中国生态环境资产负债核算体系,国际上尚没有一个非常成熟的、具有高度可操作性的制度范式,各国研究和实践所着重的领域、所采用的方法也很不统一,还有许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因此,建立中国生态环境资产核算体系框架,需要最大限度地借鉴国际研究成果,首先,形成适应中国特点的核算体系理论框架;其次,需要立足中国实际,考虑不同区域的特点,考虑核算的实际难度以及数据资料的易得性,考虑现阶段的实际需要,选择优先领域和重点内容,建立核算体系的实用型框架,逐步试点,确定近期开展核算的内容。

3.4 框架体系

生态环境资产负债表由于同时涉及生态环境资产的数量、质量和价值,要对各种生态环境保护考核相

关的流量和存量数据进行列报,那么,在维度、格式方面就可能非常复杂,单张报表不能够满足要求。生态环境资产负债表是围绕“生态环境状况统计核算、生态环境审计与考核”目的的一套报表体系,而非简单的一张报表。另一方面,生态环境资产负债报表与核算的最大区别,是报表实现了核算数据的集约化并展现了数据的相互关系。因此,生态环境资产负债表还要简洁,报表数量也不宜过多。

中国生态环境资产负债表框架体系由3个核心账户组成:

(1)生态环境资产负债实物量核算表,包括环境容量资产实物量核算账户(具体又分为水环境容量资产实物量核算账户、大气环境容量资产实物量核算账户);环境质量实物量核算账户(具体又分为水环境质量、大气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生态系统资产实物量核算账户(具体又分为森林、湿地、草地、荒漠、海洋、农田、城市等7个类型的生态系统产品与服务功能量核算)。

(2)生态环境资产负债价值量核算表,包括环境容量价值量核算账户(具体又分为水环境容量资产价值量核算账户、大气环境容量资产价值量核算账户);环境质量价值量核算账户(具体又分为水环境质量、大气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生态系统资产价值量核算账户(具体又分为森林、湿地、草地、荒漠、海洋、农田、城市等7个类型的生态系统产品与服务经济价值量核算)。

(3)生态环境资产负责总核算表,总核算账户表是基于价值量核算的汇总表,主要包括环境容量资产价值、环境质量价值、生态系统资产价值,在各分项的生态环境资产核算账户的基础上可以编制总的生态环境资产负债表,全面反应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态环境资产的变动情况。

3.5 基本表示

根据上述框架体系,生态环境资产负债表的表式主要包括:环境容量资产负债表、环境质量资产负债表、生态系统资产负债表。各示意表如表1~表5所示。

4.生态环境资产负债表的主要应用

编制生态环境资产负债表的目的是通过对表格有关数据的量化分析,对生态环境绩效进行正确的评价,从而为经济与环境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这种评价应是通过评价指标体系来完成,包括实物量、价值量、绝对量、相对量、平均量、变化量等多种指标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见表6)。

4.1 促进完善环境与经济综合决策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环境与经济综合决策体系,

首先要掌握科学详尽的生态环境经济基础信息。同样,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环境经济政策,也需要大量的生态环境经济信息,尤其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的生态环境资产和生态环境代价,包括环境容量的减少、环境质量退化损失、生态破坏成本等核算信息,从而制定出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的战略和政策。

一是从生态环境角度的应用分析,希望回答如下述问题:(1)本地区生态环境的存量(包括环境容量、环境质量、生态系统)状况如何?(2)生态环境存量的变化速率有多快?(3)生态环境承受着来自经济过程的压力有多大?(4)各种生态环境要素之间是否具有功能竞争和相互影响?(5)各种生态环境要素的可持续性如何?(6)所采取的生态环境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对维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有多大影响?等等。

二是从经济社会角度进行的应用分析,(1)本地区拥有的生态环境优势和劣势是什么?(2)经济过程对各种生态环境消耗的强度有多大?(3)各种生态环境存量状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支持程度有多高?(4)经济发展在多大程度上将受制于生态环境的稀缺性?(5)为了应对生态环境的有限供给需要进行怎样的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发展布局和技术创新?(6)经济过程应该付出怎样的经济代价以维护一个可持续的资源和环境并保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7.2 促进建立科学发展的政绩考核体系

