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持人语:

2013-11-13谢有顺,李德南

文艺论坛 2013年21期
关键词:散文化金莲底层

在80后文学刚刚兴起时,很多作家主要是出生、成长于城市,其写作也主要是围绕着城市展开的。而近年来,随着李晁、林森、陈再见、马金莲、曹永、王哲珠、林培源、刘汀、钟华华、许艺、寒郁、潘小楼等一大批有乡土生活经历的作家集体出场,80后原有的写作局面多少得到了改变。

本期想要推出的,正是以写作乡土题材为主的回族作家马金莲。她生于1982年,是宁夏西吉人,迄今已发表作品近百万字,部分作品入选《新华文摘》《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以及各种年度选本,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父亲的雪》《碎媳妇》。

为了更好地对她的创作进行梳理,本期我们特意邀请了江飞、王威廉来参与写作评论。江飞的《日常生活、伦理底色及底层叙事的可能——马金莲的文字世界》一文,理论视野开阔,文本细读也细腻可感。在他看来,“马金莲始终散发着西海固纯真的山野气息,她凭借其女性特有的敏感、细致与多情,用一系列原生态的日常生活细节,精致地勾画出农村底层世界的纷繁人事,凸显出农耕文明中持存已久的伦理底色,而其从个体经验出发的散文化叙事方式则呈现出底层叙事的某种新的可能。”另外,江飞还从底层叙事的视野出发,指出马金莲所探索的散文化叙事的意义与局限:“她自觉或不自觉地接续了郁达夫、废名、沈从文、萧红、汪曾祺这一脉的叙事传统,有意模糊小说和散文的文体界限,或者说跨文体的内在融合使其小说呈现出某些‘散文化’的审美特征,诸如淡化情节和冲突,注重非情节因素(如风俗民情)的表现,展示生活的自然本色,运用质朴洁净、细碎绵长的原色语言(比如方言),体现出抒情性的整体美学风格。”这种写法,自然是对以往的底层叙事的丰富。他所提及的小说叙事的散文化倾向所导致的种种问题,诸如结构松散、细节枝蔓、节奏拖沓、抒情性有余而思想性不足,等等,对很多写作者来说,也不乏镜鉴的意义。

在这之前,我们已先后邀请了李少君、蔡东等作家来为入选的作者写作评论或印象记,为的是让这栏目能容纳更多不同的声音。王威廉的身份也主要是作家,他的《在另一种青春的逼视下——评马金莲的小说》一文,可视为作家与作家之间的一次对话。他首先从作家与地理的关系入手,来辨析马金莲的异质性。“她的异质首先来自于她本人独特的美学追求与文学担当,但只要细读她的文字,你就会发现,她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独特气质与风格不仅仅出自她个人的旨趣,更是出自她生活着的那片土地与风物的塑造。她与她的地理空间牢牢地保持着那种血与肉的关系。”此外他还对本期刊发的马金莲的中篇小说《醉春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读。在他看来,“这篇小说触及的正是青春、童年、以及贫穷与死亡的阴影。读着读着,总觉得有种恍然隔世的感觉,的确,它与我们今天这个时代的普遍经验相当隔膜,但无可置疑,它又是如此固执地存在着,以它的贫瘠来提醒着我们对世界理解上的贫瘠。《醉春烟》与她的其他小说一样,也几乎没有情节,但人物的视角更加开放,游弋在几个主要人物身上,使得每个人都有机会吐露心声,构成了复调的氛围。”

他们在文章中所指出的诸多特点,读者们在阅读马金莲的小说时,不妨作为参照。

猜你喜欢

散文化金莲底层
航天企业提升采购能力的底层逻辑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春日垂钓
张华全 金莲 曹严匀
格律诗词中散文化句式小议
论汪曾祺小说中的散文化
浅谈消息写作中文学化手法的运用
醉心余映潮“散文化”艺术课堂
回到现实底层与悲悯情怀
中国底层电影研究探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