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机制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研究

2013-11-13何艳丽

中州大学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信息反馈保障体系校企

何艳丽,付 鸿

(1.中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2.中州大学化工食品学院,郑州450044)

根据《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鲁昕部长在高等职业教育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战略研讨班上的讲话等有关精神,高等职业院校要强化质量意识,尤其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过程监控,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本课题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校企合作机制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一、现状分析

随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入,高职院校积极推行订单式培养、工学交替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制订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但与此同时,吸纳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将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已成为势在必行的问题。因此,需要积极调动和利用各方面的有利因素,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及学校各部门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的监测与评价作用,有效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和质量。而目前学校现有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主体需要进一步增加合作企业及现场兼职指导教师等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二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范围需要扩展到校外教学活动的评价和全部教学过程的评价;三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监控与评价的标准需要吸收企业技术标准及操作规范等岗位技术技能描述;四是教学质量监控与适时调控的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需要建设。

二、研究成果

(一)依托郑州市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共育工作机制

1.重构校企合作教学质量保障团队

依托郑州市高等职业教育集团,聘请行业企业有影响力的专家、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和学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专业教学管理人员重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组建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在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课程开发和实施,特别是学生职业能力成长中发挥各自优势,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确保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专业技术发展同步。

2.创新人才共育工学交替实习管理模式

(1)发挥校企合作管理中心职能,明确工学交替学生实习管理职能;建立专兼结合管理团队,完善校外实习管理制度文件,强化以提高学生应职应岗能力为主要目的,以综合岗位实习为途径,以实习过程记录、实习手册和毕业作品等作业型文件为基本成果的工学交替实践教学的管理。

(2)聘请合作企业的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与学校专业指导教师共同负责实习学生的管理、指导及考核。制定《工学交替实习指导教师聘任管理办法》,明确专兼职指导教师任职要求、工作职责、考核机制、津贴标准等。

图1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流程图

图2 课程开发实施流程图

(二)完善校企互动人才培养信息的采集,实施校企联合评价考核

1.完善校企互动人才培养信息采集系统

校企互动人才培养信息采集系统从设计、系统开发、测试运行都由校企合作项目小组进行,覆盖与学校专业相关的所有行业、企业,重点为与学校合作的相关企业。改变原有的信息采集单向度、学校内运行的传统方式,大部分信息采集供应点设在合作企业,实现信息的时效性。由此,使专业的设置调整、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有详实的有效的数据支撑;使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动态信息实时掌控;使毕业生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和毕业生的可持续发展有现实的、持久的信息反馈。

校企互动人才培养信息采集系统的运行,使校内外教学管理信息集成化、实时化、系统化和标准化。通过标准化的校内外教学质量信息的动态采集,整合内外部各种资源,实现精细管理,从而提升运营效率和整体管理水平。

2.校企联合实施考核评价

学生工学交替实习(含顶岗实习)成绩依据学校与企业、过程与结果、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由校企共同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安全操作、岗位职责履行、沟通合作、任务完成情况等多方面综合评定。

图3 校企互动人才培养信息采集系统

图4 学生实习评价指标体系

(三)引入质量管理新理念,建设刚柔相济专业教学标准体系

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用户满意”、“过程控制”等理念,吸收企业技术标准及操作规范等岗位技术技能的要求,形成基于专业的教学质量与评价标准体系,使教学建设有保障、教学实施有标准、教学管理有依据。

标准体系制定中,明确校、院两级工作职责,校级教学管理抓规划,抓前沿,抓特色,完善制度,明确流程,创设机制;院级重实施,精细化,出成果,订立细则,以生为本,突出特色,形成学校规范性管理框架下彰显专业特色,满足工学结合柔性化管理需要的教学质量与评价标准体系。

以机电一体化技术、食品加工技术、旅游管理等专业为重点,从人才培养目标分析入手,制定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建设标准与教学实施标准,同时,学校配套制(修)订相关制度,引导各专业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行业企业兼职教师作用,突出能力培养主线,强化标准制定的过程控制,确保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实时、有效对接。

依据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体系的内涵要求,构建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形成全方位、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表1 教学质量标准建设一览表

表2 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建设一览表

(四)运用现代化技术,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信息管理系统

1.持续改进新机制,完善全面质量监控信息反馈系统

完善“双线监控”质量保障系统,建立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评价主体多元化、监管分离的全面质量监控与信息反馈体系,使专业人才培养保障系统形成循环、动态、持续改进的系统。

(1)完善督导制度,健全督导队伍,聘请行业、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加入教育教学督导队伍。

(2)拓展教育督导质量监控的范畴。校内——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评价和监控;校外——通过对主管部门、用人单位、学生家长、毕业生的满意度和需求度调查,建立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社会评价与预警机制;课外——加强对实习、实训、毕业作品、实习基地建设等环节和过程的监控。监控重点由收集、反馈信息逐步转变为预防和指导,从而形成新的质量文化。

(3)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定期分析制度,充分发挥其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的反映和监控作用,使教学质量分析从定性分析转向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教学管理决策从经验型转向科学论证型,教学从规范管理走向知识管理。

2.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的网络化

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手段,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建立评教数据库和教师教学业绩数据库,完善教学质量信息库,综合汇总反馈信息,建成以学校为中心的集行业企业专家和兼职教师、全校教职员工、广大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反馈系统,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平台建设,实施网上随机在线反馈、定期网上调查、现场听课检查,实现教学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全员化、开放性和时效性。

三、成果特色

1.构建了“双线监控”的质量保障系统。通过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和外部质量监控体系的完善,形成以高等学校为基础、行业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全面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使专业人才培养保障系统形成循环、动态、持续改进的系统。

2.构建了“网络化”的信息反馈系统。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以数字化校园为依托,运用现代化技术,形成了一个网络化的管理平台,充分利用行业企业及社会人员的力量,实现对教学质量信息的远程采集、便捷操作和快速分析,实施教学运行管理数据动态的信息反馈。

图5 人才培养信息反馈质量监控系统

[1]庞岚.关于建立高校教学质量内部保障制度的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09(18).

[2]陈绍敏.构建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与保障体系[J].高职高专教育,2007(11).

猜你喜欢

信息反馈保障体系校企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我国生态安全保障体系的研究
ETC关键设备准入标准及运行保障体系构建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浅谈信息反馈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以创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构筑完善老年人保障体系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五反思
《知识窗》第1期读者评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