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选秀节目看中国原创文化的缺失

2014-01-28李若瑾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201620

大众文艺 2014年13期
关键词:原创卫视

李若瑾 (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201620)

一、选秀节目中原创缺失表现

2003年,湖南卫视娱乐频道率先开办电视选秀节目《超级男声》,之后2005年《超级女声》在全国电视选秀节目中大获全胜,开启了中国选秀节目之先河。在日渐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近两年我们可以看到《声动亚洲》《中国好声音》《中国最强音》《最美和声》等选秀节目又掀起了新一轮的热潮。观众却面临着对选秀节目的审美疲劳。选秀节目同质化主要在于原创内容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原创选秀品牌匮乏,多为引进品牌

在众多的选秀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节目都选择了引进版权的渠道。2010年开播的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从英国购买版权。在其取得成功之后,国内不少卫视看到通过节目版权引进增强自身竞争力的曙光。2013年异常火爆的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则是引进的荷兰原版节目《The Voice》;东方卫视《中国梦之声》引进的美国选秀节目《美国偶像》;北京卫视《最美和声》引进的是美国某地区的真人秀节目等等。相较之下,原创品牌却少之又少。《超级女声》、《快乐男声》作为中国早期成功的原创品牌,但最初也离不开山寨《美国偶像》的道路。更多原创选秀品牌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反而是引进品牌在荧幕上夺得先机。

(二)原创作品较少,多为演绎作品

在选手表演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演绎作品,真正用自己的原创作品赢得评委和观众的却少之又少。以2013年同时段收视排名第一的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第二季》为例,整个节目共表演歌曲160首,原创作品比例只有1.9%。同时段排名第二的东方卫视《中国梦之声》整个节目有184首,其中原创作品20首,比例达到10.8%。与《中国好声音第二季》同时期播出的湖南卫视《快乐男声第三季》此次加入了对原创音乐的支持,整档节目共表演258首歌曲,其中原创作品29首,比例达到11.2%。并且选出了华晨宇、贾盛强等原创型歌手,推出了《追梦赤子心》这一主题曲。可以说《快乐男声》在对原创音乐的鼓励上已经做得十分到位,但即便如此还有约90%的作品为改编曲目,那么其他节目中原创作品的比例可想而知。

(三)“草根”渐少,“选秀专业户”泛滥

一些选秀节目开播之初,那些横空出世的好声音着实让人兴奋,但据查证,其中很多选手都是身经百战的选秀专业户。如《中国好声音第一季》中,在第一期被不少人称为“最令人感动的好声音”的 徐海星 ,在2012年早些时候参加过青海卫视的《花儿朵朵》。把《我爱你中国》唱出摇滚味道的平安,是2007年快乐男声济南赛区的选手。此外,还有部分成名歌手参加选秀节目追求曝光度的现象。很多节目组会主动寻找那些有点名气的“专业户”参加比赛,不仅包机票、住宿,还会给劳务费。相比之下,像旭日阳刚那样给我们带来震撼的“草根”形象却与我们渐行渐远。无论这种现象合理与否,众多成熟的、有选秀经验的专业户的参与,无疑是对“草根”的一种无形伤害。

二、原创缺失的原因

十年选秀,我国电视节目原创缺失的背后有一系列深层社会原因,以下将从电视制作者、选手、受众、社会等几个方面对选秀节目中原创缺失的现象进行剖析:

(一)制作方面:原创给收视率带来风险

大多数电视节目制作人都不是风险偏好者,而原创则构成了对收视率的一定威胁,这是选秀节目中原创缺乏的重要原因。引进品牌和演绎作品本身就有原有品牌和原有作品的成功作为基础,本身就有一定的受众在,更利于观众接受。而且引进模式比原创模式在节目运作及收益上更胜一筹。以《中国好声音第一季》为例,前期投入约4000万到5000万,其中包括购买版权和天价转椅等,然而排名第一的收视率让节目组获得了巨额广告收益,第一季的保守收益在2亿元人民币。相比之下,原创节目意味着较多的时间和智力成本,节目从头到尾都要亲自安排,然而这些并不一定成为高收视的保障。因而节目制作者选择引进模式也是出于经济原因的考虑。

(二)选手方面:被过度消费是原创隐患

并非所有的选手都适合独立创作,创作型选手本就匮乏。在选秀节目“一夜成名”效应的带动下,更多的选手已经无心创作,而是在其他方面找寻亮点。很多选秀节目商业十足,走穴、代言、演出充斥了选手的生活。据悉,《中国好声音》总决赛还没结束,节目组就率先组织了20多个选手在澳门举办了一场演唱会。在录制节目期间,很多人气选手也被广告商邀请作代言。而那些“选秀专业户”们,奔波于各选秀节目之间,当初梦想已经被熟练的表演所取代。选手的精力毕竟有限,应付节目组安排已经很是疲惫,又怎么会有精力去搞创作?