通过编制生态环境资产负债表,对生态环境资产与负债情况进行系统核算,可用于领导干部政绩考核

体系中,建立科学发展的生态环境绩效评估考核体系实践已经证明,制定并实施体现生态环境保护成效的考评评估体系,将从根本上促使地方经济的发展由数量竞争向质量竞争转变,促使各级领导者致力于追求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优化、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政绩,致力于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努力偿还生态、环境欠债,切切实实地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根据生态环境资产负债表,科学设置领导生态环境绩效评价考核指标,应当注意把握以下几点:首先,要把重视经济增长和重视生态环境的指标同时加以考虑,突出现在生态环境存量状况指标的选择,如“水环境质量”、“大气环境质量”、“环境容量利用程度”等。其次,应当以生态环境改善绩效为根本导向,通过生态环境资产负债率指标,如环境质量改善效益(环境质量退化成本)、生态系统改善效益或退化成本,使地方领导者更加关注环境保护、生态优化。对于有严重破坏生态、污染环境行为的领导干部,还要依照法纪追究其责任。最后,按照主体功能区的发展要求,分别依据其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功能定位,研制出适宜区域特点的生态环境绩效考评指标及方法,并对考核指标赋予适合区域发展要求的权重值,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干部政绩考核计分标准,加强和改善区域调控,引导经济合理布局。

7.3 为制定环境产权、生态补偿等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生态环境资产负债表编制通过对某个地区的环境容量、环境质量以及生态产品与服务功能价值进行核算,可以使人们掌握生态环境资产在总国民财富中的比重以及生态环境资产中各部分的构成大小,从而为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提供参考;同时,通过生态环境资产负债表提供的数据和信息,对财政税收的改革有了新认识,对环境产权制度(排污权有偿使用)、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环境容量的有偿取得等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定量分析基础,有利于鼓励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维护绿色财富的稳定。

特别是通过生态环境资产负债表,对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的地区实施生态补偿和生态转移支付制度,根据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的增强情况,确定不同的生态补偿和转移支付标准。在兼顾生态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地区,根据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的增强情况,给予引导性生态转移支付。通过不同的生态转移支付方案设计,引导各地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提供更多生态产品,不断增加生态系统生产总值。

[1] 王金南, 蒋洪强等.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2] 高敏雪. 环境统计与环境经济核算.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0.

[3] 高敏雪. 资源环境统计.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4.

[4] 潘 岳. 环保指标与官员政绩考核[J]. 环境经济, 2004,5: 13.

[5] 许宪春. 中国经济发展与绿色国民经济核算[J]. 中国统计. 2005,(5):6-7.

[6] 秦昌波, 王金南等. 关于建立中国生态产品核算体系的初步思考[J]. 重要环境决策参考,2013,9(23).

[7] 陈红蕊,黄卫果. 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意义及探索[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1.

[8] 李春瑜. 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几点思考[J]. 中国财经报网, 2014,7-3.

The Framework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Balance Sheet in China

JIANG Hongqiang, WANG Jinnan, WU Wenjun
(State Environment Protecting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Policy Simulation, Chinese Academy for Environmental Planning, Beijing, 100012, China)

This paper proposed the overall framework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balance sheet, based on its basic concept and theories. The framework were established for environmental capacity assets, environmental quality products and ecological products assets, respectively. Decision-making direction of applicat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balance sheet were also put forward. This paper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establishing the unife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ssets accounting standards, methods and mak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assets accounting work gradually standardized and institutionalized in China.

ecological environment:balance sheet: overall framework; application system

X32

A

1674-6252(2014)06-0001-09

国家环境资产核算体系建立研究(环保部财政预算项目).

蒋洪强(1975-),男,重庆人,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环境规划与政策研究.

猜你喜欢

实物量环境容量负债表
不同时空计算尺度对水环境容量评估差异的影响分析
驻马店市十三五期间大气环境容量和紧缺度核算及分析
松花江支流梧桐河COD和氨氮动态水环境容量研究
河流动态水环境容量核算与影响因素分析
2020年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资产负债表
2020年中国进出口银行河北省分行资产负债表
2019年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资产负债表
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研究
文物资产报告有关问题的思考
编制林木自然资源实物量资产负债表有关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