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黄橘味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0例

2013-12-11宋梅兰

中医研究 2013年11期
关键词:宣肺平喘麻黄

宋梅兰

(甘肃省中医院白银分院,甘肃白银7309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本病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西医治疗主要是低流量低浓度吸氧、抗生素控制感染、运用支气管舒张药和糖皮质激素、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2011年1月—2013年1月,笔者采用麻黄橘味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0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室收治的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0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52~86岁;病程最长者35 a,最短者7 a;使用糖皮质激素23例。对照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55~81岁;病程最长者30 a,最短者8 a;使用糖皮质激素23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实用内科学》[1]的标准。症状:慢性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喘息以及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体征:缩唇呼吸,口唇发绀,桶状胸,触觉语颤减弱,肺部叩诊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肝浊音界下移,肺部听诊呼吸音减弱,呼气时间延长,可闻及干、湿性啰音。肺功能检查:FEV1/FVC<70%,FEV1<80%,肺总量、功能残气量和残气量增高,肺活量减低,残总比增高,一氧化碳弥散量降低等。胸部X线检查:肺纹理增多、紊乱或稀疏等非特征性改变,或肺气肿改变。合并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痰培养可检出病原菌。

2.2 中医诊断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①以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②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疾病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③呈桶状胸,叩诊胸部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肝浊音界下移,肺呼吸音减低,可闻及干、湿性啰音,或哮鸣音,或肝肿大,下肢浮肿,颈静脉怒张。④合并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必要时查血钾、钠,二氧化碳及X线胸部摄片,心电图,心、肺功能测定,血气分析等。

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抗感染、缓解支气管痉挛等药物治疗,部分重症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抗菌素的种类根据痰培养及药敏选用,依据血药浓度、半衰期、浓度依赖等特点,1 d 1~3次,静脉滴注。氨茶碱0.25 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喘息减轻后改为茶碱缓释片,0.1 g/次,每12 h 1次,口服。重症患者同时给予甲强龙8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1 d 1次,3~5 d减至40 mg静脉注射,1 d 1次,根据喘息症状,尽量在1周内及时撤药;无法撤药时,予泼尼松口服,30 mg/次,顿服,每周减量5 mg,减完为止。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麻黄橘味汤,药物组成:炙麻黄 10 g,陈皮 10 g,五味子 6 g,杏仁 10 g,茯苓15 g,白术 10 g,苏子 9 g,瓜蒌 15 g,桔梗 10 g,当归9 g,前胡 12 g,白扁豆 15 g,鸡内金 15 g,炒麦芽15 g,炙甘草9 g。水煎,分2次饭后温服,1 d 1剂。

两组均以2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以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5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喘息及其他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好转:喘息及其他症状好转,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未愈:主症未改善或恶化者。

6 结果

6.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26,P <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6.2 两组治疗后激素撤药时间对比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激素撤药时间对比

7 病案举例

患者,男,63岁,2012年11月23日初诊。主诉:反复咳嗽、咯痰、喘息9 a,加重3 d。现症:神志清,精神差,半卧位,口唇轻度紫绀,咳嗽,咳大量白色泡沫样黏痰,气喘,不能完全平卧,胸闷气短,纳差,小便量略少,大便正常,舌质淡,苔薄白,脉浮数。患者既往有40 a吸烟史。T36.2 ℃,P100次/min,R23次/min,BP136/70 mm Hg(1 mm Hg=0.133 kPa)。体格检查:胸廓呈桶状,语颤减弱,叩诊呈过清音,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大量喘鸣音及中等量湿啰音,心界无扩大,心率100次/min,律不齐,偶可闻及早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双下肢轻微水肿。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透光度增强。肺功能FEV1:52%,FEV1/FVC:50%。动脉血气:pH 7.36,PO250 mm Hg,PCO262 mm Hg,HCO-333.2 mmoL/L。心电图:肺性P波。西医诊断: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②慢性呼吸衰竭(Ⅱ型)。中医诊断:喘证,证属风寒外袭。治宜:宣肺止咳,化痰平喘。给予麻黄橘味汤加味治疗。药物组成:炙麻黄10 g,陈皮 10 g,五味子 6 g,杏仁10 g,茯苓 15 g,白术 10 g,苏子 9 g,半夏 9 g,白芥子 6 g,瓜蒌 15 g,桔梗 10 g,当归 9 g,前胡 12 g,白扁豆 15 g,鸡内金15 g,炒麦芽15 g,炙甘草9 g。水煎分服,1 d 1剂。同时给予低浓度吸氧、抗感染、缓解支气管痉挛等西医常规常规治疗。治疗5 d后,患者咳嗽、咯痰、气喘等症状有所缓解,双肺喘鸣音消失,湿性啰音减少。守原方继续治疗10 d,咳嗽、咯痰、气喘等症基本消失,双肺喘鸣音及湿性啰音消失。复查肺功能FEV1 65%,FEV1/FVC 65%,动脉血气 pH 7.38,PO265 mm Hg,PCO253 mm Hg,HCO-329.5 mmoL/L。继服中药以善后。

8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中医学“喘证”范畴。该病多为宿疾,素有痰浊,受外邪或劳累引发而反复发作。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内合五脏华盖。若外邪侵袭,或他脏病气上犯,皆可使肺失宣降,肺气胀满,呼吸不利而至喘促。治疗当宣肺止咳、平喘、化痰降逆。麻黄橘味汤共由5味药组成,麻黄宣肺止咳平喘,五味子敛肺止咳生津,橘红散寒理气、燥湿化痰,炒杏仁降气止咳,炙甘草补气祛痰止咳。原方5味药有开有合,有散有收,共奏镇咳止喘、化痰益气之功。加苏子、半夏降气化痰,止咳平喘;白芥子辛散,利气豁痰,并行皮里膜外之痰;前胡清肺下气,化痰止咳;桔梗开提肺气,宣肺止咳;瓜蒌化痰导滞,宽胸利气;当归养血活血,改善肺循环;白扁豆、鸡内金、炒山楂健脾导滞,以绝生痰之源。全方共奏宣肺止咳、降气平喘、化痰之效。因本病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诱发加重,肺功能差、缺氧明显患者应行家庭氧疗。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宣肺平喘麻黄
平喘止咳汤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分析
观察通腑平喘汤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A Network Pharmacology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Influenza
Systematic Pharmacological Strategies to Explore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COVID-19
提壶揭盖法治疗闭经的探讨
麻黄对甘草3个成分血药浓度的影响
宣肺止嗽合剂辅助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风邪犯肺证患者
祛风宣肺止咳方治疗风痰闭阻型感染后咳嗽30例临床观察
风寒感冒喝麻黄牛肉汤
宣肺止咳汤治疗外感咳嗽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