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效果探讨

2013-12-11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24期
关键词:通率死亡率溶栓

江西省萍乡矿业集团总医院,江西 萍乡 33700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为危重症,容易引发猝死、心力衰竭。发生AMI之后,应当及早予以规范再灌注治疗以控制病情,静脉溶栓治疗便是主要再灌注治疗途径,规范溶栓治疗可促使冠状动脉由闭塞状态转为再通,纠正心肌缺血,改善预后效果[1]。本次研究对105例AMI患者予以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0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男性59例,女性46例;年龄39~78岁,平均年龄(57.1±8.1)岁。其中就诊时发病6h以内患者共60例,发病6h以上45例。全组患者梗死部位:侧壁17例、下壁26例,前间壁25例,前壁37例。所有患者均持续胸痛半小时以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未见缓解,经检查无溶栓药物禁忌症,适合接受溶栓治疗。

1.2 方法 入院后予以病情评价和生化检测,立即低流量供氧,予以全面心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检测及心电监护,规范行血小板计数、心电图检查。100ml生理盐水+150万U尿激酶半小时静滴完毕,之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2次/d,连续治疗3d;入院后即刻嚼服300mg阿司匹林及顿服氯吡格雷300mg,第二天起将阿司匹林剂量改为100mg/d,氯吡格雷剂量改为75mg/d[2]。

1.3 数据处理 本次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0例发病6h以内患者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再通率81.7%,出血率3.3%,死亡率0%;发病6h以上45例患者经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再通率46.7%,出血率6.7%,死亡率8.9%,发病6h以内患者再通率高于发病6h以上患者,且出血率及死亡率低于发病6h以上患者(P<0.05)。发病6h以内患者2例均为轻度牙龈出血,6h以上3例出血患者中2例牙龈出血,1例咯血,均为轻度出血。具体的溶栓治疗冠状动脉再通、出血及死亡情况见表1。

3 讨论

AMI的产生与冠状动脉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破裂相关,此种状况下的冠状动脉内皮会受到破坏,聚集物质释放、激活血小板最终引发血栓,还可引发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和闭塞现象。多数的AMI患者会有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也有的患者形成血栓后因局部纤维蛋白溶解作用而消失。介入治疗是当前AMI临床最有效的控制途径,溶栓治疗是仅次于介入治疗的重要治疗途径[3]。

表1 患者冠状动脉再通、出血及死亡情况对比

静脉溶栓治疗当前简单便捷、安全有效的AMI治疗方式,由于我国基层医院并没有实施介入治疗的条件,静脉溶栓疗法就更显得重要。此种疗法可充分激活纤维酶原,促使含纤维蛋白的血栓发生溶解作用,最终使闭塞和狭窄血管再通。本次研究对105例AMI患者予以静脉溶栓治疗,60例发病6h以内患者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再通率81.7%,出血率3.3%,死亡率0%;发病6h以上45例患者经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再通率46.7%,出血率6.7%,死亡率8.9%,溶栓治疗效果显著。

本次研究中所用的尿激酶是人尿液中提取所得的一种蛋白水解酶物质,还可通过人肾细胞培养液提取所得或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取,没有抗原性质[4],治疗过程中不会出现过敏反应,安全有效,国内临床尤其是基层医院可推广静脉溶栓治疗AMI。

[1] 陈健.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介入治疗与直接介入治疗的对比研究[J].重庆医学,2012,41(3):295-296.

[2] 金元玖,李正信,金龙哲等.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患者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2):3678-3680.

[3] 钱德芳.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9):1815-1816.

[4] 刘文辞,刘慧敏.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成功与未行溶栓患者的心功能及左室重构变化分析[J].山东医药,2011,51(45):102-103.

猜你喜欢

通率死亡率溶栓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早期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
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近期及远期康复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