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不同回血方法对血透患者残血红细胞存数的影响

2013-11-18赵茜芸

中国临床护理 2013年6期
关键词:血透维持性双向

赵茜芸 吴 丹

血液净化的新技术与人重组红细胞生成素的配合应用,使维持性透析患者的贫血状况较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从目前看,透析失血仍旧是透析患者贫血的重要原因[1]。因此,如何减少透析管路中,特别是透析器中的残血量,是我们临床血透医务人员值得重视和急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我院血液净化中心于2013年1~3月进行了专题研究,在了解国内外血透案例的基础上,进行临床实验研究,试图通过实践,对两种不同回血护理操作方法进行采样标本比较,寻找出一种科学的、安全的最佳回血方法,使患者丢失的红细胞存数减少到最低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4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长期血液透析的42名患者(排除凝血机制异常的无肝素透析患者及血液成分异常的血液高凝、高粘患者或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压力过高的患者)。男性32例,女性10例,年龄24~90岁。其中慢性肾炎综合征27例,糖尿病肾病4例,高血压肾病6例,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1例,多囊肾2例,狼疮性肾炎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42名患者每周透析2~3次,每次4~4.5h。透析膜为聚砜膜,面积1.4m2。

1.2 方法

对42例患者实施单向回血法和双向回血法各4次,回血时,血泵流速稳定在100ml/min,操作者相对固定。

1.2.1 操作方法

①单向回血方法:透析结束→拔出动脉针→连接氯化钠注射液→用血泵力量驱动动脉端→透析滤器→静脉端→瓶内剩下200ml氯化钠注射液时立即停血泵→回血完毕→拔静脉针→压迫止血。②双向回血法:透析结束→侧管连接生理盐水→关血泵→用自然压力回输泵前动脉端血液→用血泵力量回输泵后动脉端→透析滤器→静脉端→瓶内剩下200ml氯化钠注射液时立即停血泵→回血完毕→分别拔出动脉针和静脉针→压迫止血。③标本采集法:把管路的动脉端与静脉端对接,封闭透析器旁路口,进行5min闭路循环后,收集标本送化验室测定红细胞存数。

1.2.2 患者准备

①由于患者及其家属对采集残血做红细胞测定不了解,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害怕影响正常的透析治疗。因此做好介绍和解释工作非常重要,使他们了解采集残血标本是在透析结束人机分离后进行,不会影响他们的任何治疗,尽量消除患者的恐惧和紧张心理。②血透过程中患者不饮水、进食,以减少研究中的混杂因素。③嘱患者勿剧烈活动肢体,避免管路滑脱。勤巡视患者,避免因管路折叠而致血容量不足影响标本精确度。④回血时先撕去胶布并妥善固定管道后再拔针,以尽可能缩短停泵时间。回血过程中防止空气进入而导致凝血,最大程度保证回血的彻底性。

1.2.3 资料分析

所有资料统一编码,应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双人2次录入并行一致性检验。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组间多重比较采用LSD检验。

2 结果

单项回血法残血红细胞存数明显低于双向回血法;单、双向回血法中不同回血次数、回血次数与回血方法的交互效应中,残血红细胞存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贫血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而血液透析患者中97%以上有不同程度贫血。如何避免透析回血中管路残余血液丢失,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是当前临床血液透析治疗中普遍存在、尚待克服的客观问题。

尽管有文献报导[2],认为双向回血法在回血时间、安全、减少污染及简化步骤上优于单向回血方法。但是,通过本研究发现,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双向回血法存在诸多弊端,对患者身体会造成一定意义上的损害 。其一,在治疗结束时,如果采取双向回血法,在重力作用下进行盐水回输,护士还需要对管路进行挤捏、揉搓,才能使血液顺利回输至患者体内。由于动脉管路端无任何滤网可阻隔栓子,只是依靠重力作用下随回血盐水一起直接回输到患者体内,此操作易导致动脉回路管壁上附着的微小颗粒样物质脱落,可能会激发机体的纤溶系统导致血栓形成,阻塞机体血管,并使相应区域的组织或器官因缺血而坏死,从而对患者造成危害,特别是对血液成分异常的患者危害更大。其二,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回血过程中,双向回血法将动脉端血液回输给患者,有个重力作用过程,此过程必须关闭血泵1~2min,此时血液在透析器及管路中处于静止状态,极易凝固粘结在管壁上,造成最终回血不彻底,引起患者红细胞丢失。因此,双向回血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医疗安全隐患,这与董珍等[4]研究结果一致。而使用单向回血法,只需关闭血泵2s,且所有的血液必须经过静脉壶滤网过滤后再回输给患者,阻挡了血栓进入患者体内。

本研究结果显示:单、双向回血护理操作法中不同回血次数对残血红细胞存数没有影响(P>0.05),残血红细胞存数在不同回血次数与回血方法的交互效应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尽可能的减少了因采血次数不同而致的统计学差异,排除了混杂因素。而残血红细胞存数在单项回血法与双向回血法护理操作的比较中统计学意义(P<0.01)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两种回血方法对血透管路中的残血量的影响。由表1可知,单向回血法残血红细胞存数明显低于双向回血法残血红细胞存数。由此可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使用单向回血方法可以减少血液透析时丢失的红细胞存数,从而减少了患者血透管路中的残血量,这种有效的把透析管路中的血液回输给患者的方法,避免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加重的情况。

表1 两种回血方法组内效应及交互效应的比较 (g/L)

[1] 王逸申,汪年松.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机制的研究进展.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1,12(8):738-741.

[2] 陈燕.双向回血法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4):555.

[3] 林方兰.浅论血液透析室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赣南医学院学报,2011,31(5):688.

[4] 董珍,李洪艳,马军红,等.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双向回血法操作存在问题分析及护理.护理学报,2009,16(9B):38-40.

猜你喜欢

血透维持性双向
双向度的成长与自我实现
降低寄递成本需双向发力
用“双向宫排除法”解四宫数独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分布情况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人文关怀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观察思维导图护理干预在老年血透患者中的应用
集束化护理策略对维持性血透患者高磷血症的影响与分析
完善刑事证据双向开示制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