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术前CT检查和术中B超定位引导行经皮肾穿刺取石术

2014-01-24关永祥潘耀权付昕阳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9期
关键词:肾盏石术肾镜

关永祥 潘耀权 刘 远 付昕阳

(广东省开平市中心医院 泌尿外科,广东 开平 529300)

术前CT检查和术中B超定位引导行经皮肾穿刺取石术

关永祥 潘耀权 刘 远 付昕阳

(广东省开平市中心医院 泌尿外科,广东 开平 529300)

目的 探讨术前CT检查在B超定位引导建立经皮肾穿刺通道,进行经皮肾碎石取石术(PCNL)治疗肾结石以及输尿管上段结石,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术前患者行上腹部CT平扫,利用CT阅片系统设计肾穿刺点、穿刺方向及深度,帮助术中B超下肾穿刺点、穿刺方向及深度定位,建立经皮肾穿刺通道,对46例肾结石、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进行微创皮肾穿刺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结果 46例结石患者全部手术成功,无1例中转开放性手术,成功率100%。30例肾结石取净率达80%,肾盂梗阻解除率达100%。1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肾结石24例)均一次取净结石。结论 术前CT检查和术中B超定位引导建立经皮肾穿刺通道行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可提高B超定位引导建立经皮肾穿刺通道成功,缩短手术时间。

术前CT检查;B型超声波;经皮肾穿刺取石术

我院自2012年12月至2013年6月,对46例肾结石和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采用术前CT检查利用阅片系统设计的肾穿刺点、方向和术中B超定位引导建立经皮肾穿刺通道行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取石术(PCNL)治疗,疗效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与治疗的患者共46例,男30例,女16例,年龄32~68岁,平均39.6岁。病程0.5~8年,平均3.5年。通过IVU、KUB、B超和CT检查确诊,显示肾功能正常,均为单侧结石,右侧11例,左侧35例。其中30例是肾结石,16例为输尿管上段结石,结石位置最低至L3水平。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有4例是重度肾积水,40例为轻中度肾积水。

12 器械与手术方法

手术器械为德国KARL STORZ 9.8Fr输尿管镜、20F肾镜、取石钳,EMS气压式腔内碎石机,国产灌注泵(脉冲式液压灌注泵),18G肾穿刺针,肾微创穿刺筋膜扩张器(规格为F8-F22),F3.15斑马导丝,国产F18微创硅胶肾造瘘管。术中定位为日本日立B型超声波机HV500及穿刺探头。入院后患者行上腹部CT平扫,术前利用CT阅片系统设计肾穿刺点、穿刺方向及深度,CT可准确了解肾皮质厚度、肾积液情况、结石大小、数量和结石存在位置,对手术的穿刺部位进行定位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通过术前卧位CT平扫及穿刺前应仔细阅读、测量CT片的相关数据,根据结石大小、位置、肾积水情况和肾脏与毗邻脏器解剖关系预先确定穿刺肾盏、皮肤穿剌点的体表皮肤投影线(纵轴),穿刺角度、深度。在B超条件下,进行肾盏至肾盂的穿刺方位和深度的定位。穿刺点的选取,是在第10肋与11肋间隙与腋后线与肩胛旁线之间的位置,用肾穿刺针(18号针)穿刺此处的肾盏,通常是上、下盏较少、中盏较多,对利用看片系统(picso)设计肾穿刺点以及B超定位点在患者皮肤上进行标记。通过气管内吸入,是患者全身麻醉,首先选取截石位,输尿管内逆插导管,留置导尿管,当手术必要时实施人工制造肾积水以便于穿刺和冲洗碎石。然后转俯卧位,上腹垫一小枕,厚度约15~20 cm。根据术前标记定位,肾穿刺方向为指向结石至肾盂开口方法为定位目标,在第11肋下腋后线与脊柱大约垂直方向,同水平线30°~60°方向穿刺入针,通常实施中盏穿刺。待进行中肾集合系统穿刺针芯拔出后,有尿液流出时,通过针鞘插入斑马导丝并进行固定,穿刺点作为中心将皮肤切开6 mm左右,顺着斑马导丝将穿刺点从F8逐渐扩大到F18或F22,推入Pee-laway工作鞘建立经皮肾取石通道。经鞘插入F9.8输尿管硬镜或18F肾镜,见到结石后在灌注泵的冲洗下,以气压弹道碎石机击碎结石,利用灌注泵的水压冲洗出碎石或用取石钳取出结石。取石手术后,所有患者均在输尿管内留置一根F5双J管,6周左右拔出。将F18或F20硅胶造瘘管1根放置于肾造瘘口,通常术后7 d后拔出。造瘘管拔出前复查X线,观察结石有无残留,以确定是否需要再次取石或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操作。

