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独秀的青年观论析

2013-12-26于锦秀刘芳

学理论·中 2013年11期
关键词:新青年陈独秀

于锦秀 刘芳

摘 要:陈独秀的青年观是陈独秀对于青年和青年问题的总的观点和看法。陈独秀的青年观产生于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风云变幻、救亡图存的时代。他大声向青年疾呼要做新青年,号召青年在社会变革中发挥积极作用。他的青年观对当今青年的发展仍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他倡导的追求民主和科学的理念,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依旧是当今青年行为的向导。

关键词:陈独秀;新青年;青年观

中图分类号:B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2-0055-02

陈独秀的青年观是陈独秀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而形成的关于青年和青年问题的观点和看法。他密切关注着我国青年的现状,认识青年的特点,把握青年运动的规律,提出了培养教育青年以及推动青年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观点,并以自己独具远见的思想和才华创办了《新青年》,吸引了一代青年并对其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陈独秀青年观形成的国内外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各国经过工业革命的洗礼,国力大大增强。新兴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在社会领域的各个方面都出现了空前的活跃,这样的国际环境对陈独秀以及我国青年思想的启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国内方面,我国从鸦片战争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广大人民生活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在中国风云变幻、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和历史环境下,陈独秀产生了强烈的救国救民意识,以满腔的热情投入中国革命的洪流中,在革命实践的过程中认识到青年所特有的革命热情,在领导青年运动的过程中总结了青年运动的初步经验,形成了丰富的青年思想。

二、陈独秀青年观的主要内容

(一)青年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青年是人生最宝贵时期,是人类社会“新鲜活泼”之群体。在陈独秀的青年思想中不乏对青年的赞美和对青年存在价值的高度评价。他在《敬告青年》中,用最生动的比喻来赞美朝气蓬勃的青年:“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不仅如此,他还从进化论的角度进一步论证了青年对于整个社会的价值,指出青年对于社会就像是人身上新鲜活泼的细胞,“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忘”。由此看出陈独秀把国家民族的希望寄托在青年一代身上,希望青年可以凭自身的才智和能力奋起除去社会的“陈腐朽败分子”,来实现青年的社会存在价值和责任。陈独秀对青年的特点以及青年对于社会的价值的评价,充分体现了他对青年的肯定和殷切期望。

其次,社会是青年的,救亡图存的希望寄托在有觉醒的青年身上,社会的未来掌握在青年手中。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论证了“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在他看来,未来社会或昌盛或消亡就在于新鲜活泼、朝气蓬勃的青年能否自觉去奋斗。在《青年们应该怎样做》一文中他指出从戊戌变法以来,“在社会上奔走呼号的,不过是少数青年学生”,而其他社会阶级都处在一种“睡眠”的状态。陈独秀分析了青年们所具备的特点,认为青年一方面“阶级性不坚固”,但另一方面却“比任何阶级都易于倾向革命”,因此青年学生身上所肩负的职责在于首先唤醒各个阶级,然后再做各个阶级之间的有力的锁链,以便在革命之时结成国民联合战线。正因为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中,只有青年学生是比较觉醒的,所以陈独秀让青年明确自身肩负的重大责任,不自弃不自恃,在革命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把旧青年改造成新青年

首先,改变青年“病夫”的体质。在陈独秀看来,我们国家之所以衰落贫困被帝国主义随意践踏侵略,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而“抵抗力之薄弱,为最深最大之病根”。他指出日本能称霸亚洲是因为他们有着体魄强健、意志顽狠、信赖本能、顺性率真的兽性。与日本青年相反,我国受教育的青年们,体质却如“病夫”一样柔弱。由此陈独秀发出感慨:“以如此心身薄弱之国民,将何以任重而致远乎?”他担忧青年“他日而未军人,焉能戮力疆场,百战不屈也”?因此要求青年要从生理上改变“病夫”的体质,成为健壮活泼的新青年,进而使整个国民进取有为。陈独秀特别指出,对于青年来说,健全的思想和健全的身体应同时并重,他十分重视青年的体质和体育锻炼,认为只有青年体质强健、健康活泼,才能促进国民进取和社会进步。

其次,头脑中斩尽腐朽思想,成为思想健全的新青年。陈独秀指出,青年在生理上具备了成为新青年的资格之后,在心理上也应成为具备健全思想的新青年。他认为新青年应该具备六条标准,其一是“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主张每个人要有自主权和独立自由的人格,这也是陈独秀最看重的一条标准;其二是“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他号召青年要与时俱进,切勿故步自封;其三是“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主张只要有一息尚存,青年就应该在前进的路上排除万难,在社会中勇于冒险奋斗不止;其四是“世界的而非锁国的”,陈独秀认为,要让自己的国家立足于世界之林,就需要本国国民有开放的视野和认识世界的智识,而不能闭门造车,故步自封;其五是“实利的而非虚文的”,他要求青年对现实生活无利的一切虚文空想“吐弃殆尽”,去做有利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事情;其六是“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号召青年崇尚科学与民主。由此看出,陈独秀寄希望于广大青年,希望青年能够斩尽头脑中腐朽的思想,成为思想健全的新青年,从而承担起救国救民的使命。

