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腹泻50例临床观察

2013-12-09尹贵锦

中外医疗 2013年35期
关键词:医者拇指灌肠

尹贵锦

开封市中医院儿科,河南开封 475000

小儿腹泻发病原因较多,临床多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以及性状改变,有的患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呕吐、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病原体主要为大肠杆菌、产气杆菌、病毒以及寄生虫等,本病多发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1]。由于患儿较小机体抵抗力较低,喂养不当、肠道外感染或者是滥用抗生素等均可致病。为了探讨中医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该院儿科2009年2月—2011年2月对腹泻的小儿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推拿治疗,临床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儿科收治的100例腹泻小儿,男患儿50例,女患儿50例,年龄范围6个月~2岁,平均年龄为(1.23±0.74)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症支持治疗+中医推拿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症支持治疗+生理盐水加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组),各50例,均符合小儿腹泻的诊断标准[2]。根据患儿的发病季节、病史(主要为喂养史和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以及大便性状等可以作出临床诊断。病程在2周以内腹泻为急性腹泻,病程2周~2个月为迁延性腹泻,慢性腹泻的病程为2个月以上。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不大,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基础治疗,根据患儿的情况给予静脉补液或者是口服补液。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推拿疗法,补脾经,于患儿的左手拇指末节桡侧面取穴(所有的手部操作均取患儿的左手),医者一只手握住患儿的四指,同时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患儿拇指,使之微屈,再应用另一手拇指的指腹由患儿的指端向指根直推300次;推大肠,于患儿食指桡侧面取穴,医者用拇指的侧面从指端直推至虎口300下;补肾经,取患儿小指,左手的小指掌面稍偏尺侧的至阴池穴,用拇指腹由指根直推至指尖300下;运土入水,从患儿拇指桡侧沿掌边缘斜转到患儿小指端尺侧,推运100次;拿肚角,患儿取仰卧位,于肚脐两旁,两肋直下处,医者应用三指拿法拿肚角3~5次;摩腹揉脐,患儿取仰卧,医者用手掌心逆时针方向按摩患儿肚脐100下,再用掌根揉肚脐100下;擦上七节,患儿取俯卧,医者用掌根向上擦长强至命门的连线,以透热为度;患儿取俯卧,自下向上擦患儿双侧后承山,仍然以透热为度;捏脊法,患儿取俯卧,医者的食指屈曲,用食指中节桡侧抵于患儿的脊背皮肤上,拳眼与手垂直,拇指前按,两指同时用力提拿肌肤,自龟尾起沿督脉向上推捏至大椎连续5次,然后用拇指揉两侧肾俞穴三、四下即可。操作手法易柔和适宜、先慢后快、先轻后重。注意着力均匀、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快而不乱并且慢而不涩。勿擦伤患儿皮肤;其次,最后行强刺激手法,避免患儿出现哭闹影响后面的治疗。以上手法操作30 min/次,1次/d,3 d后观察疗效。对照组用适温的生理盐水30 mL加思密达3g,进行保留灌肠[3],灌肠剂量均取:<1岁30 mL/次,1~2岁60 mL/次,灌肠的药物保留10 min 以上。1次/d,3 d后观察疗效。

1.3 临床疗效评价

参照1998年全国腹泻会议制定的标准[4]。显效:治疗72 h 内患儿大便性状、次数均恢复正常,且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72 h内患儿的大便性状、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 h 内患儿大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加重。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7.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3 讨论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疾病,发病年龄大多为0.5~2岁的婴幼儿,临床表现主要有腹泻、呕吐、患儿喧闹,病程长短不一。由于大多数小儿年龄较小,里急后重以及小腹坠痛感均不明显。本病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前者称为小儿肠炎,后者称为消化不良或单纯腹泻。根据病程多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连续病程2周以内。6个月~2岁的小儿容比较易得腹泻[5],小儿脾胃虚弱,尤其夏季细菌较多,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腹泻,小儿腹泻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原及多种病因而导致的疾病。部分体质不足、调护失宜的小儿,脾胃之气本虚,稍有不慎,即可导致腹泻反复发作,形成迁延不愈的“脾虚泻”。秋季腹泻一般起病急,多为暴泻,临床还易出现伤阴伤阳,甚至阴阳两伤的证型。

另,药物外治方法因方便易行,也可选择运用。风寒泻、脾虚泻的患儿都可以用吴茱萸、葱白等份捣烂,以食醋调成糊状,敷肚脐,以胶布固定,1~2 d 换药1次。或用温开水将五倍子、肉桂、冰片各15 g 调成糊状,敷于脐部,并加热熨。另外,还可用丁香2g,吴茱萸30g,胡椒30 粒,共研细末备用,用时取1~3 g/次,以醋调成糊状,敷贴于脐部,1次/d。

该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0%。综上所述,中医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腹泻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普及。

[1]徐丽.捏脊法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43例疗效观察[J].中华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3(6):13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防急发(93)第37号文.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J].实用儿科杂志,2008,13(6):381-384.

[3]冯伟如.药物保留灌肠在临床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7,12(2):6.

[4]1998“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组织委员会.“98 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纪要、腹泻病治疗新原则、疗效判断标准的补充建议[J].临床儿科杂志,1998,16(5):358.

[5]张静,孙雨.小儿推拿按摩疗法治疗婴幼儿腹泻82例的康复观察[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18(16):720.

猜你喜欢

医者拇指灌肠
医者仁心 恩德如山
我是医者
非常医者
绿拇指
医者仁心,悬壶济世
有趣的拇偶
绿拇指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拇指甲中分以远缺损的修饰性修复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