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5例小儿腹泻的治疗与用药

2013-12-09颜景春

中外医疗 2013年35期
关键词:补液感染性口服

颜景春

吉林省桦甸市人民医院,吉林桦甸 132400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疾病,也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死亡的一种疾病,多发于6个月~2岁小儿,其临床症状主要是大便次数增多且性状改变,诱发小儿腹泻的原因多种多样,其病原菌也不相同。因此,对于不同因素引起的小儿腹泻,其治疗和用药机制也有所不同。为了能够对小儿腹泻的治疗和用药提供依据,提高小儿腹泻的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该研究对该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5例小儿腹泻患者的病案资料进行了整理并做了详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55例小儿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8例,女27例,年龄最小15 d,最大5岁。所以患儿均大便次数增多且性状改变,24例患儿大便呈稀水样,15例患儿稀便,7例患儿大便呈粘液状;28例患儿出现呕吐,25例患儿出现轻度脱水,1例出现中度脱水;并发上呼吸道感染20例,并发病毒性脑炎1例,念珠性口腔炎2例;所有患儿中有25例感染性腹泻。

1.2 方法

对55例患儿的使用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包括: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给药频率等。

2 结果

2.1 纠正预防脱水

患小儿腹泻的儿童有很大可能出现脱水,因此,对所有患儿进行口服或者静脉补液的方式纠正和预防脱水症状。另外对于已经出现脱水的患儿,根据脱水情况的不同,进行口服补液盐以及静滴5%葡萄糖、5%碳酸氢钠、10%氯化钾、10%氯化钠的方式进行补液,患儿小便后实施钾补充。

2.2 药物使用状况

通过对55例患儿用药情况的统计,共计使用了10 大类41种药物,其中包括口服药物如蒙脱石散、双岐杆菌四联活菌片、复方胃蛋白酶等、外用药物紫草油等以及静滴药物,见表1。

3 导致小儿腹泻的原因

小儿腹泻从病因上可分为非感染性腹泻和感染性腹泻两种,相比之下感染性腹泻病情更为严重,危害性更大且治疗难度要高于非感染性腹泻。非感染性腹泻多发于<6个月的儿童,原因多样,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喂食不当,如喂食时间不固定、食量控制不准确、突然变换食物种类等,这些都会造成小儿肠道不适应,从而出现腹泻。另外气候变化也是引起非感染性腹泻的又一主要原因,当天气变热时,小儿肠道分泌的消化液会随之减少,造成消化道负担加重,引起肠胃功能紊乱,出现腹泻;天气变冷时,小儿肠道的蠕动会随之增加,同样造成肠胃功能紊乱。因此,平时应多注意气候变化,给小儿提供相应的保护。感染性腹泻原因比较单一,主要是由于病毒、细菌以及真菌的感染导致,治疗时需进行抗菌、抗病毒治疗。治疗小儿腹泻,应该首先区分患儿是否为感染性腹泻,然后对症治疗。

表1 药物使用情况

4 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

小儿腹泻临床上具体表现为大便性状的改变,大便变得稀薄,含水量增加,多呈稀水状,有时大便内带有尚未消化的食物、粘液或者脓血;另外排便次数明显增加,正常情况下幼儿每天排便次数为2~3次。

5 讨论

对于小儿腹泻的治疗,包括:纠正预防脱水、调整饮食、合理用药、改善环境等。

5.1 脱水的纠正和预防

小儿腹泻会引起患儿体内水分的大量流失,造成患儿脱水,因此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应该予以积极的补水,纠正和预防脱水症状。对于脱水的纠正和预防,世界卫生组织主张口服补液盐的方式,此种方式操作简单且安全有效,对于新生儿和一些重度脱水的患儿可采取静滴补液的方式。该组55例患儿中,仅有12例采用口服补液盐的方式进行补液,其余均采用静脉补液,其原因在于我国国内对口服补液盐认识不足,使用不够广泛,另外大部分家长出于对孩子的关心主动要求输液,因此口服补液所占比例不高。

5.2 饮食恢复

治疗小儿腹泻的同时,应该重视营养的补充,此阶段对于小儿的饮食,应该参考由少至多、由稀到稠的原则。根据小儿的实际情况对饮食进行调整,避免由于急性肠胃炎而引发小肠渗透性增加,更新肠细胞、恢复刷状缘细胞膜内存在的二糖类物质。

5.3 肠黏膜保护剂的使用

为对患儿的肠粘膜进行保护,临床上常常使用蒙脱石,蒙脱石能够起到消除病原体和病毒的作用,同时可以覆盖消化道粘膜,对于粘膜的修复起到保护作用。安全性较高,首次使用时不会对患儿的心血管、肝、肾、中枢神经等造成影响,不影响消化道对葡萄糖和氨基酸的吸收,也不会改变食物在肠道中的运行。使用时应注意控制药量,过量使用可能造成便秘。

5.4 抗菌药物的使用

在对小儿腹泻患者进行治疗时,尽量避免抗菌性药物的使用。世界卫生组织曾明确的指出,在该病患者中,有90%不需要采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国内的相关研究也表明,该病患者中至少70%不应该采用抗菌药物进行临床治疗。并且在临床中,多数细菌性腹泻具有自限性,症状较轻的腹泻者也不需要进行此项抗菌药物的治疗,要对腹泻患者采用抗菌药物治疗,要综合患者的各项症状,才能确定是否采用此项治疗,如果经检测,患者的大便pH值超过7、镜检白细胞充满视野、便血,则可以选择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不良反应少,价格低廉、窄谱并且抗菌作用强的药物应列为首选,例如临床上首选药物为庆大霉素,并且禁用喹诺酮类药物。

5.5 抗病毒药物

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儿腹泻多发于秋季,在临床中对采用抗溃疡药物西米替丁进行治疗,此药物能够有效抗病毒并且调节人体免疫力。病毒的特异性增值和病毒核糖核酸的合成在双嘧达莫的作用下得到有效的抑制,而且此药物还可以改善肠道微循环,使得局部供氧和供血量得到增加,因此,肠道的抗病毒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增强。综上所述,在小儿腹泻的治疗过程中,充分遵循脱水纠正和预防、合理用药、饮食恢复的基本原则,以此来促进腹泻症状的消失至关重要。

[1]魏国义.小儿腹泻的药物治疗[J].首都医药,2010,17(12):24-25.

[2]四川美康医药软件研究开发公司.药物临床信息参考(2005)[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43-370.

[3]何荣连,赵云,何江.小儿腹泻的治疗与药物的合理选用[J].中国药业,2010,19(8):62-63.

[4]张达荣.消化系疾藕与微生态[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8-106.

猜你喜欢

补液感染性口服
孩子高热易脱水备点补液盐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感染性肺炎如何选药治疗
如何用好口服补液盐
口服避孕药会致癌吗
为口服避孕药正名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匹多莫得口服治疗扁平疣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小儿感染性疾病浅议
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致肌酶升高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