再次,不仅追求个人幸福,而且在社会上要留下永远生命。陈独秀指出:“人之生也,求幸福而避痛苦,乃当然之天则”,对于青年的人生幸福问题,他在《新青年》中概括了五种幸福观念,并把它作为青年们的正当信仰。但如果青年把幸福同做官发财混为一谈,认为升官发财是为幸福享乐,那不仅仅是危害个人,而且对国家社会也无益。陈独秀要求青年追求个人幸福需要去除做官发财的思想,还教育青年在追求个人幸福的同时还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他告诉青年虽然人的生命长度是有限的,但这并不是真生命,而为国家和社会接续奋斗,为后人创造幸福才算是永远不朽的真生命。陈独秀要求青年斩尽头脑中做官发财的思想,真正的去追求个人的幸福,号召青年做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人,在社会上留下永远生命,为青年发展指引了方向。

(三)用新教育培养新青年,号召青年以百分之百的力量投入民族民主的斗争

首先,用新教育培养新青年。陈独秀向来重视中国的教育事业,注重对青年的培养。为了唤醒和培养教育青年,他创办了《新青年》,用新思想启发青年,并针对我国的教育现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他认为应用新教育培养新青年,进而提高整个国民的素质。陈独秀主张的新教育主要包括,改变以往灌输主义的传统学习法,采用适合学生特点、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启发式教学法;强调新教育注重对社会的改良,而不在于去成就个人的伟大;要求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成为思想健全的青年,还要求学生注重发展体育成为身体也健全的新青年。此外,陈独秀对于教育与社会相分离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要求开放学校图书馆,使人人都能获得增进知识的机会,以增强文化的普及效力。这样能够使教育与社会相结合,也使文化得以普及于全国人民。可以说,陈独秀的教育观点促进了近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启蒙和教育了一批进步青年,有利于国家的救亡图存。

其次,引导学生投入火热的斗争,改造社会。陈独秀在革命实践过程中深刻认识到青年对于革命对于国家未来的重要作用。在马克思主义纪念大会上,他号召青年们“宁可以少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不可不多干马克思革命的运动”。要求青年不仅要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学说,更要将学说运用到实际去活动,去干社会的革命,投身于火热的革命斗争来实现改造社会。在革命过程中陈独秀认识到,能够完成反帝反封建这一国民任务的只有工农阶级,而在当时社会上奔走觉醒的只有少数青年学生。因此,他要求青年明确自身肩负的去唤醒有战斗力的工农阶级这一重大责任,宣传动员组织他们结成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去对抗共同的敌人。陈独秀号召青年学生“无保留的以百分之百的力量参加一切民主民族的斗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到实际中去活动,真正去干社会的革命,这样我们的国家、民族才有希望。

三、陈独秀青年观的现实意义

陈独秀的青年观深刻阐述了青年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他的思想中可以看出他是如何地关爱、帮助、指导青年,在当时深刻影响了一代青年的发展。尽管这些思想还存在一些缺憾与局限,但对于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以及中国革命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全国五十多个党员,绝大多数都是受陈独秀影响的青年学生,这可以看出陈独秀思想的影响力。

当今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陈独秀的青年观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对党、国家、政府而言,要关爱青年,促进青年健康成长,引导青年投身现代化建设的大潮,多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陈独秀透彻的分析了青年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主张用适合青年发展的新教育培养青年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重视青年的作用,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青年,并引导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潮流中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对陈独秀青年观的继承和发展。在培养青年、促进青年作用发挥方面,政府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创设一个有利于青年健康成长、发挥作用的大环境,使其具有健全的思想和体魄,正确地面对现实,多做有利于社会的事情,政府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对青年而言,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与时俱进,投身国家建设、社会发展之中,做出自己的贡献。陈独秀要求青年成为新青年,具有独立自主的人格、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科学民主理念,积极进取、乐于奉献、务实开放,在追求个人幸福的同时心系祖国与社会。他的这些思想对于指导青年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当代青年应坚持德育智育并重发展,成为思想和身体健全的人,努力学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无保留的以百分之百的智慧和力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独立自主的承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使命,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成为新时代的新青年,勇于拼搏进取,在追求个人幸福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生力量,让青春焕发出绚丽光彩。

参考文献:

[1]陈独秀.陈独秀文章选编:上,中,下[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

(责任编辑:许广东)

猜你喜欢

新青年陈独秀
陈独秀的三位夫人
陈独秀之妻:我生君已老
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新青年》在济南的传播及影响分析
《新青年》(珍情)读者意见调查表
从批评者到“同路人”:五四前《学灯》对《新青年》态度的转变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钱玄同与刘半农炒作《新青年》
陈独秀为何玩失踪
陈独秀的收与不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