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用于周围性肺病变中的效果评价

2013-12-09杜诗霖

中外医疗 2013年35期
关键词:穿刺针气胸进针

杜诗霖

河南省洛阳市中心医院CT 室,河南洛阳 471000

周围性肺病变的影像学特征相对复杂,并且表现具有不典型性,增加了临床诊断的难度。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提高,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逐渐成为周围性肺病变的主要诊断方法,为临床诊断提供较为准确的客观依据[1]。为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用于周围性肺病变中的临床效果,该研究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该院诊治的80例周围性肺病变患者,均实施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分析病理学和细胞学检查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该院诊治的80例周围性肺病变患者,其中男50例,女者30例,年龄34.0~70.0岁,平均年龄(45.0±7.0)岁,病灶直径为1.8~18.0 cm,平均直径(11.0±6.0)cm。

1.2 活检取样方法

1.2.1 穿刺仪器 使用美国MD-TECH 公司的14~16 G 穿刺针,通过西门子公司Somatoma CR 全身CT 扫描机,进行穿刺引导。

1.2.2 经皮肺穿刺方法 患者进行血液学常规检查,以及各项血液学传染性疾病的检查,并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病灶位置,选取合适的扫描体位,选取合适层面及穿刺点,配合标尺,检测进针深度和角度。局麻状态下,告知患者进针至胸膜时屏气,使针迅速到达目的位置。CT 扫描定位针尖位置较好后,进行组织活检的取样,取出组织条,应用10%中性甲醛固定,及时送检。如果取材不良,并且患者穿刺过程中没有出现明显不适症状,可以重复活检取样,总次数不要超过3次。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尤其注意咳嗽、咳痰、咯血、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再次CT复查时,注意观察肺出血、气胸等常见并发症,并观察针道情况。

1.3 确诊方法

病灶切除后送病理检查;内科常规对症治疗有效,病灶明显缩小,甚至消失;随访调查。

2 结果

2.1 穿刺活检结果

80例周围性肺病变患者中,经皮穿刺136次,发现88个病灶,其中70例恶性病变和10例良性病变,见表1。

表1 80例周围性肺病变患者的穿刺活检结果[n(%)]

2.2 穿刺并发症

80例周围性肺病变患者中,穿刺活检过程中6例并发轻度气胸,3例穿刺部位轻微疼痛,并发症发生率为11.25%,均未经特殊处理,自行缓解,见表2。

表2 80例周围性肺病变患者穿刺并发症[n(%)]

3 讨论

随着CT 技术的不断提高,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被广泛应用于周围性肺病变等多种疾病的诊断中,以其定位准确、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特点,得到了普遍认可。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通过针刺吸引、活检枪对病灶区进行活体组织取样,进行病理组织学、细胞学检查的方法,目前,已被认为是肺部病变的主要定性方法[2]。

CT引导下,在病灶区域进行,5 mm层厚的薄层扫描,穿刺层面选择在病变中心区,穿刺点为皮肤和病灶之间的最短距离,针尖处于病灶边缘非坏死区与病灶内,有利于提高病理结果的准确性[3]。对于小病灶,穿刺活检时,采用垂直穿刺。针具的型号对于病理活检也有一定的影响。对于腺癌、源自上皮样细胞的肿瘤鳞癌,多选用细针,对于良性肿瘤及淋巴瘤,多选用大号穿刺针。为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多选择在胸水、肺实变、胸膜粘连处进针。穿刺时,告知患者屏气,快速穿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气胸,据报道,气胸发生率为10%左右,这可能与周围性肺病变好发于老年患者、肺大泡的存在,以及多次胸膜穿刺、穿刺距离较远、穿刺部位较深,或者穿刺针型号选择不当有关[4]。所以,在进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前,应多次观察影像学资料,选取最佳穿刺部位,减少穿刺次数,力求一次成功,并且,严格遵守适应症和禁忌症,执行无菌原则,做好手术流程和细节护理。

该研究中,80例周围性肺病变患者中,经皮穿刺136次,发现88个病灶,其中70例恶性病变和10例良性病变。肺部穿刺活检过程中,6例并发轻度气胸,3例穿刺部位轻微疼痛。总而言之,对于周围性肺病变,CT引导下经皮肺部穿刺活检能够较准确地明确病变性质,并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1]赵刚.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40例I 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l0,15(7):985.

[2]崔玉忠,赵如森,王洪敏,等.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52例分析[J].山东医药,2010,50(13):116.

[3]邢鹏毅,郭建平,姚斯元,等.螺旋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肺周边病灶的诊断定性[J].实用医药杂志,2009,26(4):16-18.

[4]张维春,骆栋梁,吴安平.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诊断肺部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J].安徽医学,2009,30(6):633-634.

猜你喜欢

穿刺针气胸进针
浮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症状专家共识(第11版)
槽型鞘脑穿刺针的设计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
新生儿气胸临床分析
肺泡微石症并发气胸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40°角进针和垂直进针桡动脉采血的成功率对比
皮纹网眼无痛进针法
23例新生儿气胸的临床分析
静脉壶插入法在血透结束后穿刺针拔除时的应用
浅议随咳进针的临床意义
穿刺针针头锋利度检测装置的设计与应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