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节护理在神经介入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2014-01-26高爱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2期
关键词:品管圈依从性细节

高爱华 乔 婷 刘 芳 张 杨

(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湖北 武汉 430022)

细节护理在神经介入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高爱华 乔 婷 刘 芳 张 杨

(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湖北 武汉 430022)

目的通过品管圈完善细节护理,观察其对提高神经介入护理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介入室神经介入组进行神经介入诊疗的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介入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品管圈指导下实施不断改进的细节护理,实施前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护理满意度、护理差错、护理质量评分、焦虑抑郁评分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护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错率指标显著低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护理满意度和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品管圈不断完善细节护理能够有效提升神经介入护理质量,降低差错率,提高满意度,让患者能够感到服务更加的周到、细心和体贴,且完善的细节护理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手术操作更加顺利地进行,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细节护理;神经介入;护理应用

神经介入诊疗作为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治疗的重要手段,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作为一种有创检查治疗手段,仍具有较高风险性,需要医护、医患之间的密切配合[1]。尤其护理配合至关重要,通过不断完善细节护理,应该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治疗时间,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患者手术依从性,为此,我们在品管圈指导下,实施细节护理持续改进措施,收到良好临床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介入室神经介入组进行神经介入诊疗的患者3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78例,女性患者72例,年龄56~79岁,平均年龄(59.23±12.43)岁,全脑血管造影术123例,支架及动脉栓塞等介入治疗27例;对照组男性患者73例,女性患者77例,年龄59~79岁,平均年龄(59.01±11.23)岁,全脑血管造影术118例,支架及动脉栓塞等介入治疗3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情况等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l.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神经介入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通过品管圈查找护理细节中存在问题并找出最佳解决方案,不断完善细节护理。其中主要措施包括:①术前护理:提高术前谈话技巧,消除患者恐惧心理,使其了解自身病情、手术步骤、注意事项以及手术利弊;认真分析病情,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充分准备术中可能用到的各种型号器械;仔细检查手术相关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调控手术室温度、湿度。②术中护理:摆放合适的、舒适的体位;继续语言交流,缓解紧张情绪;告知医患配合的注意事项;密切观察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注意巡视静脉注射部位及高压注射器;注意患者的面色、瞳孔和唇色等;局麻患者询问是否存在不适感。③术后护理:搬运患者轻柔稳健,防止动脉鞘脱落;全麻患者注意侧头;密切关注穿刺部位,观察是否有皮下血肿等;密切观察足背动脉搏动及皮肤颜色;询问患者有无心慌、异常出汗等,防止迷走神经刺激。

1.3 评价指标

对观察期间两组患者中护理差错、护理质量评分进行对比[2];采用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以及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士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观察期间护理质量考核、护理差错情况比较:对照组(150例):基础护理(91.3±2.1),病房管理(92.6±1.7),护理差错9例;观察组(150例):基础护理(98.4±1.9),病房管理(97.5±2.3),护理差错2例。两组患者经比较,观察组基础护理质量和病房管理质量评价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差错和护理投诉的例次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1)。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对照组(150例):非常满意87例(58.00%),满意36例(24.00%),一般14例(9.33%),不满意13例(8.67%),总满意率为82.00%;观察组(150例):非常满意116例(77.33%),满意28例(18.67%),一般3例(2.00%),不满意3例(2.00%),总满意率为96.00%;观察组150例中总满意率达到96%,显著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比较:对照组(150例):干预前依从128例,干预前不依从22例;干预后依从126例,干预后不依从24例;观察组(150例):干预前依从121例,干预前不依从29例;干预后依从146例,干预后不依从4例;观察组在干预后依从性要高于对照组的,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 论

介入护理学作为介入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护理学的一门新分支学科,在一般护理学基础上有其专科特点的一门护理学[3]。近年来,随着神经介入的迅速开展,对神经介入护理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这二者有机的结合,可以满足现代人对护理服务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本研究资料显示,通过品管圈针对引起患者不满意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细节护理,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护理质量,研究显示观察组在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体现了细节护理的优越性。此外细节护理也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护理技能,还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能科学地为患者解除临床病痛,促进发展良好的护患关系[4]。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品管圈不断完善细节护理能够有效提升神经介入护理质量,降低差错率,提高满意度,让患者能够感到服务更加的周到、细心和体贴,且完善的细节护理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手术操作更加顺利地进行,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1] 刘新峰.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86-87.

[2] 黄玲月.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23-24.

[3] 王凌云,陈英.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7(33):57-58.

[4] 孙园园.手术室护理中细节护理应用效果分析[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20(5):76.

R473.74

B

1671-8194(2014)22-0323-02

猜你喜欢

品管圈依从性细节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细节取胜
应用品管圈降低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术前准备遗漏率的实践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