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脑放疗同步替莫唑胺化疗治疗脑转移瘤

2014-01-22陈雁秋容景瑜黄景彬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4年2期
关键词:莫唑胺全脑毒副

陈雁秋,林 清,容景瑜,黄景彬,陈 洁

(佛山市顺德区中医院,广东佛山528300)

全脑放疗同步替莫唑胺化疗治疗脑转移瘤

陈雁秋,林 清,容景瑜,黄景彬,陈 洁

(佛山市顺德区中医院,广东佛山528300)

目的 分析脑转移瘤患者采用全脑放疗同步替莫唑胺化疗的效果。方法 45例脑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进行全脑放疗治疗;试验组(2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替莫唑胺进行同步化疗。结果 试验组:完全缓解16例(64.0%)、部分缓解7例(28.0%)、无效2例(8.0%),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完全缓解10例(50.0%)、部分缓解5例(25.0%)、无效5例(25.0%),治疗有效率为75.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位生存时间为9.5个月,对照组为5.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严重毒副反应。结论 全脑放疗同步替莫唑胺化疗治疗脑转移瘤安全有效。

脑转移瘤;全脑放疗;替莫唑胺

肺癌脑转移的发生率非常高,同时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对患者进行治疗的目的主要是减轻痛苦,延长生存时间,进而改善神经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我院在2009年10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对收治的脑转移瘤患者采用口服替莫唑胺同步全脑放疗和单纯进行全脑放疗进行对比,现将有关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组脑转移瘤患者4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试验组:男18例,女7例;年龄30~70(56.2±5.7)岁;单个病灶患者10例,2个病灶患者6例,3个病灶患者5例,4个病灶患者4例。对照组:男5例,女15例;年龄32~69(54.2 ±5.1)岁;单个病灶患者8例,2个病灶患者4例,3个病灶患者6例,4个病灶患者2例。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瓦里安高能直线加速器6 MV高能X线对患者进行全脑放疗,DT 3 000 cGy,300 cGy/次,分10次,2周完成。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患者使用替莫唑胺,与放疗同时开始,100 mg·m-2·d-1,每天1次,每周5次,连用2周。28 d为1周期。下周期开始替莫唑胺150 mg·m-2·d-1,每天1次,连用5 d。共化疗2周期。化疗期间每周复查血常规,白细胞减少者予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同时根据病情适当使用甘露醇及地塞米松减轻脑水肿。

1.3 治疗效果的评价方法 根据WHO的疗效评定标准[2]:完全缓解,肿瘤完全消失时间>4周,没有新的病灶出现;部分缓解,肿瘤消退>50.0%,维持时间>4周,没有新的病灶出现;无变化,肿瘤消退 <50.0%;病变进展,肿瘤增大>25.0%或者出现新的病灶。后两者均按无效计算。毒副反应按照WHO的标准划分为0~Ⅳ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5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数据用±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试验组:完全缓解16例(64.0%)、部分缓解7例(28.0%)、无效2例(8.0%),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完全缓解10例(50.0%)、部分缓解5例(25.0%)、无效5例(25.0%),治疗有效率为75.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位生存时间为9.5个月,对照组为5.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毒副反应 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毒副反应。2组共6例患者出现头痛症状,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例,对患者进行脱水治疗以后,症状好转;7例患者出现呕吐和恶心的症状,其中对照组4例,试验组3例,对患者进行脱水和护胃等处理后症状得到缓解。2组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在临床上比较常见[3]。脑转移是肿瘤已经进入到晚期阶段重要提示,预后非常差,中位生存时间多为3~5个月。因为对晚期肿瘤患者进行手术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很多患者不能耐受手术,大多数的药物也很难透过血脑屏障,因此对脑转移进行放化疗结合的综合治疗是最好的治疗方案。口服替莫唑胺的生物利用度非常高,能够很好的透过血脑屏障,并且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浓度非常高,而毒副反应也相对较轻[4]。口服替莫唑胺同步放疗治疗脑转移瘤,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对局部复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使得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得到延长,毒副反应也可耐受。总之,全脑放疗同步替莫唑胺化疗治疗脑转移瘤安全有效。

[1] 狄淬砺,马晓东,许百男,等.放疗同步替莫唑胺化疗治疗恶性胶质瘤临床观察[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0,31(6):551-552,554.

[2] 傅浩,杨灵,万林林.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的临床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0,10(4):8-10.

[3] 胡广原,梅齐,刘灿,等.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的疗效观察[J].实用肿瘤杂志,2010,25(6):653-656.

[4] 梁惠,董士丽.国内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0,18(12): 2345-2348.

10.3969/j.issn.1673-5412.2014.02.028

R739.41;R730.58

B

1673-5412(2014)02-0166-02

陈雁秋(1978-),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肿瘤放疗工作。

2013-04-07)

猜你喜欢

莫唑胺全脑毒副
全脑CT灌注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
白花丹素调节MEK/ERK通路增加脑胶质瘤U87细胞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研究
大剂量MTX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毒副反应分析
全脑开发
miR-145-5p靶向抑制RAD18表达调控替莫唑胺对脑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SmartKey脑力空间组织的全脑开发体验课开课
胸苷酸合成酶变化与结直肠癌5-氟尿嘧啶化疗敏感性及毒副反应的关系
间隙连接蛋白Connexin 43介导的胶质瘤替莫唑胺耐药研究进展
Survivin对体外培养胶质瘤细胞U251替莫唑胺敏感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