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共振及超声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的比较分析

2013-12-09李星玉

中外医疗 2013年35期
关键词:腋窝磁共振肿块

李星玉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郑州 450004

乳腺癌发病率为万分之7,国内每年约有4万人死于乳腺癌,这与城市环境质量降低、女性的遗传因素、不良生活习惯、饮食、心理压力过大、过度劳累等有一定的关系。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10年生存率。乳腺癌的诊断方法包括血清学检查(如血清CA15-3、TPS、CEA 测定)、超声检查、针刺细胞学检查、乳腺导管镜检查、影像学检查(如X 射线钼靶摄影、CT、MRI等)等,不同的诊断方法各有优劣[1]。该研究对该院2011年12月—2013年6月诊断及治疗的32例乳腺癌患者的磁共振及超声诊断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其优缺点,为临床上准确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诊断及治疗的32例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年龄42~71岁,平均年龄(49.5±8.6)岁。发病部位左侧13例,右侧19例。若患者为多发病灶,则取病灶直径较大的一个进行分析,故纳入统计的病灶总数为32个。病理类型:浸润型导管癌27例,小叶癌2例,原位癌3例。临床表现:乳房肿块、疼痛、乳头溢液、腋窝淋巴结肿大等。

1.2 检查方法

32例乳腺癌患者分别采用磁共振(MRI)及超声检查进行检查。磁共振检查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MAGNETOMVerio 3.0T 磁共振扫描仪,采用乳腺专用相控阵表面线圈,嘱患者取俯卧位,常规扫描三平面,采用双侧乳腺横轴位薄扫。当平扫发现有异常病灶时,按0.2 mmol/kg 的比例静脉注射对比剂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进行增强扫描。后期图像处理在SIMENS 工作站上操作,对图像的肿块大小形态、边缘毛刺状、边界清晰程度、肿瘤内部信号强化情况、动态增强曲线进行分析。信号的时间强度曲线分为三型,Ⅰ型表现为持续上升,随着时间逐渐增强,Ⅱ型表现为短时间内上升之后,达到一个峰值和平台,并持续维持强度,Ⅲ型为迅速上升和迅速下降型,即信号强度达峰值之后快速降低。彩色超声检查采用美国GE 公司生产的V-730 超声,探头频率为5.0~12.0 MHz。嘱患者取仰卧位,以乳头为扫查中心,多切面的检查患者的乳腺及腋窝,观察记录肿块形态、边界清晰情况、是否有钙化灶。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观察血流情况。所有结果由我科超声诊断医师及MRI 诊断医生3名以上共同诊断确定,其中1名医师为工龄在15年以上。由专人负责记录和核对诊断结果。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MRI 及超声检查的结果比较

MRI检查的阳性例数为29例,阳性率为90.63%。超声检查的阳性例数为17例,阳性率为53.13%。MRI 及超声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MRI 及超声检查的结果比较[n(%)]

2.2 MRI 及超声检查的影像学表现

乳腺癌的超声表现主要为边界不清的圆形或不规则肿块,边缘呈毛刺状,无包膜。肿瘤内部大多呈低回声,分布不均。血流呈短线状表现,血流分级主要为Ⅰ级和Ⅱ级,血流阻力指数为(0.8±0.1)。磁共振表现主要为边缘不规则的肿块,可见分叶状和毛刺状。平扫T1WI 图像为低信号,T2 WI 图像为低信号或混杂高信号。增强后表现为不均匀强化,动态增强曲线主要为Ⅱ型、Ⅲ型。腋窝肿大淋巴结呈不规则形态,呈分叶状,边缘不清晰,增强后表现为不均匀强化。

3 讨论

乳腺癌是威胁到女性健康和生命的恶性肿瘤,对临床表现为疑似乳腺癌的患者,需要尽快进行检查以确诊。影像学检查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上提供了有力的依据[2]。乳腺癌的超声表现主要为边界不清的肿块,仅有21.1%的患者有清楚的边界[3]。可呈锯齿状,无包膜。肿瘤内部大多呈低回声,分布不均。但是B超诊断的确诊率较低,容易出现与乳腺炎性假瘤等疾病误诊。当肿块直径<1 cm,血流供应不丰富,血流动力学指标提供的信息不足,形态特征不典型,纤维腺体组织重叠及紊乱时,可能会出现漏诊[4]。不同学者对超声诊断乳腺癌的阳性率报告不一,有学者报告超声诊断的阳性率为76.3%,也有学者认为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太低,只能作为乳腺癌的筛选方法[5]。本研究发现超声诊断的阳性率为53.13%,低于其他学者的报告,说明超声诊断受到人为操作(如不同医生的扫查切面不同)的干扰,其准确性和稳定性还有待于提高[6]。

乳腺癌的磁共振成像检查在多参数下多方位成像,具有分辨率高、细节提供良好的优点,因此可以发现较小的病灶,并且不会受到乳腺密度的影响[7]。随着MRI 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其诊断准确率也逐渐提高。该组患者的MRI表现主要为边缘不规则的肿块,可见分叶状和毛刺状。T1WI 图像为低信号,T2 WI 图像为低信号或等高信号,在注入对比剂动态增强扫描后,可以通过减影技术结合病灶形态、血流状态进行综合分析,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该组患者MRI 动态增强后表现为不均匀强化,动态增强曲线主要为Ⅱ型、Ⅲ型,这是乳腺恶性病变的主要表现,与恶性肿瘤周围新生血管的阻力较低,以及血管走形异常等病理学变化有关,但也要注意到,有的良性肿瘤也会表现为Ⅱ型曲线[8]。腋窝淋巴结是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主要部位,与患者的预后、肿瘤分期、治疗方案等密切相关,MRI 显示腋窝肿大淋巴结呈不规则形态,呈分叶状,边缘不清晰,增强后表现为不均匀强化,这为提高MRI 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提供了依据。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规范化操作下对乳腺癌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为制定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方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对于及时掌握患者病情,观察疗效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9]。

[1]任嫒,王丽丽,郑永明,等.乳癌患者血清CA15-3、CEA、SF 联检分析[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1,14(4):210.

[2]胡静,汪登斌,柴维敏,等.三阴性乳腺癌的MRI 影像学特点分析[J].放射学实践,2010(25):1011-1015.

[3]崔春晓,林青.三阴性乳腺癌的影像学研究进展[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1):135-137.

[4]陈雁威,何翠菊,罗娅红.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MRI 诊断小乳腺癌的临床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3,15(1):39-41.

[5]陆从庆.血清CA15-3 和超声、CT、MRI检查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的比较[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9,22(5):464-465.

[6]李志,钱明理,汪登斌,等.乳腺专用磁共振成像、乳腺X线摄影及超声检查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的对照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31(6):794-799.

[7]Tozaki M.Diagnosis of breast cancer:MDCT versus MRI [J].Breast Cancer,2008,15(3):205-211.

[8]张丽,王继萍.乳腺癌的MRI 诊断及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9):1736-1737.

[9]刘佩芳,鲍润贤,王琦.规范乳腺MRI检查适应证、检查技术和诊断[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8,14(6):25.

猜你喜欢

腋窝磁共振肿块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超声及磁共振诊断骶尾部藏毛窦1例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常按腋窝强心又健体
常按腋窝 强心又健体
探讨腋窝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护理方法及美学效果
慢性肿块型胰腺炎诊断和外科治疗
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鼻咽癌中的初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