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10年针灸治疗心脏神经症的临床应用概况

2014-01-25张永辉张镭潇胡幼平

针灸临床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神经症耳穴针灸

张永辉,陆 鹏,刘 敏,张镭潇,耿 丹,胡幼平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

心脏神经症(cardio neurosis),又称心脏神经官能症,是以心脏不适为主要症状的神经官能症,其临床特点为心血管症状与神经功能紊乱合并出现。患者主观感觉复杂多样,包括心悸、心前区痛、气短、四肢乏力、失眠等,但临床无任何与其有因果关系的器质性心脏病或对心脏有影响的其他躯体疾病的证据。患者通常合并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或神经衰弱等心理障碍,且心血管症状的出现和变化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1]。对于该病,国内学者及临床医生在针灸干预心脏神经症方面不断研究,治疗方案不断优化,但对于单纯针刺干预心脏神经症的报道较少。本研究就针灸治疗心脏神经症的临床应用进展做以总结,以期探讨针刺疗法在治疗心脏神经症中的作用。

1 中医对心脏神经症的认识

中医学认为,心脏神经症患者以心悸、心前区疼痛等为主症,当以中医的“心悸”或“胸痹”等病症进行诊治;另外情志过激是本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亦可按“郁证”、“脏躁”等进行诊治。对心悸的认识,历代医家持有不同看法。《素问·平人气象论》记载:“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虽未提出心悸一词,但对其已有描述,且认为情志刺激、感受外邪、脏腑功能失调均可致病。“心悸”首见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医圣张仲景认为情志因素、水饮等为心悸的主要病因。成无己在《伤寒明理论·卷中·悸》中则指出心悸的发生不外“气虚”、“痰饮”两端。晋唐时期医家则多认为心悸因虚致病。朱丹溪又提出了血虚致病的理论,并强调了痰的致病机理。刘河间则另辟蹊径,指出火热上扰是惊悸发生的主要原因。现代医家[2-8]多从心、肝、脾三脏功能失调来认识本病并辨证论治。程伟[2]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方案,运用描述分析法进行文献研究,查阅21年CNKI文献资料,经统计分析,总结出该病的中医辨证规律。有7个基本症候:气虚、血虚、阴虚、血瘀、气滞、痰浊、阳虚;且以气虚证最为多见,其次为血虚及阴虚;从而得出了气虚、气滞为心脏神经症的主要证型,心是心脏神经症的主要病位,肝、脾与之密切相关的结论。谭劼等[6]采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气血两虚型心脏神经症37例,总有效率为87.49%,且可改善部分患者心电图的异常,改善心电图异常总有效率为55.55%。夏柔娟等[7]从肝论治该病,对128例辨证为肝气郁结的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以柴胡疏肝散加减化裁对证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其总有效率为90.63%。李龙等[8]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从心、脾论治,治疗60例心脏神经症患者,总有效率达93.33%。

2 针灸疗法在心脏神经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前,临床上以中医经络学说为指导治疗本病多采用体针、皮内针、耳穴压豆、艾灸及穴位注射等治疗措施[9-16],选经以足太阳经、手少阴经、手厥阴经居多,选穴以五俞穴及相应募穴、内关、神门等为主。

穆广梅等[9]采用简单随机法将72例心脏神经症患者随机均分入针刺组和药物组。针刺组采用耳针及体针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药物组口服西药,治疗2个月后对比疗效。结果显示针刺组治愈率为77.8%,药物组治愈率为52.8%,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药物组。李淑霞等[10]采用针刺神门、内关、公孙穴结合耳穴(神门、心)压豆治疗 32例心脏神经官能症,痊愈 24例(75%),好转6例(18.75%),无效2 例(6.25%),总有效率为93.75%。李永等[11]采用针刺内关、神门、气海、足三里联合支持性心理疗法治疗62例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结果:痊愈46例(77%),好转16例(23%),在痊愈患者中随访24例,半年内未复发。郭晓原等[12]采用皮内针(心俞、厥阳俞、膻中等)疗法治疗26例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治愈15例(58%),显效4例(15%),有效7例(27%),总有效率达100%。董晓瑜等[13]采用耳穴(神门、交感、皮质下、内分泌、心)压豆治疗49例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治愈21例(42.5%),显效15 例(29.2%),有效11 例(23.2%),无效2例(5%),总有效率95%。李红霞等[15]以艾条灸背俞穴(双侧厥阴俞至膈俞段)对照口服复方丹参片、谷维素的方法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艾灸组治愈50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药物组治愈33例,有效8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64%。艾灸组疗效优于药物组(P<0.05)。李种泰[16]采用刺五加注射液注射至阳穴治疗31例心脏神经症患者,经20次治疗后,显效20例(64.5%),有效 9 例(29%),无效 2 例(6.5%),总有效率94.5%。

