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怀洪新河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建议

2014-01-29李金涓

治淮 2014年9期
关键词:新河会商水闸

李金涓

安徽省怀洪新河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建议

李金涓

一、前言

水利行业是一个信息密集型行业,水利信息化是在水利行业普遍应用现代通讯、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充分应用水情、灾情、水环境和水利工程等信息,直接服务于防洪减灾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提高水利管理水平。作为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如何开展信息化建设,实时监测、预报和分析水情、灾情、水环境,推动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已经成为了新时代水利人面临的又一项重要挑战。

二、怀洪新河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

1.水利信息化现状

怀洪新河水利信息化建设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末,经过十多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何巷闸、胡洼闸、西坝口闸三座大型水闸闸门自动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以及水情测报系统,实现了对闸门启闭的计算机控制、对水闸现场的实时监视以及对闸门上下游水位和过水流量的实时监测,基本实现了主要大型闸等水利工程的管理自动化。建成了怀洪新河防汛调度通信系统,各水利工程管理处通过淮河无线通信网与局管理机构的数字通信。建成了以防汛决策为目标的异地会商系统,实现与安徽省水利厅的异地视频会商,初步建成了局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提高了办公自动化水平。

2.水利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怀洪新河流域地区网尚未完全建成,不能形成完整的水利网络平台,制约了信息的传输效率与资源共享。目前已建通信网络只能覆盖局机关和怀远、固镇、五河县河道管理局以及何巷、胡洼、西坝口闸管理处,而分散在怀洪新河流域范围内偏僻地区的部分中小型水闸等水利工程难以覆盖。已建的雨量自动测报站和水位自动测报站仅覆盖部分大型水闸和主要河道支流,采集点的密度较低,不能有效掌握怀洪新河流域暴雨洪水的时空分布,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防洪预警的要求。墒情、流量、水质自动采集还是空白。工程远程视频监视点数量少,重点工程、重要节点自动监控覆盖率低。信息采集手段和通信设施相对落后,信息采集可靠性和时效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水利信息化资源开发标准低

由于尚未建立怀洪新河水利数据中心,局机关尚未配置信息化专用机房及相关硬件设备,目前依托防汛决策支持、办公自动化等信息化应用系统建成的数据库分散在各相关业务部门办公电脑中,存在信息资源储存分散、标准不统一、管理不到位、安全性不高等问题。同时已建成的部分数据库存在标准不统一、结构不规范、基础数据不足等问题,水利工程数据库、社会经济数据库、图形库没有集中建成,已有信息数据利用率低、共享能力弱,无法有效支撑业务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利用。

(3)水利信息化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水平低

目前防汛抗旱决策支持系统只完成一期工程的建设,系统功能不够完善,在信息收集、统计分析、洪水预报、防汛抗旱会商支持与管理、调度模型研究等方面还不能适应当前防汛抗旱工作的需要。综合办公系统、闸门自动化监控系统、视频会商系统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仅完成部分或部分子系统建设。如综合办公系统仅完成档案、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人事、计划合同等尚无开展;闸门自动化监控系统仅完成部分大型水闸工程建设,中小型水闸尚无开展;视频会商系统仅建立省水利厅与局机关视频通道,局机关与下设的怀远、固镇、五河

县河道管理局以及何巷、胡洼、西坝口闸管理处尚未建立视频会商通道。水资源管理、水质监测和评价、灌区信息化管理、水利工程管理等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尚未开展。此外,没能很好地把应用软件开发与实际业务需求紧密结合起来,致使应用水平低,不够广泛。

(4)已建自动化控制系统缺乏有效管理

何巷、胡洼、西坝口、山西庄、新开沱河、四方湖6座大型水闸虽已配套建设了现地集中控制系统,基本实现了水情、工情的自动采集和处理,但大部分系统建设年份长久,并缺乏人员管理和维护,造成系统硬件老旧损坏、软件落后未更新,目前部分系统运行出现异常,数据传输不稳定,失去了自动监测的功能,很多数据需人工进行测量。

(5)水利信息化保障环境建设滞后

怀洪新河流域水利信息化工程项目偏少,投入相对不足,影响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且大部分信息化建设项目是作为子项目包含在水利工程项目中进行建设的,存在着资金投入渠道不固定,系统运行维护费用难以落实的问题,制约了信息化的发展。局机关尚未成立水利信息化工作机构,未落实专人从事信息化建设,没有形成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化建设管理人才队伍,无法适应信息化系统建设管理和运行维护的需求。项目建设与成果管理相对较弱,已建信息化系统的管理维护工作较为滞后,“重建轻管”问题较为突出。

