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伴抑郁障碍中医证候特点分析

2013-11-11杨东东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吉林医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频数气滞病机

肖 文,杨 敏,杨东东(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因其病程长、难治愈、易发生并发症的特点,给患者带来各种负面影响,使糖尿病伴发抑郁障碍的发病率不断增高。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其主要病变部位在肺、胃、肾,基本病机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抑郁症属中医“郁证”范畴,气、湿、火、痰、血、食皆可致郁,而气机郁滞就是郁证发病的病理基础[1]。笔者搜集了2010年10月~2012年3月在四川省中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及在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抑郁障碍80例患者的资料,对其中医证候特点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此举可以为今后糖尿病伴抑郁障碍中医证候全国规范化诊断标准的制定提供更多的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80例糖尿病抑郁障碍患者均来源于2010年10月~2012年3月在四川省中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及在内分泌科住院的患者。符合西医2型糖尿病诊断,同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本)得分>17分的患者[2]。排除病例标准:①合并有急性感染者或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者;②伴有其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如严重的冠心病、脑梗死、脑出血等);③严重的原发肝、肾疾病、精神疾病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能正常交流的患者,以及不愿意积极配合调查者。

1.2 方法:对符合西医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患者,在患者知情同条件下,由经专门进行精神测评量表问卷调查培训的医生操作,应用Hamilton编制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本)进行调查,筛选出得分>17分的患者,剔除掉不符合要求的患者,对符合要求的患者调查其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现病史、既往史,并运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手段,得到其中医临床表现(包括舌苔、脉象)等信息,根据《中医诊断学(朱文锋/第2版/中医药类专业新世纪十一五规划教材)》,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患者床表现,将80例患者辨证分型,并作统计分析,评价糖尿病抑郁障碍中医证候特点。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调查糖尿病抑郁障碍患者共80例,男35例(占43.75%),女45例(占56.25%);年龄36~82岁,平均(66.31±10.03)岁。全部患者家庭住址均在四川境内,来自农村33例(占41.25%),城市47例(占58.75%)。

2.2 糖尿病伴发抑郁障碍证型分布:对80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别统计,计算构成比:以痰郁气滞最多,24例,占30.00%;其次为气阴两虚证,17例,占21.25%;湿瘀互结、阴虚火旺各11例,分占13.75%;肝郁脾虚9例,占11.25%;阴阳两虚最少,8例,占10.00%。

2.3 糖尿病伴发抑郁障碍主要临床表现频数分布:除抑郁患者常有的情绪低落、兴趣缺乏等核心症状以外,其他主要临床表现的频数分布:糖尿病伴发抑郁患者表现为苔黄者最多,占88.75%;伴有口干者占80.00%,烦躁易怒者占77.50%,脉象弦或滑者占75.00%,睡眠障碍73.75%,舌质暗、小便频数、大便干燥、神疲乏力、心悸、肢体感觉异常等出现频率也较高。详见表1。

表1 糖尿病伴发抑郁障碍主要临床表现频数分布

3 讨论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者人数逐年上升。因其病程长、难治愈、易发生并发症的特点,给患者带来各种负面影响,使糖尿病伴发抑郁障碍的发病率不断增高,而抑郁使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更差,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更多的经济负担。据悉,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的患病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人群。我国江苏数家医院糖尿病患者门诊问卷调查患病率达50%,其中有4%左右是需要治疗的抑郁症[3]。

