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N-丁基全氟辛基磺酰胺的合成工艺的研究*

2013-12-04杨盼盼宁志强程万远常丽春

化学与粘合 2013年3期
关键词:辛基全氟活性剂

杨 姝,杨盼盼,宁志强,程万远,常丽春,张 惠

(1.黑龙江省科学院 石油化学研究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40;2.黑龙江科技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27;3.哈尔滨六环涂料化工有限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150040)

前 言

普通表面活性剂碳氢链中的氢原子被氟原子取代后成为碳氟链,具有碳氟链憎水基的表面活性剂称为含氟表面活性剂(或氟碳表面活性剂)。碳氢链中氢原子可被氟全部取代,成为全氟化;也可部分被氟取代,称为部分氟化。众所周知,氟是电负性最高的元素。故C-F键比C-H键具有较大的键能,而且氟原子半径又略大于氢原子,它不但在空间上几乎能够取代所有有机化合物中的氢原子,又能将碳原子更多地遮盖起来[1]。

氟表面活性剂是特种表面活性剂中最重要的品种,它的独特性能常被概括为“三高”“两憎”,即高表面活性、高耐热稳定性及高化学稳定性,它的含氟烷基既憎水又憎油,广泛用于军事工业、航天航空工业,以及民用高端产品造纸业、皮革业、纺织业、选矿业、制药业、油墨、涂料等行业[2~8]。含氟表面活性剂的传统合成方法有电解氟化法、调聚法、齐聚法,但这几种合成方法的工艺复杂、副产物多、收率低、设备规模大。本文以全氟辛基磺酰氟和正丁胺为原料,利用一步法合成N-丁基全氟辛基磺酰胺,可大大降低反应成本,反应装置简单,提高产物收率。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材料

主要试剂:全氟辛基磺酰氟,湖北恒新化工有限公司;异丙醚,天津博迪化工有限公司;正丁胺,上海化学试剂一厂;三乙胺,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丙酮,上海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聚乙二醇,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苄基三乙基氯化铵,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均为分析纯试剂。

主要仪器:FA2004型电子分析天平;EMS-9A型磁力搅拌器;AVATAR360型傅立叶红外光谱仪;ZL2100型自动界面张力仪。

1.2 实验原理

主要反应方程式:

反应物全氟辛基磺酰氟和正丁胺不处于同一相,一个是有机油相,一个是水相,不互溶,直接反应很难进行,反应速率很慢。这是典型的可采用相转移催化技术的工艺,加入相转移催化剂,能将正丁胺从水相或固相转移到有机相,有利于该离子的迅速反应,以促进反应的进行,降低反应条件,提高反应的转化率和产物的收率。相转移催化过程示意如下:

1.3 合成方法

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冷凝管的三口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正丁胺,催化剂和适量溶剂,搅拌在冰浴冷却的情况下滴加全氟辛基磺酰氟,大约滴加0.5h,缓慢升温至反应温度搅拌一定时间,冷却,抽滤,先以热水洗涤,再用0.5%的稀盐酸洗涤,再水洗。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后,用溶剂重结晶,即得产物。

1.4 分析测试方法

1.4.1 表面张力的测试

氟碳表面活性剂是表面活性剂中表面活性较高的一种,用量很少时就能使水或有机溶剂的表面张力降至很低的数值。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越高,降低其溶液表面张力的能力越强,所以表面张力的大小是衡量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高低的标准之一。采用自动界面张力仪对合成样品进行表面张力的测定。测试范围0~200mN/m,灵敏度0.001 mN/m,准确度±0.01mN/m,重复性±0.01mN/m,温度范围15~60℃。

1.4.2 产物红外光谱的测定

用加拿大ABB公司生产的MB104型红外光谱分析仪对合成的样品进行红外光谱的测试,采用压片法,在研钵中研磨成细粉末与干燥的溴化钾粉末混合均匀,装入模具,在压片机上压制成片测试。扫描条件:光谱范围4000~510cm-1,分辨率1~64cm-1,最佳分辨率0.7cm-1,波数精度±0.04cm-1,波数重复性±0.001cm-1,信噪比100000∶1。

2 结果与讨论

2.1 催化剂的选取结果

以异丙醚为溶剂,全氟辛基磺酰氟与正丁胺的原料比为1∶1.1,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3h。选择不同种类相转移催化剂三乙胺、聚乙二醇、苄基三乙基氯化铵,产物N-丁基全氟辛基磺酰胺的收率如下表1所示。

表1 不同相转移催化剂对样品收率的影响Table 1 The effect of various phase transfer catalysts(PTC)on the yield of sample

由表1可知,由于合成原料全氟辛基磺酰氟不溶水只溶于有机相,而合成原料正丁胺溶于水不溶于有机相,两种反应物分别处于不同的相中,彼此不能互相靠拢,反应很难进行。因而考虑加入相转移催化剂(PTC),使两种反应物转移到同一相中,促进反应能顺利进行。因为聚醚类相转移催化剂聚乙二醇为开链聚醚,相对分子质量大,而季铵盐类相转移催化剂苄基三乙基氯化铵为固体,合成的产品也为固体不易分离,所以相转移催化剂选择三乙胺较好且收率最高。