三、怀洪新河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1.完善现有监测设施建设

怀洪新河水利信息化建设需要采集的信息数据主要包括雨量、水情、水位、水质、工情(开度、流量)、视频、取水口管道取水流量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应在现有已建水利信息采集站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现有监测站网。计划新建及改建雨量测报站12个、水位测报站15个、闸位测报站6个、工情采集站30个、河道流量监测站20个、水质监测站4个。

2.强化水利信息化网络建设

怀洪新河水利信息网络是发展怀洪新河水利信息化最为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是为怀洪新河水利业务信息提供传输服务的平台。怀洪新河水利信息网络急需在现状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建设。一是建设拓宽怀洪新河计算机网络覆盖范围,实现怀洪新河计算机网络延伸至所有县河道局和大型闸管理处。二是提高网络带宽,并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逐步增加,满足水利数据传输、视频会商、视频监控、语音通讯多种业务需求,对通信网络进行扩容,将带宽提高10倍以上,基本每个单位达到10Mbps以上。三是加快预警通信设施建设,改善通信条件。建立应急抢险通信设备库,开发和利用卫星通信网,解决公网覆盖薄弱地区的通信问题。

3.全面开展数据中心建设

当前怀洪新河水利信息资源存在开发管理分散、基础数据存储零乱、标准化较差、应用服务适用性单一、难以共享等问题,为此,需要整合现有数据库和系统资源,建立一个集中管理、安全规范、充分共享、全面服务的水利数据中心。通过数据资源管理的集约化解决方案,在共享信息资源集合基础上,实现多业务协同,优化信息资源管理结构,降低资源更新维护成本,提高水利业务、水利事务处理效率。

4.防汛抗旱指挥调度中心建设

为解决目前怀洪新河防汛抗旱指挥调度中心和信息中心机房面积偏小不能满足防汛抗旱信息化系统发展的要求,应建设怀洪新河防汛抗旱指挥部会商室,满足怀洪新河全体成员会议和重要防汛抗旱会商的需要。同时,建设怀洪新河重要河段模型室,采用3D投影、智能触摸、模拟仿真、综合立体展示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展示呈现怀洪新河水利工程及周边地形地貌的三维地图、虚拟现实或立体成像(电子沙盘)、卫星遥感影像、数字航拍影像等,实现怀洪新河水系的逼真展示和多点互动,为怀洪新河指挥调度和水利规划提供基础支撑。

5.开展综合业务应用系统建设

基于怀洪新河水利业务管理的需求,建设统一的怀洪新河水利综合业务管理服务平台,集成防汛抗旱综合业务管理、信息服务、灾情分析评估、洪水风险图管理、怀洪新河防汛抗旱指挥会商、防汛抗旱调度应用、灌区信息管理、沿线地理信息管理和视频监视系统等10个业务模块,全面覆盖各类业务和各项事务管理职能,全面提高怀洪新河防汛抗旱调度的应急管理能力、预警预报能力和决策指挥能力。

6.开展工程管理系统建设

怀洪新河工程管理系统终端设置在省怀洪新河河道管理局机房,客户端分别设置在省局,怀远、五河、固镇县局以及胡洼、何巷、西坝口闸管理处信息中心。省局管理人员通过内网访问工程管理系统,县局、水闸管理处管理人员通过怀洪新河水利信息网访问工程管理系统。同时,升级改造何巷闸、胡洼闸、西坝口闸、山西庄闸、新开沱河闸、天井湖引河闸、四方湖闸、老胡洼闸、张家沟闸9个大中型水闸调度控制系统。开发相应BS架构系统软件,通过从建成的怀洪新河水利数据中心获取水位、水量、闸门开度等信息实现对各大中型水闸的三级调度控制。

7.开展电子政务系统建设

为加快实现办公自动化、政务公开化、管理一体化和决策科学化,提升水利政务信息化整体水平,应重点开展建设集通用办公、水政执法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资产信息管理、计划合同信息管理、工程档案管理等一系列应用系统为基础的综合办公系统。

四、结语

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和标志,是水利产业优化升级和提升现代办公效能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怀洪新河水利信息化建设起步晚,信息化水平低,水利信息化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较多,水利信息化的建设将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相信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水利信息化的建设必将早日步入良性循环阶段,早日实现怀洪新河各项水工程的现代化管理■

(作者单位:安徽省怀洪新河河道管理局 233000)

猜你喜欢

新河会商水闸
新河大桥健康监测系统设计与数据分析
湖南省水闸工程维修养护等级划分分析
四川省气象云视频会商系统的设计与构建
浅析现代化技术在水闸工程运行管理中的应用
气象云会商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墒情会商,助力备耕春播
有关水利水电工程中水闸设计的探讨
河北新河:造血式产业扶贫拔穷根
省级气象视频会商网络故障分析
浣溪纱 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