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文化强企战略领航企业科学发展

2014-01-28刘培国

中国煤炭工业 2014年11期
关键词:矿井建设文化

文/刘培国

实施文化强企战略领航企业科学发展

文/刘培国

多年来,开滦集团东欢坨矿业分公司始终坚持发扬“特别能战斗”的企业精神,强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落地,依托文化管理,引领企业内提素质、外塑形象,走出了一条以“三基”建设为保障,对标管理为手段,以“两化融合”管理为载体,以内涵式集约发展为主线的新道路,企业实现了跨越发展、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和科学发展。

一、坚持文化引领,培育特色文化

东欢坨矿业分公司在原有文化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年”活动,着力实现用文化凝聚人心,用文化变革管理,用文化规范行为,用文化打造品牌的目的。

构建企业文化体系。在集团公司文化理念的引领和影响下,东欢坨矿业分公司总结了20多年来停建、缓建、续建的发展历程,发掘企业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元素,提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进”文化,即以“四实一进”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其中,“四实”即工作务实、功夫扎实、责任落实、业绩真实。“一进”就是与时俱进,意为“每天比昨天进步1%”。同时围绕“建设精品大矿山、营造幸福大家庭”的愿景目标,逐步形成了“循道行礼,至善至美”的核心行动理念,“忠于职守、担当使命”的责任理念等共计十二条分支理念及廉洁文化、经营文化、学习文化、责任文化、质量文化、安全文化等六大子系统。这一文化体系的形成,展示了企业发展的动力,形成了超越目标的责任意识,为东欢坨矿业分公司各项工作的有序运行提供了“软动力”,并为公司发展注入了“文化生命力”。

丰富企业文化内涵。在“实·进”文化体系的基础上,东欢坨矿业分公司围绕MI(理念识别系统)、VI(视觉识别系统)、BI(行为识别系统)三项内容,进一步丰富创建公司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实现了公司文化建设的整体推进。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坚持以集团公司企业文化理念为引领,立足于培育企业品格,开展以“四德”为核心的员工“道德大讲堂”活动,大力培育学习型、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经营型的高技能员工队伍和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增强凝聚力与亲和力,带动和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以“双大”十项实体工程为平台,围绕队伍素质、基础管理、业务流程、环境建设、技术进步等具体工作,全力塑造公司形象和打造公司品牌。在制度文化建设方面,进一步建立完善了公司各项管理制度,力求把文化理念融入到规章制度,渗透到管理环节,形成程序化、规范化、可操控化的内部管理体系。在行为文化建设方面,以准军事化管理为载体,自觉践行“循道行礼,至善至美”核心行动理念,做到以公司利益为重、以爱岗敬业为责、以重德崇礼为本、以好学进取为先,大力规范和充分展现了公司的领导行为和员工行为,体现了企业良好精神风貌。

培育安全责任文化。东欢坨矿业分公司始终坚持把安全管理作为责任落实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用“流程”来驱动,用文化来感召,使企业走上了安全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公司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总结、提炼,形成了以“三五五”为主要内容的安全责任文化体系。“三五五”即:三个层次的安全理念,“五个说了算”的安全管理责任规定和“五力”安全管理模式。具体是“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生命第一、健康至上,群众安全群众做、我的安全我负责”的三个层次的安全理念;“矿井局部或整体停产不停产、安全副经理说了算;由于通防专业问题停产不停产、主管通防安全的副总工程师和通风区及现场瓦斯监测员说了算;由于地质水文问题停产不停产、主管地质水文的副总工程师和地测科说了算;具体工程作业地点停产不停产、现场安监员说了算;员工安全自己说了算”,共计“五个说了算”的安全管理责任规定。以及“安全教育培训引领力,安全责任制度约束力,安全管理技术创新驱动力,安全预警分析管控力,安全环境状态保障力”的“五力”安全管理模式。通过“三五五”安全责任体系的持续宣贯,实现了每名员工从理念到机制,从规定到考核的全面落实,进而不断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安全生产管理上水平,达到安全管理体系的日臻完善。

二、坚持创新管理,夯实发展基础

东欢坨矿业分公司始终坚持抓好基层、基础、基本功的“三基”建设工作,使之成为实现企业持续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保障。

安全管理方面,在全面落实公司安全管理工作制度汇编的基础上,突出走动式管理、手指口述、警示教育工作重点。在走动式管理中,充分利用井口信息站和综合调度指挥平台,把井下划分为11条线路,井上划分为五大区域,每月由公司统一下达干部走动管理计划安排,明确了不同专业管理干部的巡查地点、次数和奖罚办法,增强了安全管理的针对性。规定了管理人员“持卡入井、班中汇报、隐患处理”等工作程序,形成了安全隐患查、改、验的闭环式管理,使安全生产、质量达标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在手指口述工作方面,专门下发了“双述双达”工作标准,制定了435个岗位工种的“双述双达”标准,验收达标率90%以上。在警示教育中,公司主要采取系统教育、日常教育、亲情教育、示范教育、案例教育为主要教育方式,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安全宣传教育网络体系。每年开展家属互动教育540多人次,制作事故案例教育片10多部,同时坚持准军事化班前会检查每月至少两次。