1.3 结 果

46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38例1针穿刺成功,手术中穿刺定位平均需花5 min,经皮肾镜通道的建立平均需花10 min,从穿刺点定位到经皮肾镜通道的建立平均需要15 min。手术中,28例患者通过输尿管镜18F通道实施操作,18例患者运用肾镜使用22F通道进行操作,1次取净结石40例,总取净率86.7%。经瘘管再行PCNL取石2例,2例结石未取净者均为鹿角状肾结石或多发性肾结石。均采用单通道完成取石。手术时间60~191 min,平均105 min。术中无大出血、无肝、脾、结肠、胸膜等周围器官的损伤而产生严重的并发症,手术后4~7 d将肾造瘘管拔出,肾造瘘管平均留置天数为(5±0.8)d,双J管留置1~3个月后拔除。

2 讨 论

临床中,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已被广泛使用,由于其疗效好、创伤小、术后恢复迅速。同时,手术过程中也有存在难点,穿刺路径、穿刺深度如何确定,穿刺通道如何安全迅速的建立,都是要严格掌握的。此外,如何建立穿刺通道是经皮肾镜手术成功的关键技术点。经皮肾镜取石手术取得成功是在1976年由Fernstrom和Johansson第一次报道,在治疗尿路结石的方面,经皮肾镜与输尿管镜术、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三者已成为现代尿结石的主要治疗方法,使传统开放手术的治疗方法得到彻底改变。

治疗中,穿刺引导方式主要为B超引导和X光引导。B超定位图像清晰度不如X线图像,对技术要求较高。B超引导要求操作者有较好的超声知识,但我们通过术前俯卧位CT平扫了解结石大小、位置、肾积水情况和肾脏与毗邻脏器解剖关系预先确定穿刺肾盏、皮肤穿剌点的体表皮肤投影线(纵轴),穿刺角度、深度。术中B超根据CT确定皮肤穿剌点、穿刺角度、深度,找到穿刺肾盏、在体表皮肤点穿刺过程中需持续B超监视,使经皮肾穿刺变得简单方便。穿刺成功后,进行逐步扩张,扩张过程要注意深度和角度,深度宁浅勿深,经手术前CT定位的角度和深度作为指引,使扩张的更精确、更可靠、安全。完成扩张后,若未能确定扩张是否到位,可选择保留导丝的同时,使用输尿管镜探查,一般斗能找到准确的通道,通过输尿管镜的指引,将外鞘置入通道中。

取石通道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取石的速度,而我们根据肾盂、肾盏程度扩张采用不同的操作通道,输尿管上段结石、无积液的鹿角状肾结石则采用18F的操作通道,使用9.8F输尿管镜配合EMS弹道碎石击碎结石。肾盂、肾盏扩张明显的肾盂结石、肾多发结石则采用22F的通道,使用18F肾镜配合配合EMS弹道碎石击碎结石,使碎石取石时间进一步减少。通道直径扩大,但因为是逐步挤压扩张,并不对肾脏的血管引起更多的损伤,经皮肾镜技术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对肾脏功能影响小,同时对肾皮质的损失较小,在减少孤立肾皮质的损伤方面,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并无明显优势。但不同意的操作通道的选择,对使用弹道碎石取石作为碎石手段,无积液的鹿角状肾结石使用9.8F输尿管镜配合EMS弹道碎石结石清除率更高。肾盂、肾盏扩张明显的肾盂结石、肾多发结石则采用22F的通道,但手术取石的速度明显增加。

经皮肾通道建立中引起肾周围器官如胸膜、肠、脾、肝、胰和血管损伤临床并不常见,但一旦发生损伤,后果严重,治疗非常被动,有时被迫中转开放手术。目前,大多数医师利用X线或B超引导下进行经皮肾镜取石术,但二者不能充分分辨肾周的解剖关系,对于肾周器官异常如肝大、巨脾、异位肾、肾后结肠、巨结肠等患者可造成并发症[3]。综上所述,使用术前CT扫描辅助经皮肾穿刺,由于熟悉肾盂肾盏结构、清楚结石位置,对实施穿刺肾盏和人体冠状面所形成角度的准确测量,对穿刺部位和进针角度有了详细规划,从而能提高穿刺的准确性,同时有效避免肾周器官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李逊,曾国华,吴开俊,等.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3,18(9):516-518.

[2] Dyer RB,Regan JD,Kavanagh PV,et al.Percutaneous nephrostomy with extensions of the technique: step by step[J].Radiographics, 2002,22(3):503-525.

[3] Matlaga BR,Shah OD,Zagoria RJ,et al.Computerized tomography guided access for percutaneous nephrostolithoto my[J].J Urol,2003, 170(1):45-47.

R445.1

B

1671-8194(2014)19-0134-02

猜你喜欢

肾盏石术肾镜
不同通道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研究进展
留置输尿管导管在部分无管化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的应用
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肾结石的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分析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迟发性出血的诊治体会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和微创经皮肾取石术治疗肾盏结石的效果对比
肾窦区囊肿的MSCT表现分析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与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1~2 cm肾盏结石的疗效比较
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大出血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及介入治疗
肾结核CT与DR静脉肾盂造影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