本研究调查糖尿病抑郁障碍患者共80例,其中男35例(占43.75%),女45例(占56.25%),女性人数略占优势。这可能与女性一生比男性承受的东西更多,妊娠分娩期、更年期等时间段女性受到内分泌激素水平等的影响有关。中医辨证分型:所有患者中,以痰郁气滞最多,24例,占30.00%,其次为气阴两虚证,17例,占21.25%;湿瘀互结、阴虚火旺各11例,分占13.75%;肝郁脾虚9例,占11.25%;阴阳两虚最少,8例,占10.00%。本研究结果提示痰郁气滞最多,表明气滞在糖尿病伴抑郁障碍的患者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笔者查文献后发现众多研究以及医家的观点也多提到气滞在该病病机中的重要性。北京中医药大学梁元硕士毕业论文关于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的中医证候特点及其与血糖相关性的临床观察表明:糖尿病合并抑郁组31例,其中以肝郁气滞最多,为9例,占27.58%;其次为气阴两虚证为7例,占22.58%;血瘀脉络、湿热困脾和阴虚热盛证各为4例,占12.90%;阴阳两虚为3例,占9.67%[4]。路杰云认为气机郁滞贯穿于郁证的整个病理过程,糖尿病体质和情志失调共同作用导致本病发生,病位以肝(胆)、心、脾(胃)、肾为主,虚实夹杂多见;糖尿病抑郁症的基本病机为气滞血瘀[5]。

综合本项研究中医证型调查结果,除痰郁气滞外,糖尿病伴发抑郁证型多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阴两虚为主,在此基础上或夹湿、痰、瘀,一种或多种病理因素阻碍气机运行,郁而发病。现代很多医者对糖尿病抑郁症的认识也多赞成“本虚标实”的基本病机特点。唐启盛认为消渴病病机早期为阴虚燥热,病久,则脏腑虚损,肾虚精亏,则元气受损,阴亏血少,诸脏腑四肢百骸失其濡养,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加之三焦气化不利,血失流畅,髓海失养,脑失所充,发为郁病,消渴病郁病的基本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6]。李红等认为2型糖尿病抑郁症的病理基础为本虚标实,“消渴”为“本”,因脏腑亏虚所致;“郁证”为“标”证,由气、血、痰郁所致,在临床上发现常见中医证候为肝郁阴虚,夹痰夹瘀[7]。

另外,本研究表明糖尿病伴发抑郁患者表现为苔黄的最多,占88.75%;其中伴有口干的占80.00%,烦躁易怒者占77.50%,脉象或滑占75.00%,睡眠障碍73.75%,舌质暗、小便频数、大便干燥、神疲乏力、心悸、肢体感觉异常等出现频率也较高。苔黄、口干出现的频数最高,这可能与“消渴”阴津亏耗,燥热偏盛的基本病机有关,也受蜀人喜食辛辣刺激(易生热、伤津)食物的饮食偏好以及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烦躁易怒出现频数相当高,提醒医者及家属应该在安抚患者情绪方面多下功夫。舌质暗乃瘀的表现,消渴郁证患者阴亏、气虚、气滞、痰阻均可成为瘀血发生的直接或间接因素,提醒医者在确定治法的时候应该仔细辨别患者有无瘀血的表现。

与国内其他同类研究相比,该项研究仍然显示出了一些不足之处,如:病例的搜集全部来自一家医院,样本量偏小,地域较局限,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不利于证候分析结果的推广;另外,本研究的病例全部为糖尿病伴抑郁障碍的患者,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未能设立对照组,因此,难免出现偏差,同时也限制了统计指标的多样化研究。

总之,笔者希望本项研究可以抛砖引玉,为今后糖尿病伴抑郁障碍中医证候全国规范化诊断标准的制定提供更多的资料。

[1]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第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1.

[2]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78.

[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88.

[4] 梁 元.116例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的中医证候特点及其与血糖相关性的临床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

[5] 路杰云.辨证分型治疗糖尿病抑郁症临床体会[J].光明中医,2008,23(10):1584.

[6] 唐启盛,裴清华.消渴解郁方治疗糖尿病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8):605.

[7] 李 红,郑姜钦,吕绍光.解郁方治疗2型糖尿病抑郁症的临床观察[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6,40(5):488.

猜你喜欢

频数气滞病机
身痛逐瘀汤敷贴治疗气滞血瘀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从五禽戏论治肝郁气滞型功能性便秘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中考频数分布直方图题型展示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学习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三部曲
频数和频率
老年痴呆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
盗汗病治疗药物性味归经频数分析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