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健胃止痛颗粒治疗66例小儿功能性腹痛疗效观察

2013-12-11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24期
关键词:肠系膜腹痛功能性

山东省寿光市中医院,山东 寿光 62700

腹痛为小儿常见临床症状之一,而功能性腹痛比例占腹痛的50~70%。功能性腹痛临床表现以脐周反复发作的疼痛为主,有症状突出、体征不显、病因复杂的特点。目前西医对本病尚无特异性治疗,而中医药对功能性腹痛的治疗及其症状的改善有着独特优势。本文就运用院内制剂小儿健胃止痛颗粒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病例均来自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自寿光市中医医院儿科门诊,共收集整理小儿功能性腹痛病例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60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儿童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的诊断标准[1]制定儿童功能性腹痛诊断标准。患儿具备间歇性或持续性腹痛;未达到其他功能性胃肠病(FGID)的诊断标准;不能以炎症、解剖、代谢或肿瘤解释患儿症状;至少每周检测1次,时间至少2个月方可诊断等条件。中医诊断与辨证标准,参照1994年5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诊断疗效标准》及第五版《中医儿科学》腹痛篇。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服用小儿健胃止痛颗粒(清半夏6g,陈皮9g,厚朴6g,醋元胡9g,连翘12g,炒鸡内金15g,砂仁6g,苍术6g,神曲9g,徐长卿6g。)每袋15g,2~6岁儿童,1次半袋,1日3次;7~9岁儿童,1次1袋,1日2次;10~12岁儿童,1次2包,1日2次。对照组口服妈咪爱,腹痛发作时给予654-2片、庆大霉素普鲁卡因VB12颗粒对症处理。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随访3个月。同时两组均需科学生活习惯、注意饮食、情志调节,预防感染。

1.4 观察指标

1.4.1 胃动力学超声检测 受检患儿空腹8小时,检查时饮温开水250ml,测定胃内残存量50%所需时间(T1/2)及1分钟胃蠕动次数。分别于治疗前后行胃动力超声检查,两组患儿治疗前胃排空时间及胃蠕动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4.2 彩超下肠系膜淋巴结消退情况 治疗前后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腹腔淋巴结,并记录其大小、数量。两组患儿治疗前肠系膜淋巴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5 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腹痛症状消失,胃排空时间及蠕动波正常,肠系膜淋巴结消退,随访3个月腹痛无复发。有效:腹痛症状好转,发作次数减少,胃排空及蠕动波改善,肠系膜淋巴结减少或减小;无效:腹痛症状、发作次数仍无明显改变,胃排空及蠕动波仍异常,肠系膜淋巴结无改善。

1.6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胃排空时间比较 由表1可知,两组患儿胃排空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表1 胃内残存量50%所需时间

2.2 治疗前后胃蠕动次数比较 由表2可知,两组患儿胃蠕动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表2 治疗前后胃蠕动次数比较

2.3 肠系膜淋巴结改善情况 由表3可知,两组肠系膜淋巴结消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表3 两组治疗后淋巴结消散情况比较

2.4 总疗效比较 由表4可知,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3.9%,对照组总有效率7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表4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3 讨论

小儿功能性腹痛多发生于2~12岁儿童,学龄前儿童最为多见,女孩发病多于男孩。其病程在2个月以上,发作严重时可影响小儿正常的活动,而在发作间歇期表现正常。现代医学对于功能性腹痛发病机制的认识尚不明确,常与胃肠动力功能失调、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心理因素、内脏高敏感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2]等因素相关。西医对本病发作期多主张解痉止痛;缓解期多选用调节植物神经类药物,但在治疗中有效的药物或治疗措施并不多。

功能性腹痛属中医“腹痛”范围。汪受传[3]提出腹痛病变脏腑主要在脾和六腑,其共同的病理变化为气滞。小儿生理特点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常不足,稍有饮食不慎、护理不当,便会出现脾胃病症;易于为内外之邪侵袭,若腹内脏腑、经脉,外伤寒热暑湿,内伤饮食积滞,或虚寒内生,或情志不遂,均可损伤脾胃,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腑气不通,经脉失养,气机不畅而发生腹痛。又六腑以通为顺,故治疗小儿腹痛当以健脾(胃)理气止痛为要。小儿健胃止痛颗粒中,徐长卿、苍术为君药,旨在健脾止痛,理气和胃;陈皮、半夏、厚朴为臣药,既可以辅助君药健脾和胃,理气止痛,又可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砂仁、元胡、神曲为佐药,共奏健脾消食,活血消瘀,理气止痛之功;连翘、鸡内金为佐药,二药合用,不仅可疏风散邪,给邪气以出路,引邪达表而解,又可减缓诸药温燥之性。诸药合用药效相符,功能互补,共奏健脾益胃、理气止痛之功。

通过临床疗效观察,治疗组在改善小儿胃动力及肠系膜淋巴结客观检查指标及总临床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说明小儿健胃止痛颗粒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等,在改善腹痛临床症状、胃肠功能、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及减少腹痛发作等方面疗效确切。在使用小儿健胃止痛颗粒的过程中发现,小儿健胃止痛颗粒味不苦,服用方便,小儿易于接受,依从性好,且能显著改善患儿食欲,其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1] 陈洁.小儿功能性胃肠疾病[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22(1):1-3.

[2] 程小玲.幽门螺杆菌感染致小儿再发性腹痛探讨[J].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4,18(4):430.

[3] 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25.

猜你喜欢

肠系膜腹痛功能性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差异化功能性纤维研究进展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排卵后腹痛,别大意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特发性腹痛一例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以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为轴心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