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EN与骨圆针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比较

2013-12-07吴天然李铭雄

福建中医药 2013年2期
关键词:夹板肘关节肱骨

陈 王,吴天然,李铭雄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泉州市正骨医院,福建 泉州362000)

肱骨干骨折在四肢骨折中比较常见,约占全身骨折总数的1.31%[1],临床上有多种治疗方法。2007年1月—2011年8月,我科采用微创方法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分别采用钛制弹性髓内针(titanium elastic nail,TEN)与骨圆针治疗,对2种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有完整随访资料患者67例,男36例,女21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2例合并桡神经损伤;年龄19~65岁,平均(38.46±11.76)岁;骨折类型:上1/3骨折23例,中1/3骨折31例,下1/3骨折13例。

2 方 法

2.1 分组方法 采用同期非随机对照原则分为2组,TEN组和骨圆针组,其中TEN组32例,骨圆针组35例。2组年龄、性别及骨折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TEN 组骨圆针组n 男 女 骨折部位下 1/3 32 35平均年龄/岁40.69±11.611)36.43±11.70 21 25 11 10上 1/3 10 13中 1/3 16 15 67

2.2 治疗方法

2.2.1 TEN组 采用仰卧位,患肢置于侧台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肱骨内上髁、外髁分别作长约1 cm纵切口,止血钳钝性分离至内上髁、外髁骨质,用开口器各开一骨孔,分别送入直径3.0 mm TEN(瑞士辛迪思公司生产),2枚针头进入骨髓腔并达到远侧骨折断端时暂停进针,对骨折进行闭合手法整复。C臂X光机透视见骨折端对位满意后,继续送入TEN使针头通过骨折断端并进入近侧骨折段的髓腔,待针头顶住同侧骨皮质时停止进针,2枚针呈X形的六点固定。剪断多余针尾,尾端埋于皮下,上臂夹板固定保护。典型病例X线片见图1。

图1 患者陈某右肱骨中段粉碎性骨折X线片图示

2.2.2 骨圆针组 患者取仰卧位,患肩垫高,使肩关节轻度后伸,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以肩峰前下方肱骨大结节内侧为进针点,经皮钻入一枚直径3.5 mm骨圆针,顺近侧骨折段髓腔进入,C臂X光机透视确认针尖到达骨折断端后,进行闭合手法整复。继续送入骨圆针进入远侧骨折段髓腔,使针尖顶住肱骨远侧干骺端松质骨区,操作时两助手注意挤压远近骨折段防止断端分离。在第1枚骨圆针旁开0.5 cm为进针点,顺髓腔送入第2枚骨圆针。最后折弯针尾埋于皮下,上臂以夹板固定保护,屈肘90°悬吊固定。典型病例X线片见图2。

图2 患者谢某某左肱骨中段骨折X线片图示

2.3 术后管理

2.3.1 TEN组 术后麻醉消退后即可行抓握拳及肘关节屈伸锻炼;2周后行肩关节钟摆样锻炼;4周后解除夹板固定,行肩关节的前屈、外展、上举等全方位锻炼。术后6~12个月根据骨折端愈合情况取出内固定。

2.3.2 骨圆针组 术后麻醉消退后即可行抓握拳锻炼,卧床患肢无重力情况下可行肘关节屈伸锻炼;2周后行肩关节钟摆样锻炼;6周后解除夹板固定,行肩关节的前屈、外展、上举等全方位锻炼,并加强肘关节屈伸锻炼。术后4~12个月根据骨折端愈合情况取出内固定。

2.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属正态分布以表示。2组患者年龄、手术操作时间、临床愈合时间、术后肩、肘关节功能评分的比较采用t检验,性别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骨折部位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3 结 果

2组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5.36±1.48)个月,肩关节功能评定采用HSS肩关节评分系统[2],肘关节功能评定采用Broberg-Morrey肘关节评分标准[3]。2组手术时间、术后3个月及最后1次随访的肩关节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及最后1次随访的肘关节功能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表3。TEN组和骨圆针组各1例发生桡神经损伤,分别在术后1个月和3个月后桡神经功能自行恢复。

表2 2组手术时间和临床愈合时间比较()

表2 2组手术时间和临床愈合时间比较()

注:与骨圆针组比较,1) P<0.01。

组别TEN 组骨圆针组临床愈合时间/周11.75±2.00 12.06±2.07手术时间/min 137.05±16.941)51.75±2.00

表3 2组HSS评分和Broberg-Morrey评分比较() 分

表3 2组HSS评分和Broberg-Morrey评分比较() 分

注:与骨圆针组比较,1) P<0.01,2) P<0.05。

组别TEN 组骨圆针组HSS评分75.75±11.271)62.09±11.46术后3个月Broberg-Morrey评分89.94±5.19 88.89±3.98 HSS评分92.59±5.372)84.57±9.91最后1次随访Broberg-Morrey评分92.88±3.65 92.57±3.44