(三)受众方面:原创未必是情感选择

无论是原创作品还是演绎作品,在评委面前,总能根据专业的标准来对其进行定位。而观众却很少能具备这种专业素养,受自身情感因素影响较大。2013年湖南卫视《我是歌手》在大江南北热播,把经典翻唱演绎到了极致,并迅速将观众带入了怀旧的情感之中。可见,演绎作品的接受度要比原创作品高的多。很多节目组也利用观众的怀旧情绪设置“向偶像致敬”等环节,人为地使原创作品数量降得更低。尽管节目中有一些原创歌曲走红,但更多原创歌曲还是因为不能引起观众共鸣而使选手遭到淘汰,这使得选手也不会选择原创。在节目组、观众、选手的相互作用下,原创作品就这样被人为地减少。

(四)社会方面:原创尚缺乏社会土壤

在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环境下,快节奏的生活使人的心态容易浮躁,不可避免地带有些急功近利的色彩。选秀节目在发展之初也被贴上了“低俗、一夜成名”的标签。在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潮下,节目组更多地在思考如何夺人眼球,选手在思考如何能通过快速的方式使自己声名大噪,而观众也会选择那些规则易懂的节目来娱乐身心。相比之下,原创处于孤军奋战的局面,市场越来越小。另外,社会对原创作品保护机制尚不健全。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原创作品的流传度提高,但侵权问题也屡屡浮现。很多原创作品面临被人剽窃和抢注的情况,只有健全原创保护机制,原创作品才能迎来春天。

三、鼓励原创的对策分析

十年选秀,原创的缺失已经成为致命短板。选秀的舞台不是梦想止步之处,而是走向梦想的新起点。加快节目转型,更多地进行本土创新才是选秀节目正确的走向。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快选秀节目转型、鼓励原创文化发展:

(一)扩大选秀节目外延,打造属于中国的原创选秀节目

面对我国选秀节目内容同质的现象,最好的办法是寻找新的突破口,在自身深厚的文化积淀基础上对其改造。纵观目前各大电视台名目繁多的选秀节目,大都定位在了歌舞类,大大缩小了节目的外延,造成了节目的同质化。为此,各电视台可根据自己的定位,对选秀市场进行分析,挖掘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来扩大选秀节目的外延,让传统文化与选秀节目相结合,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道路。我国的武术、中医、国画、书法、京剧以及对联、谜语、民歌等优秀传统文化,都可以成为选秀节目的内容。电视节目只有将娱乐性与本土性、民族性相融合,才能真正制作出属于中国自己的选秀节目。

(二)坚持制播分离机制,利用专业研发团队

在我国市场化的背景下,电视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于 竞争机制 。采取制播分离的体制,利用专业的研发团队,不仅可以节省电视台时间成本和智力成本,也有利于建设原创电视品牌。目前湖南卫视为台内制播分离的代表,其选秀品牌《快乐男声2013》是由天娱传媒有限公司(由 湖南电视台 娱乐频道全资控股)与马昊团队参与制作。作为湖南卫视专业的研发队伍,天娱传媒与马昊团队具有多年的制作经验,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做好创作工作。为此,要逐步加快体制改革,逐步完成由“制播合一”到“制播分离”的过渡。

(三)在比赛规则中加入对原创作品的支持

比赛规则的设置也是选秀节目的一大看点。提高节目中原创作品的比例可以通过给原创作品加分的形式得以实现。在一些专业的歌唱比赛如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就曾有原创作品加分的规则。选手在通过节目进入娱乐行业之后,虽然身边会有制作团队来对其进行包装,但必然要经历一个自己创作的过程。只有拥有属于自己的原创作品才能在娱乐行业有立足之地。成功的选秀节目不应该只把优秀选手选出来,还应该更多地对选手自身的潜力进行挖掘,对其创造性进行培养。因此,选秀节目也可以进行借鉴原创加分的比赛规则,一方面鼓励选手进行创作,另一方面增加节目的新鲜感,而不是使众多选手在唱“同一首歌”。

