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牵正散汤治疗面神经炎与眼肌麻痹探讨

2014-01-24李卫东郝霄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14期
关键词:肌麻痹全蝎僵蚕

李卫东 郝霄波

牵正散汤治疗面神经炎与眼肌麻痹探讨

李卫东 郝霄波

中医学认为面瘫多由于人体正气不足 , 络脉空虚 , 风邪乘虚入中头面阳明脉络 , 使颜面一侧营卫不和 , 气血痹阻 , 经脉失养 , 肌肉弛缓不收而发病。《诸病源候论》指出 :“偏风口喁是体虚受风 ,风入于夹口之筋边 , 足阳明之筋 , 上夹于口 , 其筋偏虚 , 而风因乘之 , 使其经筋急而不调 , 令口喁僻也”。病起以风邪为主 , 风邪为六淫之首、百病之长 , 风邪入中经络 , 易与寒、热、痰等邪兼夹 , 故初期病邪在络 ,夹寒热之邪 , 分为风寒、风热两证 , 中期病邪深入 , 内居筋肉与痰湿相杂 , 风痰互结 , 流窜经络。若久治不愈 , 正气亏耗 , 气虚血瘀 , 颜面长期失去气血濡养则枯槁萎缩 , 难以恢复 ;若痰瘀不去 , 新血不生 , 则血虚不能濡养经脉、肌肉而成抽搐挛缩之内风之象。病不可截然分开 , 虚实可互相兼夹 , 外风与内风也常相互影响 , 外风可引动内风 , 内风亦可兼夹外风 , 故内外合邪、虚实兼夹为面瘫的病因病机特点。

牵正散汤 ;面神经炎 ;眼肌麻痹

本方治疗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三叉神经痛、偏头痛、眼肌麻痹、颞颌关节紊乱症等属于风痰阻络者 , 若病属初起 ,可加羌活、防风以祛风化痰 ;抽掣较重 , 可加蜈蚣、地龙以通络止痉 ;血虚者 , 可加当归、鸡血藤以养血祛风。如气虚血瘀或肝风内动引起的口眼喎斜或半身不遂者 , 忌用本方。方中附子、全蝎有毒 , 用量既不宜过大 , 亦不应长期服用。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牵正散汤组成 白附子 20 g、白僵蚕 30 g、全蝎各等分 (各 100 g)。附方 :全蝎 100 g, 蜈蚣 100 g, 功效 :熄风止痉。主治 :痉厥。症见四肢抽搐 , 角弓反张属于风痰阻于经络者。对顽固性头痛、关节痛属于风痰阻于经络者 , 亦有良好的疗效。止痉散与牵正汤比较 , 减白附子、僵蚕而增蜈蚣。蜈蚣辛温有毒 , 性善走窜 , 截风定搐 , 为祛风止痉之要药 , 与全蝎相配 , 则息风止痉之效更显 ;而牵正散汤祛风化痰之力较显著。

1. 2 疗效标准 中医症状判断标准 ;运用要点 :口眼歪斜 ,患侧面部麻木 , 苔白脉弦。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三叉神经痛、偏头痛、眼肌麻痹、颞颌关节紊乱症等属于风痰阻络者 , 可用本方治之。

1. 3 治疗方法 中风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别。本方所治为风中经络证 , 系因风痰阻于头面经络所致。足阳明之脉挟口环唇 , 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阳明内蓄痰浊 , 太阳外中于风 , 风痰阻滞于头面经络 , 则经遂不利 , 筋肉失养 , 故“不用”而驰缓;无邪之外 , 气血尚能运行相对而急 , 缓者为急着牵引 ,致口眼喎斜。

2 结果

症见四肢抽搐 , 角弓反张属于风痰阻于经络者。对顽固性头痛、关节痛属于风痰阻于经络者 , 亦有良好的疗效。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面瘫多由于人体正气不足 , 络脉空虚 , 风邪乘虚入中头面阳明脉络 , 使颜面一侧营卫不和 , 气血痹阻 ,经脉失养 , 肌肉弛缓不收而发病[1]。本方主治 :痉厥。症见四肢抽搐 , 角弓反张属于风痰阻于经络者。对顽固性头痛、关节痛属于风痰阻于经络者 , 亦有良好的疗效。止痉散与牵正汤比较 , 减白附子、僵蚕而增蜈蚣。蜈蚣辛温有毒 , 性善走窜 , 截风定搐 , 为祛风止痉之要药 , 与全蝎相配 , 则息风止痉之效更显 ;而牵正散汤祛风化痰之力较显著。 中风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别。本方所治为风中经络证 , 系因风痰阻于头面经络所致。足阳明之脉挟口环唇 , 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阳明内蓄痰浊 , 太阳外中于风 , 风痰阻滞于头面经络 ,则经遂不利 , 筋肉失养 , 故“不用”而驰缓 ;无邪之外 , 气血尚能运行相对而急 , 缓者为急着牵引 , 致口眼喎斜。附方 :全蝎 100 g、蜈蚣 100 g, 功效 :熄风止痉。主治 :痉厥。症见四肢抽搐 , 角弓反张属于风痰阻于经络者。对顽固性头痛、关节痛属于风痰阻于经络者 , 亦有良好的疗效。止痉散与牵正汤比较 , 减白附子、僵蚕而增蜈蚣。蜈蚣辛温有毒 , 性善走窜 , 截风定搐 , 为祛风止痉之要药 , 与全蝎相配 , 则息风止痉之效更显。本方治疗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三叉神经痛、偏头痛、眼肌麻痹、颞颌关节紊乱症等属于风痰阻络者 , 若病属初起 , 可加羌活、防风以祛风化痰 ;抽掣较重 , 可加蜈蚣、地龙以通络止痉 ;血虚者 , 可加当归、鸡血藤以养血祛风。如气虚血瘀或肝风内动引起的口眼喎斜或半身不遂者 ,忌用本方。即《金贵要略》所谓 :“气邪反缓 , 正气即急 , 正气引邪 , 即是此意[2]。治疗之法 , 宜祛风痰 , 通经络 , 以定痉止掣。方中以白附子为君 , 因其辛散入足阳明胃经 , 善走头面 ,长于祛头面之风而致痉 , 并兼有燥湿化痰之功。僵蚕、全蝎搜筋脉之风痰 , 善能解痉 , 其中全蝎长于通络 , 为定风止掣之要药 ;僵蚕并能化痰散结。二者共为臣药。三药合用 , 相辅相成 , 善逐络中之风痰以解痉。诚如费伯雄所言 :“三药直走内络 , 祛风化痰极为得力”。至于热酒调服 , 乃取其性升善走 , 能引药速达病所 , 为方之佐使。全方药虽四味 , 但力专势雄 , 使风去痰消 , 经络通畅 , 诸症可愈。

[1]何绍奇 .现代中医内科学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 , 1991: 449-450.

[2]钱德全 .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最佳穴位和手法的筛选 ,江苏中医杂志 , 1986,7(3):20.

2014-04-08]

454000 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 (李卫东 );河南省焦作市精神病院 (郝霄波 )

猜你喜欢

肌麻痹全蝎僵蚕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不同重量僵蚕总灰分含量的比较研究
不同弹性蛋白酶酶活力条件下野生与养殖全蝎活性成分含量及体外抗肿瘤实验的对比研究
规模化养殖中降低僵蚕灰分含量的方法
血管病相关性眼肌麻痹病因的研究进展
僵蚕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的优化
全蝎化学成分的研究
全蝎药材市场流通现状调查及展望△
神经科疾病与眼外肌麻痹的临床分析
以眼肌麻痹为唯一或主要表现的脑干梗死临床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