2.2 溶剂的选取结果

以2.1确定的三乙胺为催化剂,全氟辛基磺酰氟与正丁胺的原料比为1∶1.1,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3h。选取异丙醚、丙酮为溶剂,产物N-丁基全氟辛基磺酰胺的收率如下表2所示。

表2 不同溶剂对样品收率的影响Table 2 The effect of various solvents on the yield of sample

全氟辛基磺酰氟和正丁胺的反应是取代反应历程,质子传递溶剂不利于反应的进行,因而选取了两种非质子传递溶剂异丙醚、丙酮,由表2可知,异丙醚为溶剂产物收率高,反应在60℃条件下进行,而丙酮的沸点为56.48℃,在反应温度下易挥发,丙酮挥发时可能会夹带反应产物,从而降低了产品收率。

2.3 原料配比的确定

以三乙胺为催化剂,异丙醚为溶剂,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3h。考察全氟辛基磺酰氟与正丁胺的不同配比1∶0.8、1∶0.9、1∶1、1∶1.1、1∶1.2、1∶1.3,对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原料配比对产物收率的影响Table 3 The effect of raw materials proportion on the yield of products

由表3可确定最佳原料配比为全氟辛基磺酰氟∶正丁胺为1∶1.1,此配比下产物收率最大。

2.4 反应温度的确定

以三乙胺为催化剂,异丙醚为溶剂,全氟辛基磺酰氟与正丁胺的配比为1∶1.1,反应时间3h。选择反应温度分别在室温、40℃、50℃、60℃、70℃、80℃,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反应温度对产物收率的影响Table 4 The effect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on the yield of products

由表4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产物收率增大,在反应温度为60℃时产物收率最大,之后随反应温度的增加收率反而降低,因而确定较佳反应温度为60℃。

2.5 反应时间的确定

以三乙胺为催化剂,异丙醚为溶剂,全氟辛基磺酰氟与正丁胺的配比为1∶1.1,反应温度60℃,选择反应时间分别为1h、2h、3h、4h、5h、6h,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反应时间对产物收率的影响Table 5 The effect of reaction time on the yield of products

由表5可知,产物收率随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但反应3h后随反应时间的延长,产物收率增加缓慢,无显著增大,从降低能源和节省时间综合考虑,确定反应时间为3h为较佳反应时间。

2.6 较佳合成条件的结果

以三乙胺为催化剂,异丙醚为溶剂,全氟辛基磺酰氟与正丁胺的配比为1∶1.1,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为3h,平行实验3次,合成的N-丁基全氟辛基磺酰胺的收率平均值为86.75%,利用自动界面张力仪测定其表面张力为16mN/m,普通碳氢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通常在34~40mN/m,可见本文合成出的含氟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很好。

2.7 产物的红外光谱结果

将合成的产物用红外光谱仪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合成产物的红外光谱图Fig.1 The IR spectrum of synthesized product

从图1可知,产物在1350cm-1左右出现了吸收峰,是S-N的不对称伸缩振动信号,没有全氟辛基磺酰氟结构中的S-F吸收峰,但是在1200cm-1左右出现了磺酰基中S=O的伸缩振动峰,在1400cm-1左右出现了C-F键的伸缩振动峰,在3300cm-1左右出现了仲胺的N-H伸缩振动峰,由此可知生成产物中含有磺酰基、C-F键、仲胺基等官能团,可以确定产物为N-丁基全氟辛基磺酰胺。

3 结 论

全氟辛基磺酰氟与正丁胺可采用相转移催化法合成N-丁基全氟辛基磺酰胺,相转移催化剂用三乙胺较佳,溶剂用异丙醚较好,反应条件温和,在常压下,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3h,产物收率达到85%以上。

[1]樊明红.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相互作用的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3~6.

[2]常致成.油基表面活性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8~13.

[3]严瑞追.水溶性高分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24~34.

[4]吴大诚,朱谱新,王罗新.表面、界面和胶体[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1~22.

[5]毛培坤.表面活性剂产品工业分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508~512.

[6]蒋文贤.特殊表面活性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4:37~39.

[7]SHIIILDA K,NAKAGAWA T,TAMAMUSHI B,et al.Colloidal-Surfactants[M].NewYork: Academic pleas,1963:153~156.

[8]K E-K.Flounatedsurfactants:syntllesis.process.applications[M].NewYork:MarcelDekke,1994:15~20.

猜你喜欢

辛基全氟活性剂
辛基二茂铁分子结构特性的量子化学计算
磁性石墨烯修饰辛基酚印迹传感器制备及应用研究
全氟辛基磺酰氟的制备工艺
1种制备全氟聚醚羧酸的方法
1种制备全氟烯醚磺酰氟化合物的方法
AOS-AA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在浮选法脱墨中的应用
中空纤维膜萃取电喷雾电离质谱测定水中的全氟化合物
化学降解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来源于微生物的生物表面活性剂
一种用于光降解全氟有机酸的掺杂二氧化钛炭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