(四)培养受众的媒介素养,提高其鉴赏能力

选秀节目中原创缺失的一大原因便是观众的媒介素养不高,鉴赏能力较低。目前选秀节目有相当一部分观众为青少年。青少年尚缺乏足够的理性和自控力,对媒体的了解往往偏于表象、片面和武断。在青少年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势在必行。首先应该倡导媒介素养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将其具体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邀请媒介行业知名人士到学校举办讲座,消除媒介的神秘色彩。再次,学校广播或电视台在不影响正常运作的情况下,可以定期向有兴趣的学生开放或给学生以实践的机会,增强他们对媒体的感性认识,增加学生接触和使用媒介的机会,以便清晰地认识、了解各种传媒的传播特点。

(五)利用新媒体,搭建原创发布与保护平台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一大批网络原创歌曲的涌现,新媒体使原创作品进入了春天。很多选秀节目中的原创歌曲也被节目组第一时间传到了网上。A8音乐董事会主席刘晓松曾公开表示“由于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出现,传统的唱片产业链已经断裂。新链条必须通过互联网数字化发行,让音乐的创造和发行更加大众化,这才是音乐产业的出路所在。”数字音乐时代使创作型歌手更容易走向市场。但在原创作品市场化的过程中,保护工作不可忽视。网络作为原创歌曲的发布平台,也应起到保护作用。鉴于网络流传较广、作品不易保护的特点,版权局可通过官方网站,通过用户上传的方式,对原创作品进行收录登记。若发生侵权事件,可以此作为凭证来保护原创作品。

(六)加强政府监管,以政策促进原创发展

选秀节目的发展不能任由市场决定,政府也要加强监管。2013年暑期13档音乐类选秀节目火爆荧屏,总局发布“限唱令”,导致有节目推后至四季度播出,有节目夭折。僵持几个月后,2013年10月“加强版限娱令”出台:每家卫视每年新引进版权模式节目不得超一个,卫视歌唱类节目黄金档最多保留4档。这种政府监管是十分有力的,在政策的指引下,电视台不得不重新考虑是否引进国外版权制作节目,轰轰烈烈的选秀市场也不得不进行塑身,控制数量,把握质量。自“十二五”规划提出以后,经由国家文化行政部门批准而成立了“原创音乐基地”,为音乐原创、成品推广、版权保护等建立一个良性、健康的发展环境,推动我国原创音乐产业向前发展。政府的政策鼓励,使那些坚守原创的作者聚集起来,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我国原创文化的发展。

在知识经济时代,原创是促进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社会发展和国家繁荣的生命所在,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选秀节目只是广播电视产业中原创缺失的一角,而广播电视产业也只是我国众多产业的冰山一角。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各项事业起步较晚的情况下,可以看到有部分优秀原创作品的存在,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在通往原创的路上,需要社会提供更多的土壤,需要各行各业人们的辛苦培育,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共同努力。只有如此,个人才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行业才能逐渐摆脱模仿的“拐杖”,国家才能逐步走向创新,原创才能迎来春天。

[1]陈艳.从选秀节目看我国新闻传媒的娱乐化传播[D].广西大学.2008.

[2]梁景丽.从文化产业的视角看中国电视选秀节目产业化的发展[D].河北大学.2007

[3]赵尚.电视选秀类节目的新希望:民族传统文化才艺秀[J].声屏世界,2007年4期,第18页

[4]胡秀坤.对电视选秀的几点思考[J].《理论界》,2007第4期,145页

[5]崔欣、孙瑞祥.媒介素养教育的大众化与实现途径[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4年第11期

[6]廖君、李建平.音乐“选秀潮”背后的原创缺失[N].大众日报,2013-02-03

[7]刘芬.节目我们去哪里呀[N].深圳晚报,2013-12-20

[8]邵岭.选秀节目老面孔选手灵丹还是毒药?[N].文汇报,2012-8-13

猜你喜欢

原创卫视
2021年本刊原创题(二)
2021年本刊原创题(一)
东南卫视 海峡卫视 美食纪录片《下饭菜》专家点评
“二轮剧”霸屏卫视黄金档 新剧仅占1/3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完形填空原创专练
天津卫视的淡定太匪夷所思
从2013年电视娱乐节目看省级卫视频道专业化发展现状——以湖南卫视、东方卫视、江苏卫视和浙江卫视为例
轻娱乐:省级卫视综艺节目发展的路径探析——以江西卫视《家庭幽默录像》为例
原创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