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滋阴益肺法治疗感冒后久咳60例

2013-12-07杨淑如

福建中医药 2013年2期
关键词:化痰止咳学组病证

杨淑如,赵 炜

(闽侯县上街中心卫生院,福建 闽侯350108)

因感冒而引发的久咳不愈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为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自2000年以来用滋阴益肺法治疗感冒后久咳6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0例均为我院门诊就诊患者,男72例,女48例,年龄15~65岁。将12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男34例,女 26例;年龄 15~65岁,平均年龄(32.3±2.0)岁;病程 21~50 d,平均病程(23.36±1.62) d。对照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16~64岁,平均年龄(32.2±1.5)岁;病程 22~60 d,平均病程(22.51±1.28)d。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哮喘学组制定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1]:① 当感冒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仍迁延不愈,持续时间超过3周,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症状。②肺部检查无阳性体征,血常规及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③有抗生素治疗史,并同时给予止咳化痰药无效。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辨为余邪留肺,气阴两虚证,主症:咳嗽,咽痒,干咳或咯白色痰,或呈阵发性连续咳嗽或伴有自汗出,口干咽燥,舌红,苔薄白或少苔,脉细数。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以养阴益肺,化痰止咳为方法,方用自拟方:党参 20 g,沙参 15 g,麦冬 10 g,桔梗 10 g,白前 10 g,百部 15 g,炙甘草 10 g,紫菀 15 g,桑白皮10 g,浙贝母10 g。若伴自汗、乏力者加黄芪20 g,浮小麦30 g;痰多色黄者加莱菔子10 g;咽痒者加蝉衣10 g;气促者加麻黄10 g,苏子10 g;食滞者加鸡内金10 g,焦三仙各10 g;胁痛者加柴胡10 g,白芍10 g。治疗期间停用抗生素及化痰止咳药。每日1剂,加水500 mL,煎至 300 mL,分 2次服,每次150 mL,早晚饭后温服,7 d为1个疗程,忌食辛辣、温燥食物。对照组予阿奇霉素0.5 g,每日1次;喷托维林25 mg,每日3次;扑尔敏2 mg,每日3次。7 d为1个疗程。

2 治疗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咳嗽疗效标准制定,治愈:咳嗽,咳痰,咽痒症状消失。有效:咳嗽,咳痰,咽痒症状减轻。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变化或有所加重。

2.2 治疗结果 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3 讨 论

感冒后久咳属于内伤咳嗽,蒋吉林[3]等认为顽固性咳嗽病机为外感风寒、风热之邪经治疗,寒热之邪已去,肺气肺阴已伤,故咳嗽缠绵难解。此类咳嗽西医应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无效。徐富业教授[4]认为久咳患者多虚实互见,倡导动静结合,用药应动静相配。本方中党参补气健脾;沙参长于清补肺气,益气生津,兼可化痰,补而不腻;麦冬清润肺燥,二者皆入肺经;桔梗开宣肺气,白前降气化痰,一宣一降,增强止咳化痰之力;紫菀为化痰止咳圣药;浙贝母、桑白皮清热化痰,以清泄余邪。诸药合用,具有滋阴益气,宣肺化痰止咳的功效。笔者认为感冒后久咳用药应注意宣散与补肺的相结合,对部分脾胃虚寒或舌苔偏厚的患者应减少滋阴药物的应用,这也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S].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9,19(17):1-7.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2.

[3]蒋吉林,李承珍.中医辨证治疗顽固性咳嗽 165例[J].河北中医,2002,24(3):17.

[4]庞学丰.徐富业教授治疗久咳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08,24(2):47-48.

猜你喜欢

化痰止咳学组病证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侯氏黑散在糖尿病相关病证中的应用
清肺化痰祛瘀汤联合西药治疗12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
基于太阳阳明经病证探讨颈椎病的防治规律
川贝母止咳化痰作用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CORESTA2019年农学&植病学组联席会议关注可持续发展、植保、低烟碱烟草等主题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睡眠质量评价学组第二届学术会议圆满闭幕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全军传染病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委员会各专业学组成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