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高校学科本质属性探讨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策略

2013-11-07钟志奇王瑞胡王明华陈龙国

重庆高教研究 2013年1期
关键词:重点学科新建学术

钟志奇,兰 刚,王瑞胡,王明华, 陈龙国

(重庆文理学院, 重庆 永川 402160)

从高校学科本质属性探讨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策略

钟志奇,兰 刚,王瑞胡,王明华, 陈龙国

(重庆文理学院, 重庆 永川 402160)

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起点低、起步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根据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现状和误区,从强化学科龙头地位思想、加强学科团队建设、抓好学科平台建设等8个方面提出发展学科的思路和举措,强调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建立学科建设的多层次、立体机制,共同推进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水平的提高。

高校本质属性;学科;新建本科院校

高校作为一个传承知识、创新知识、服务社会的场所,其任务是以知识为中心的高度专业化的学术业务[1]。19世纪初,洪堡创办柏林大学时指出,大学的根本价值在于科学研究,并将“通过研究进行教学”“教学与研究统一”确立为大学的办学原则,要求教师从事科学研究、学生在研究中学习[2],即从事学术业务。美国教育家伯顿·R·克拉克认为,知识的分门别类构成了一个个的学科,学科是高校的立校之基、发展之本,大学正是围绕学科组织起来的“学问之府”“知识加工厂”;“知识材料,尤其是高深知识材料,处于任何高等教育系统的目的和实质的核心”[3]。因此,学科是高校的本质属性,高校的业务开展围绕学科来组织。但对于我国新建本科院校而言,学科是一个既缺乏理论研究、又没有实践经验的新的领域,在组织实施学科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因此,本文基于高校学科本质属性探讨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如何围绕学科建设,谋划发展策略,实施学科建设发展规划,研究新建本科院校的未来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一、学科之于新建本科院校

从目前新建本科院校进行学科建设的情况来看,由于对学科建设的内涵缺乏深刻了解,对学科建设如何进行缺乏系统性的思考,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还不能从学科建设的本质和内涵去思考学科建设的具体工作,思路没有彻底厘清,举措缺乏推进力度,盲目性比较大。对什么是学科,什么是学科建设,学科与专业、课程是什么关系,学科怎么发展,学科方向如何凝练,学术水平怎么提高,都没有太多系统性的思考[4]。甚至一些人认为,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谈学科建设是应该的,新建的教学为主型地方本科院校谈学科建设为时尚早。笔者认为,无论什么类型的大学,无论哪一种层次的院校,学科建设都是高校办学的一个重要属性,都是促进高校发展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学科建设与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等的提高都有内在的紧密联系,对彰显高校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极为重要。对于新建本科院校而言,学科的发展关系到学校的生命,没有学科建设,就没有研究生教育,建成特色应用型大学的目标就无法实现;没有学科建设,就没有科研团队,就形成不了核心竞争力;没有学科建设,就没有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无法彰显;没有学科建设,就没有科学研究软实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就得不到提升。每一位从事高等教育的教师,不管来自于哪一种类型的院校,都应该有一个自己的学科“归属”,有一个长期关注和不断深入的学科方向,使自己能从孤立的教材中解放出来,站在一个较高的高度,以宽广的学科视野,将学科科研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科促专业、科研促教学的推动作用,实现自我不断提升[5]。还有一些高校对学科建设的内涵认识不充分,认为搞学科就是搞科研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学科方向没有得到有效汇聚,学术团队没有真正建立,个体科研还大量存在,整体合力还未真正形成。因此,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工作在实现学校价值职能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性,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等特点[6]。

二、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

前华中理工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指出,“对高等学校而言,学科的结构与水平如何,这是关系到学校建设与发展中的龙头”;“学校的科研与教学关系如何,这是关系到学校建设与发展中的基础问题”[7]。学科属性作为本科院校的一个本质特征,包括学科方向凝练、学科队伍汇聚、学科平台构筑、科学研究、成果管理、学术环境建设、教学要素建设等7大要素。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在推进学科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学科方向凝练特色不够突出

文献[8]指出,学科方向是学科建设的基础。一个团队能否成为好的学科团队,学科是否有优势、有特色,能否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首先是看它是否有明确的研究方向[9]。学科方向凝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学科方向设置大而泛,方向凝练特色不鲜明,未能充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方向设置随意性较大,不能形成稳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学科方向;不同学科方向之间发展不平衡,等等。

(二)学科队伍汇聚缺乏有力举措

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办学历史、办学条件、研究平台、文化积淀、地理位置等因素的限制,在高端学科领军人物、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引进上存在一定困难。由于缺乏前瞻性、前沿性、创新性的学术大师的带领,学科团队整体实力水平无法得到有力提升,承担的科研项目级别仍然不高,科学研究仍然在低水平徘徊,创新性、标志性的成果无法产出。

(三)学科平台构筑力度不够

平台是汇聚队伍的有力依托,是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办学历史不长,科研基础较为薄弱,在科研平台尤其是省部级科研平台(包括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立项上较为欠缺。

(四)学术环境未能充分营造

学科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既包括硬环境建设,也包括软环境建设,包括激励机制、学术会议交流、学术沙龙与研讨、学术风气建设等。只有硬条件保障,没有制度建设、氛围营造等软环境的建设,学科工作无法有力推进。