队伍建设方面,以“三工”转换的考核激励与讲评激励机制的运行为载体,把专业技术、优秀员工、高技能人才作为培养重点,专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意见》。同时公司将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考核、选拔、使用、激励等机制进行了完善,专门建立起了“首席工程师”“首席技师”评聘制度,用政策和经济手段调动了员工学技术、学业务、练本领的积极性。先后涌现出了以韩雅楠、廖广才等命名的创新工作室和一批技术创新先进集体和个人。

基础建设方面,一是以构建“六五四”工作模式为载体,即“创建六好区队,打造五好班组,争当四好员工”,强化了基层文明创建工作。以公司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为创建工作指导机构,成立以区队和班组为单位的创建活动小组,形成了逐级负责,齐抓共管的创建活动网络。每年年初对文明创建活动进行总体规划,制定奋斗目标、具体措施和考核标准,年终进行评比表彰。经过努力,全矿24个区队均已达标。二是做实质量标准化工作。继2011年4月份制定下发《关于全面打好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战役的实施方案》以来,全面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三大战役”,明确了责任考核及约束机制,公司14个专业和所有作业部位实现了基本达标,采掘专业精品工程达到了85%以上,其他专业达到了省一级标准。在此基础上,公司将2012年确定为质量标准化提升年,严肃落实实施“双三按”管理,为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矿井建设打牢基础。三是凸显群众安全工作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构建“大群安“工作格局。公司着眼于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素质,明确“大群安”工作流程,形成了由群安领导小组、公司群安办、基层群安办三个管理层构成,以“组合拳”之态势,达到了上下通畅、全面覆盖、闭合运转的全员性安全管理新格局,增强了群众安全组织抓安全的整体合力,为公司安全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筑牢了防线。四是以教育培训为先导,搭建员工成长平台,稳步推进现场班组安全管理基础工作。自2010年开始,公司组织并持续开展了以“业务大培训、岗位大练兵、技术大比武、员工大提素”为主要内容的“四大”培训活动。采取集中培训、师徒结对、小组攻坚等形式,重点做好面对面教育,着力提高全员基础素质和安全技能。

三、坚持科技创新,实施两化融合

近年来,东欢坨矿业分公司以《开滦集团公司自动化建设总体规划》为蓝图,突出“异想天开,脚踏实地”的创新工作理念,围绕以矿井自动化、信息化为主要内容的“两化融合”工作,创新思路谋发展,成功实现了减人提效、系统优化和人本安全,成为集团公司综合自动化示范矿井。

一是高度重视,明确摆位。公司将科技创新作为“一把手”工程。继2011年“双大”发展战略规划实施后,公司把科技创新、提升矿井综合自动化水平列入到实体工程之中,成立了以公司经理为组长的科技领导小组,出台了科技进步奖励办法,加大技术创新考核力度,建立科技投入保障机制和科技创新奖励机制,实施科技创新经费专项制度。

二是服务大局,破解难题。围绕实施科技项目、技术改造、技术攻关等内容,在破解技术难题和现场应用上狠下功夫。根据井上下不同作业对象,各单位分别成立了科技创新工作室,开展技术攻关活动。研制的电滚筒皮带、拱形支架液压整形机、斗式清煤机、耙斗式清淤装置、光显风动扳道器等在井下广泛推广应用,解决了安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负500缓冲煤仓的施工与应用,缓解了矿井主提能力不足问题,为公司的稳产、增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是多网融合,综合控制。矿井综合自动化平台是提高矿井生产效率、提升矿井自动化水平的关键。公司以综合调度指挥中心为矿井自动化系统的“中枢神经”,对井上下皮带运输、主扇及提升、压风、供电、排水“四大件”进行地面集中控制,并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工业电视系统、通风监测系统,实现了对井下工作面的瓦斯、重要地点的风速、温度、风门、局扇开停的自动检测;实现了对井上下重要设备运行情况的自动监测与监视等等。逐步实现了矿井生产全过程的自动化控制与管理,达到了视频网、数据网、控制网“三网融合”,形成了七大系统及四个子系统的自动化管理网络。目前,矿井五大系统已实现了有人巡视、无人值守、远程控制、平稳运行的管理模式。

(作者单位:开滦集团公司)

(责任编辑:庞永厚)

猜你喜欢

矿井建设文化
煤矿矿井水处理技术及资源化综合利用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以机器人研发应用引领矿井“四化”建设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