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仔猪流行性腹泻的病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2014-01-24王廷丰

浙江畜牧兽医 2014年4期
关键词:肠绒毛产仔周龄

王廷丰

(杭州萧山区畜牧兽医局 311203)

仔猪流行性腹泻多由病毒引起,以腹泻仔猪的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多发于寒冷季节。如果饲养场(户)不提前预防,一旦爆发,将难以控制,可给养猪场(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1 发病特点

近年来该病流行范围很广,1 周龄内患猪发病治愈率很低,死亡率可高达85%~100%。

剖检病死仔猪,可见肾脏出血,肾盂有黄色微粒损伤,眼观变化仅限于小肠扩张,充满黄色液体,肠系膜充血,淋巴结水肿,肠绒毛萎缩。组织学变化,可见空肠段上皮细胞形成空泡和表皮脱落,肠绒毛显著萎缩。

1 周龄内死亡仔猪主要呈机体脱水,治疗效果不佳。

2 发病原因

一是引起腹泻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PED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BoV(博卡病毒)、PCV2(猪圆环病毒2 型)、KobuV(嵴病毒)、PRV(伪狂犬病毒)、TGEV(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等。尤以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在众多病原中最难控制,原因是该病毒可通过母猪乳汁感染乳猪。

二是营养因素。饲料中营养成分不平衡,劣质饲料或有霉烂变质等,均可引起或诱发仔猪流行性腹泻病。

三是饲养管理因素。环境卫生管理和母猪饲养、保健管理不善等,导致母、仔体质减弱,极易诱发该病。

四是仔猪自身免疫系统、体温调节系统、消化系统等尚未发育健全,对外界应激非常敏感,一旦有变均可引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而引发该病。

五是初生仔猪因消化器官尚未发育完善,容积小,机能弱,胃肠道的生态平衡比较脆弱,容易发生消化道感染,尤其在母乳缺乏或乳汁过浓情况下,极易诱发该病。

3 防控措施

据资料报道,仔猪出生后发生腹泻等疾病,60%的病原体来自于母猪,40%来自外界环境。因此,防止仔猪出生后腹泻,首要目标是母猪。保健预防好母猪,是控制仔猪流行性腹泻最有效措施。

3.1 加强管理 母猪产仔舍一定要做到“全进全出”,清洁卫生,保温干燥,通风换气,光照充足,严格实行消毒制度。特别要注重妊娠母猪的中、后期饲养和管理。

3.2 免疫接种 母猪产仔前40 d 与25 d 各免疫接种1 次猪病毒性腹泻三联活疫苗(流行性腹泻病,传染性胃肠炎病和轮状病毒病),每头每次肌注2头份。7 d 后产生免疫力,保护期达6 个月,仔猪出生后哺吃初乳,可获得30 d 的被动免疫保护。种猪群在配种前一定要按照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接种好猪瘟、口蹄疫、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乙型脑炎等疫苗。

3.3 保健预防 母猪进产仔舍前,先用32℃左右温水清洗全身,然后带猪消毒,再进入产床待产。母猪产前与产后各1 周要认真做好保健预防工作,以清除母猪体内隐形感染的各种病原体,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防止母猪产前便秘,预防产后发生子宫内膜炎,阴道炎及乳房炎等。确保母猪顺利产仔,保护初生仔猪健康安全。

3.4 隔离措施 发病期间,猪场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设置专门的隔离舍,一旦发现腹泻病例,应及时将发病仔猪转移至隔离舍饲养,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3.5 对症治疗 对发病仔猪应及时采取对症治疗,优先选用口服补液盐,维持仔猪机体电解质平衡,一般可腹腔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和5%碳酸氢钠各5 mL,以补充机体水分,防止酸中毒。

猜你喜欢

肠绒毛产仔周龄
初生麋鹿小肠的组织学研究※
鹅生长发育过程中小肠绒毛形态发育的扫描电镜观察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研究
藏羚羊开始一年一度大规模迁徙产仔
AC34单丁/丙酸甘油酯在家禽饲料中的应用效果
一种圆桶式狐、貉产仔箱的应用与推广
宁都黄公鸡睾丸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的回归与主成分分析
侧流暗场成像技术观察内毒素休克兔小肠绒毛与舌下微循环改变*
月相影响奶牛产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