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腹泻临床选穴规律及治法分析*

2014-01-25周思远陈大帅苏志维毛廷丽

针灸临床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配穴天枢大肠

赵 敏,周思远,陈大帅,苏志维,毛廷丽,李 瑛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

腹泻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针灸疗法作为传统中医疗法之一,在腹泻的治疗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有诸多学者[1-5]通过临床实验,将针灸治疗与西药盐酸洛哌丁胺胶囊、思密达、蒙脱石散剂、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和马来酸曲美布丁片等对照,显示针灸治疗慢性腹泻有明显优势和特色。

本研究总结2002年8月~2013年5月针灸治疗腹泻的相关文献,主要检索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网、万方等,检索词为病名加针刺、针灸、电针、灸、穴位贴敷等,得到相关文献共计112篇。剔除重复发表;不是临床试验;样本量小于10;动物实验;非针灸治疗实验;文献是药物性腹泻或其他疾病引起的腹泻;研究内容和本研究关系不密切实验。最后得到符合要求的文献50篇。对其进行了归类分析如下。

1 腧穴使用

纳入的50篇文献中,共选用了39个穴位,在文献中出现的总频次为319次,频次居前10位的腧穴依次为:天枢(42),足三里(40),脾俞(28),关元(22),中脘(21),大肠俞(17),上巨虚(15),胃俞、太冲(14),肾俞(13),三阴交(12),其中腧穴频次超过10的有5个,超过20的有3个,超过40的有2个。

2 选穴归经

纳入的50篇文献居前10位的腧穴,使用频次最多的为胃经的腧穴天枢、足三里,用穴个数最多的为膀胱经的腧穴脾俞、大肠俞、胃俞、肾俞;其次,任脉、脾经、肝经、督脉的腧穴选用频率也居于前列。早在《灵枢》中就提到了胃与肠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灵枢·本输》云:“大肠、小肠皆属于胃。”足阳明胃经循行腹内支脉“下循胫外廉”,途经足三里、上巨墟,取之可调整腹内脏腑经气,这也是经络脏腑相关性的经络特点。膀胱经是十二正经联系最广的经脉,且五脏六腑之气皆输注于足太阳膀胱经的背俞穴,使其能够调整相应脏腑功能[6]。针灸治疗腹泻选穴多以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为主,辅以肝、脾、肾经以及任、督二脉,旨在调理肝脾、温补脾肾、疏补气机、平衡阴阳。脾经的常用穴位有:三阴交、阴陵泉。肝经常用穴有:太冲。肾经常用穴位有:太溪。督脉的常用穴位有:命门、百会。任脉的常用穴位有:关元、神阙。

3 配穴规律

纳入的50篇文章中,合募配穴有24篇,俞募配穴的有12篇,合募俞配穴的有8篇。俞募配穴以大肠的募穴天枢与大肠的背俞穴大肠俞最为常见,大肠为“传导之官”,天枢为大肠之募穴,主“泄泻,水利不止”,与大肠的背俞穴大肠俞一起“俞募配穴”,共治大肠腑病,调节大肠气机,恢复其正常传导功能。合募配穴以胃经合穴足三里与大肠募穴天枢最为多见,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合主逆气而泻”,“五脏六腑之气皆秉于胃”,可以调节中焦、升清降浊,与天枢一起“合募配穴”,共奏调理大肠之功。合募俞配穴以大肠的募穴天枢、大肠的背俞穴大肠俞、胃经的合穴足三里最为常见,三穴相配,标本兼治,共同起到补益脾胃、调理肠腑的功效。

4 治法分析

纳入的50篇文章中,治疗腹泻采用的方法居前3位的分别是温针灸疗法(18篇)、灸法(10篇)、电针(4篇)。温针灸是针灸治疗腹泻使用频次较高的治疗方法。现代研究表明,温针灸在镇痛、调整机体各系统的功能和增强机体的防疫免疫功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针刺对胃肠道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对胃肠功能紊乱的疾病最为合适,同时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影响大脑皮质的神经活动过程,具有使兴奋或抑制过程恢复平衡的调整作用[7-8]。艾灸具有散寒通络、活血逐痹、消瘀散结、回阳固脱、升阳举陷以及防病保健的功效,古代对艾灸治疗慢性腹泻即有成熟的认识。《世医得效方》称:“泄利不止,灸脐中……及关元。”现代研究表明:灸法可调整脏腑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对慢性腹泻患者免疫球蛋白中的IgG、IgA有一定影响,能提高补体C3,从而提高胃肠道机能,修复肠道的虚损状态[9-10]。天灸疗法历史悠久,疗效显著,使用方便,深受历代医家推崇,至今仍在延用,尤其是对于一些疑难顽症有独特的治疗作用。有学者根据“冬病夏治”、内病外治的理论指导,利用三伏天阳气最旺的时机,采用甘遂、白芥子、炮附子、细辛等辛温走窜之药物,贴敷于天枢、关元、中脘等特定穴位,获得满意疗效[11]。点灸治疗功能性胃肠疾病有一定的优势。究其原因,一是点灸治疗的经济学价值高,点灸对硬件环境的要求不高,不需要特殊的医疗设备,点灸用品成本低廉,可减轻医院和患者双方的经济负担,患者易于接受;再者点灸治疗疗效突出,体现针灸具有的“简、便、验、廉”的特色和优势[12]。电针与传统针刺相比,具有刺激强度高、可持续运针、可较为客观地控制刺激量等优点[13-14]。针灸治疗腹泻,除温针灸、灸法、电针为主要治疗方法外,还有埋线疗法、针药结合疗法、口针、及穴位注射、拔罐、推拿、眼针、腹针、奇经疗法等多种治疗方法[15-22]。

