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新心俞”穴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30例

2013-11-22刘智斌牛晓梅王卫刚牛文民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咸阳712000

陕西中医 2013年1期
关键词: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

刘智斌 牛晓梅 王卫刚 牛文民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咸阳712000)

室上性心动过速属中医学“心悸”、“怔忡”范畴。由于“心悸”、“怔忡”均属针灸治疗的有效病证,而且心俞穴是最常选取的穴位。2010年9月~2011年9月笔者选取新心俞穴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30例,并与针刺经典心俞穴治疗30例相比较,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6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均为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0±6.8)岁。对照组中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61±7.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症状体征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 心电图符合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 ①诊断符合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②有心悸症状;③年龄18~65岁。

排除标准 伴发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脏瓣膜病、心肌病、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洋地黄中毒、电解质紊乱、妊娠、肝肾功能损害、出血性疾病患者。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照常规给予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取新心俞穴(双):第一胸椎棘突左右旁开1.5寸。常规消毒后,进针后施平补平泻手法。每次留针30min,每天治疗1次,共治疗10次。

对照组取经典心俞穴(双):第五胸椎棘突左右旁开1.5寸。常规消毒后,进针后施平补平泻手法。每次留针30min,每天治疗1次,共治疗10次。

疗效标准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心悸症状改善情况。于针刺后对患者的心悸症状进行评价,评价工具采用症状10级评分量表进行半定量测量。评价由非针刺操作人员进行,前后均为同一研究者。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变化:分别于针刺前后行心电图检查,于治疗程前、治疗后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疗效标准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制定。显效:心电图及24h心电监护显示早搏较前减少75%以上,心室率恢复正常或明显减慢;有效:心电图及24h心电监护示早搏较前减少50%以上,心室率有所减慢;无效:心电图及24h心电监护示早搏较前减少50%以下,心室率无变化或加重。

心悸症状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心悸”内容制定。以患者心悸评分为症状评分,根据疗效指数判定中医证候总疗效。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痊愈:疗效指数≥70%;好转:70%>疗效指数≥30%;无效:疗效指数<30%。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的整理以及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间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治疗结果 两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变化情况比较:由表1可见,两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治疗前心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率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变化情况比较(±s,次/min)

表1 两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变化情况比较(±s,次/min)

注: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 △P<0.05

组 别 n 时间 心率观察组 30治疗前 136.18±6.28治疗后 78.25±2.12△对照组 30治疗前 138.20±5.25治疗后85.31±2.23

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比较:由表2可见,观察组治疗后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治疗后心电图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表2 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比较 (%)

两组患者心悸症状缓解情况比较:由表3可见,观察组治疗后心悸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治疗后心悸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表3 两组患者心悸症状缓解情况比较(%)

讨 论 室上性心动过速可见于各种心血管疾病,患者明显感觉心慌气短等不适,严重者更可影响血液循环,诱发和加重心功能不全,甚者可致死亡。目前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较多,但大多有一定的负性肌力和负性传导作用,并有不同程度的致心律失常作用,且长期应用副反应大。针刺疗法可以有效治疗心律失常,且没有明显副作用[3-4]。中医经络理论认为,心律失常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气阴两虚导致心络的络虚不荣和络脉瘀阻所致,属于心悸、怔忡证。针刺可通过疏通经络、补益气血从而发挥治疗心律失常效应。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基础治疗同时,针刺新心俞穴比针刺经典心俞穴对心律失常的控制更有效,能更好地控制心率,改善心悸症状,对心电图的改善亦有显著疗效。本研究结果提示,新心俞穴的临床应用,有利于提高针灸临床治疗效果[5-6]。

[1]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316-318.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66-168.

[3]毛爱民.背俞穴挑治配合针刺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5):294-295.

[4]朱慧勤.针刺治疗心悸的临床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2,21(3):9-10.

[5]刘智斌,牛晓梅.论“二十一节”定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3):241-243.

[6]刘智斌,牛晓梅.背俞穴定位考[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1):296-98.

猜你喜欢

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69》
《思考心电图之161》答案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曲美他嗪治疗心房颤动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疗效观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介入治疗临床路径变异因素的临床分析
普罗帕酮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观察
针对性护理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