4 讨 论

肱骨干骨折的治疗目的是使其尽快愈合并恢复肩肘关节功能,临床上常用的固定方法有小夹板、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和外固定支架。传统的手法整复合夹板外固定简便易行,对于稳定性骨折,效果满意。但对于不稳定性骨折,常造成骨折端移位,需多次手法整复,增加病人痛苦,无法早期行肩肘关节功能锻炼,常常造成肩肘关节功能障碍。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创伤大,出血量大,骨折愈合慢,且有桡神经损伤的风险。黄隆等[4]应用钢板内固定,并发桡神经损伤的发生率达11.83%。交锁钉内固定,顺行髓内钉通过肱骨大结节插入而钉尾留于肱骨头关节面,常常损伤肩袖和肱骨头外侧关节面,容易造成肩关节僵直,特别是老年患者[5]。McCormack[6]报道髓内钉内固定患者有31%发生肩关节撞击症,与主钉尾突出骨表面有关。外支架固定常引起针眼感染、生活不便等缺点,另外由于Schanz针穿肌肉的固定作用,创周肌群活动明显受限,易使肌肉废用性萎缩[7]。

TEN多用于小儿长骨干骨折[8],效果满意,成人肱骨干骨折报告较少。TEN是利用钛合金良好的弹性模量,将作用于骨的力量通过髓腔的三个接触点转换成推力和压力,从而促使骨折复位,并具备足够的稳定性,抵抗骨折处的压力、张力、弯曲应力及扭转应力,维持骨折的复位[9]。本法通过肱骨髓腔内两枚TEN的六点固定,力量分布均匀,固定稳定,并符合弹性固定原理,骨折愈合快。手术操作无对肩肘关节的结构进行干扰,术后肩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骨圆针固定类似顺行髓内针固定,由于针体小,操作时经皮插入,对肩袖损伤较小。骨圆针直径与肱骨髓腔直径比较,针体较小,抗扭转、分离能力差,仅起到内夹板固定作用,可防止骨折侧方移位,术后需夹板外固定和患肢悬吊,以补充单纯骨圆针固定的缺点。本组病例为后期取针方便,针尾预留较长,功能锻炼时对肩关节超过90°的上举功能影响较大,部分患者在取出骨圆针前无法完全恢复肩关节功能,与TEN组对比,肩关节的功能评分较低。对于三角肌止点以下的骨折,早期需注意患肢悬吊,定期适当的轴向挤压或叩击,防止骨折端分离造成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本研究中,骨圆针组有2例肱骨干下1/3骨折出现延迟愈合,经严格上肢悬吊配合上臂轴向叩击治疗后,骨折最终愈合。

从本研究可以看出,TEN治疗肱骨干骨折,固定稳定,创伤小,对肩肘关节功能影响小,可避免骨圆针固定的缺点,是成人肱骨干骨折的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1]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4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829.

[2]ALTCHECK D W,WARREN R F,WICKIEWCZ T L,et al.Arthroscopic acromioplasty.Technique and results[J].J Bone Joint Surg(AM),1990,72(8):1198-1207.

[3]BROBERG M A,MORREY B F.Results of delayed excision of the radial head after fracture[J].J Bone Joint Surg(AM),1996,68(5):669-674.

[4]黄隆,姚学东,戴章生,等.肱骨内固定术后的桡神经损伤[J].中国骨伤,2002,15(9):545.

[5]BLUM J,MACHEMER H,BAUMGART F,et al.Biomechanical comparison of bending and torsional properties in retrograde intramedullary nailing of humeral shaft fractures[J].J Orthop Trauma,1999,13(5):344-350.

[6]MCCORMACK R G,BRIEN D,BUCKLEY R E,et al.Fixation of fractures of The shaft of the humerus by dynamic compression plate or intramedullarynail:aprospective,randomizedtrial[J].J Bone Joint Surg Br,2000,82(3):336-339.

[7]李启明,闫厚军,孙辉生.选择外固定架治疗肱骨干骨折应认真权衡利弊[J].临床军医杂志,2003,31(2):108-109.

[8]彭海洲,赵 文,赵太茂,等.钛制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四肢长骨骨干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9,24(10):930-931.

[9]冯传汗,张铁良.临床骨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28-1630.

猜你喜欢

夹板肘关节肱骨
石膏与小夹板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肘关节镜治疗肘关节僵硬手术技巧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全肘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
钛夹板应用于美学区引导骨组织再生1例
边条翼夹板结构强度设计
肘关节术后医源性骨折伴僵硬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进展
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