5 讨论

通过查阅文献对用穴规律的总结,天枢、足三里两穴是治疗腹泻应用频次最高的穴位,天枢为胃经之穴,又为大肠募穴,具有敛肠止痛之功;足三里乃胃经下合穴,为治疗腹痛要穴,具有调理脾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之功,因此这两穴可作为针灸治疗腹泻的基础穴,并可随症选穴。如寒湿困脾可取神阙、三阴交、阴陵泉健脾化湿,神阙穴为任脉之穴,乃真气所系之处,为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故具有疏通经络、调达脏腑、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之效,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腧穴,起到健脾化湿、调整脾胃的作用,它又是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会穴,同时可以补肝益肾、健脾化湿而止泻;阴陵泉为脾经之合穴,具有健脾理气之功;又如肠腑湿热可取合谷、下巨虚清利湿热;饮食停滞可取中脘、建里消食导滞,中脘为腑会,又为胃之募穴,能和胃气、理中焦、调升降,腑气得通,清浊得分,则泄泻可止;肝郁气滞可取期门、太冲,期门为肝之募穴,疏肝理气,太冲为肝经原穴,可泻肝胆,降气逆;脾气亏虚可取脾俞健脾益气;脾气下陷加百会升阳举陷,百会为督脉穴,刺之可升举阳气,阳气升则脾健;肾阳亏虚可取命门、关元温肾固本,命门为督脉要穴,可补肾气,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的交会穴,三焦元气所发处,联系命门真阳,为阴中之阳穴。

针灸在治疗腹泻选穴多以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为主,配穴多以大肠的募穴天枢与大肠的背俞穴大肠俞所组成的俞募配穴,胃经合穴足三里与大肠募穴天枢所组成的合募配穴,大肠的募穴天枢、大肠的背俞穴大肠俞、胃经的合穴足三里所组成的合募俞配穴最为常见。

针灸对机体阴阳、气血及脏腑功能发挥良好的调节作用,可以从整体——脑与局部——胃肠道进行多途径、多靶点调节。已有大量研究证实,针灸在镇痛、调整机体各系统(脏腑)功能以及治疗情志疾病方面疗效显著[23-24]。

腹泻是针灸治疗的常见病证,针灸治疗腹泻方法多样,疗效显著,且费用低、副作用小、操作简单。然而在治疗上还存在一些问题:①在本病的疗效评估上没有统一的疗效标准;②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应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在针灸的基础上配合其他疗法,如健康指导、生活指南、情绪调节等综合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是可供研究者参考的方向。

[1]邓琼.温针灸治疗6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9):119 -120

[2]郭光丽,钟瑾,王延峰,等.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杂志,2010,32(4):564 -565

[3]孙秋红,张会平,宋桂红,等.温针灸治疗慢性腹泻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5):258 -259

[4]张海霞.芪附乌梅方联合针灸治疗慢性腹泻10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1,33(8):1311 -1312

[5]赵红波,范娴娴,吴晓晶,等.健脾厚肠法联合针灸治疗脾胃湿阻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3,45(4):124-127

[6]李梅,张苏闽,刘翬.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概况及选穴规律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3):122 -124

[7]杨淑贤,王秀芹,蔡永.温针灸配合神阙穴贴敷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6,25(12):15 -16

[8]高春燕.温针灸加拔罐治疗慢性腹泻90例[J].河南中医,2011,31(10):1175-1176

[9]洪嘉婧,朱重玄,洪杰,等.艾段灸法治疗慢性腹泻临床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4):618-619

[10]粟漩,曹雪梅.隔姜灸治疗腹泻型肠道易激综合征5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6,21(1):42

[11]金国栋.天灸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3):415 -416

[12]储浩然,王志红,杨骏,等.点灸特定穴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9,29(2):111 -113

[13]石学慧,罗杰坤,谭涛.电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0,42(5):72 -74

[14]陈跃华,陈兴奎,尹小君,等.电针与益生菌合用黛力新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比较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5):594-598

[15]王周武,叶圣敏,张栋.正脊疗法配合火针治疗慢性腹泻3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6,15(5):23

[16]吕明,刘晓艳.推拿三步九法结合针灸治疗脾胃虚弱型腹泻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6,25(2):215

[17]田京立.王鹏琴眼针对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生活质量及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4):213 -214

[18]刘挺州,黄泳,陈俊琦,等.薄氏腹针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观察[J].甘肃中医,2009,22(7):39 -40

[19]王全权,黄慧敏,陈海林,等.穴位注射结合神阙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4):13-14

[20]洪珍梅,王樟连,陈晓军.穴位埋线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1,31(4):311 -313

[21]杨振勇,张为辉.奇经疗法治疗慢性腹泻96例疗效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05(1):42-43

[22]张海霞.芪附乌梅方联合针灸治疗慢性腹泻10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1,33(9):1311 -1312

[23]黄琴峰,齐丽珍.针灸治疗有效病症54种[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8

[24]徐凤鸣,王奇,刘晓磊.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9):27 -28

猜你喜欢

配穴天枢大肠
大肠憩室是什么病
《针灸大成》中合谷穴的主治、配穴规律研究
大肠变懒了
大肠变懒 了
《灵枢?官针》篇刺法中的取穴配穴法浅析
尊敬
尊 敬
长寿名穴保健康
蒋天枢:无偿完成老师的托付
三才配穴法的临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