3 针刺疗法的相关研究

3.1 针刺干预心律及心率异常的相关研究

心脏神经症患者主要症状为心悸,体征主要表现为心电图的改变,如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等[17]。王锐等[18]以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72例心脏过早搏动患者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电针灵台、神道穴,对照组给予电针双侧悬钟穴,分别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各进行1次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4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从而认为电针灵台、神道穴治疗心脏过早搏动临床有效。邹演梅等[19]报道了吴焕林教授在辨证基础上运用腹针治疗频发室性早搏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3.2 针刺抗焦虑、抗抑郁的相关研究

心脏神经症患者不仅有心脏不适等心血管系统症状,而且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周秀芳[20]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80例广泛焦虑症患者采用五行针法(治疗组)和西药治疗(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治疗6周。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作为治疗前和治疗评定疗效手段,并在治疗前后进行脑电波检测。两组治疗后HAMA分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a波频率、a、θ脑电波活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疗效相当,但是治疗组副反应小。从而认为针刺十二经脉腧穴对广泛性焦虑症患者有一定的疗效。孙培养等[21]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随机分入针刺组和药物组,针刺组取督脉穴百会、风府、神庭等穴,药物组予以口服百忧解,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末对患者运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MES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HAMD评分、MES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抑郁症、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认为通督调神针法不仅能改善PSD患者抑郁症,而且能改善PSD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4 展望

综上所述,随着各方面竞争的日益激烈,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过劳死事件的接连发生,心脏神经症的发病人群已呈现出增加趋势。该病给广大患者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危害,还影响着患者的精神、心理健康,严重干扰了患者的学习、工作及生活。广大患者及医务工作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目前在治疗心脏神经症的各种治疗方法中,中医经络学说指导下的针刺疗法联合其他方法突显出了其独特的良好疗效,且无毒副作用,不仅可以缓解心脏神经症患者心悸、心前区疼痛等不适症状,而且可以改善部分患者的心电图异常。同时在临床抗焦虑、抗抑郁的治疗中,针刺疗法也可起到显著的疗效。但目前对于单纯针刺疗法干预心脏神经症的研究鲜有报道,其治疗心脏神经症的疗效还有待明确,针刺治疗该病的选穴及操作手法还有待研究和进一步优化。

[1]陈灏珠,林果.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648-1650

[2]程伟.心脏神经症中医症候分布规律的研究[D].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2012:1-2

[3]王金梅.从肝辨治心脏神经官能症90例[J].河北中医,2007,29(5):417

[4]孙耀先,闫平正,姚培太.逍遥散加减治疗心脏神经症[J].实用医技杂志,2009,27(9):3712 -3713

[5]张水定.健脾养心汤治疗心脏神经症56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9,28(7):510

[6]谭劼,周武,周小军.参松养心胶囊对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症状及心电图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9):1590 -1591

[7]夏柔娟,郑俊,孙耀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心脏神经症128例[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7):156

[8]李龙,高旭阳,遇昕.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心脏神经症临床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1,6(3):20 -21

[9]穆广梅,陆玉莹.耳针加体针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8,28(6):409 -410

[10]李淑霞,井冬,张建.体针结合耳穴压豆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32例[J].光明中医,2012,7(1):99 -99

[11]李永,黄秀.针刺结合心理疗法治疗心脏神经症62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8):39 -40

[12]郭晓原,白岩.皮内针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26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2,16(2):111 -11

[13]董晓瑜,徐雁苓.耳穴压豆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49例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6,20(5):557-558

[14]梁翠葵.耳穴帖压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吉林医学,2011,32(14):2874 -2875

[15]李红霞,刘世伟.艾灸背俞穴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64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8):1393 -1393

[16]李种泰.至阳穴位注射治疗心脏神经症31例[J].中国针灸,2005,25(12):884 -884

[17]万建平,杨泽福.心脏神经症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心室复极离散度相关性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3):280-281

[18]王锐,张宁宁,谭奇纹.电针灵台、神道穴对心脏过早搏动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3,33(5):385 -387

[19]邹演梅,吴焕林.频发室性早搏案[J].中国针灸,2013,33(2):179-179

[20]周秀芳.针刺十二经脉腧穴对广泛性焦虑症患者脑电波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3,33(5):395 -398

[21]孙培养,储浩然,李佩芳,等.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3,33(1):3 -7

猜你喜欢

神经症耳穴针灸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针灸联合耳尖放血、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耳穴埋豆+腹部拔罐对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排便自觉通畅率的影响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用卡伦·霍妮的成熟理论分析希斯克利夫的神经症人格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精神科医院门诊患者SCL—90测验结果的性别差异性研究
我该如何战胜那莫名的恐惧与不安
越鞠十味丸联合耳穴压贴治疗代谢综合征17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