(五)学科教学要素有待进一步加强

高校的中心工作是人才培养,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对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就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科与专业的关系来看,学科促专业、科研促教学的推动作用不明显,有必要通过精品课程、规划教材、教研教改项目、教学质量工程等培育一批教学成果,以此大力促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真正形成系统化建设、整体化推进的良好发展态势。

三、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一)学科建设顶层设计

结合学校学科建设工作实际,横向比较其它高校学科优势,按照SWOT分析法,即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挑战(Threats)的综合分析,分析本学科的优势、劣势,以及与同类型、同层次学校的学科相比的长处和短处,寻找自身的发展机会,提出应对挑战的对策[10],如表1所示。在此基础上,提出“系统化设计、一体化建设、差异化发展、整体化推进”的顶层设计思路,以凝练学科方向、搭建学科平台、汇聚学术队伍、加强科学研究、注重学术交流、建设学术环境、促进专业建设、助推人才培养为重点,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科体系,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为建设区域性、应用型、多科性大学奠定坚实的学科基础。

表1 SWOT分析

1.系统化设计,科学把握学科发展宏观思路

根据学科建设实际,采取分层分类建设的思路,将市级重点学科与校级重点学科、重点学科与硕士专业学位点配套建设,分梯队建设校级特色重点学科和校级重点学科;根据不同学科建设现状,结合“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和硕士专业学位点申报,分两个梯队建设6大硕士专业学位类别;通过学科建设7大要素的同步推进,为硕士专业学位点建设提供学科背景支撑;按照“大学”办学学科性目标要求,深入分析学科现状,对照申报条件找差距,结合建设目标抓落实,系统设计、分段实施、相互渗透、互为支撑。

2.一体化建设,合理构建学科发展整体框架

坚持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学位硕士一体化建设原则。将教学要素建设纳入学科建设考核指标体系,充分发挥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相互促进作用,切实发挥学科建设对人才培养的积极支撑作用。建立科学、宏观、整体的学科发展理念,以平台为基础,以队伍为保障,以项目为抓手,合理构建学科发展的整体架构。

3.差异化发展,积极探索学科发展新途径

通过深入调研,加强对国内、省(市)内高校(尤其是同类高校)学科布局与建设情况的研究和分析,紧密结合地方经济产业发展需求,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创造学科特色,强化特色优势学科,积极培育和建设特色学科,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差异化发展的思想,不仅仅体现在特色优势学科寻求“错位发展”的布局上,还体现在学科建设的“分层分类”指导思想中。对于省(市)级重点学科,要不断强化学科龙头地位思想,以学科建设引领各项工作的开展;对校级特色重点(校级重点)学科,要树立学科龙头意识,积极发挥学科建设对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的推动作用;对没有承担各级各类重点学科建设任务的二级学院,要充分树立学科意识,打造科研团队,形成良好的学科与科研氛围,形成分类发展、各具特色、齐头并进的良好学科建设新局面。

4.整体化推进,着力完善学科发展有效举措

在一体化建设的基础上,按学科建设发展规划目标要求,结合学科建设七大要素,使学科方向进一步凝练,学术队伍进一步汇聚,学科平台得到有效构筑,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质量得到稳步提升,创造优良学术环境,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学科建设整体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整体推进学校教学与科研、学科与专业建设。

(二)主要措施

1.强化学科龙头地位思想

新建本科院校要实现快速崛起,寻求新的更大的发展空间,办成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必须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牢固树立学科龙头地位思想,加强学科龙头地位的认识和落实,充分确立学科建设在其他各项工作中的引领作用,按学科分类进行专业及其它各种要素建设,用5~10年时间,真正确立起学科龙头地位。学科建设实施过程中,真正做到各项政策要向学科建设倾斜,做到专业建设服务学科,队伍建设指向学科,经费投入保障学科,舆论宣传助推学科,教学要素充实学科,图书资料对接学科。

2.加强学科团队建设

学科团队是推动学科建设的重要载体,学科团队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的水平。需要建立以学科专业为依托,围绕学科专业方向和重大项目汇聚学术队伍的人才组织模式,努力建设一批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凝聚一批科研骨干。通过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多渠道、多形式引进人才,对学术水平高、社会影响大、能推动学科专业快速发展的领军“双高”人才要优先引进;坚持引人与引智相结合,全职引进与柔性引进相结合,短期使用与长期合作相结合,国内外引进与学校培养相结合,有效改善学科发展的人才环境,充分发挥引进人才在队伍培育、科研立项、科研获奖等方面的推动作用。

3.抓好学科平台建设

学科平台是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的重要依托,是人才汇聚的重要基础,是彰显和衡量学科建设水平的重要表现。需要进一步采取工作前趋的思路,站在一个宏观、长远、发展的高度,加大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培育与建设力度;在已经立项的市级科研平台基础上,抓好后期建设,积极培育部级、国家级科研平台。为体现平台的分层分类建设思想,形成各类平台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立项和培育一批校级科研平台。同时,注重二级学院教学与科研平台的统筹协调,将科研实验室纳入学校实验室规划建设,统筹对接中地共建实验室项目。在校园规划、资源配置上充分保障重点学科建设的需要,配备团队科学研究工作室或实验室、资料室。大力支持与其它单位联合组建科研平台,对与其它单位联合组建的科研平台学校将予以优先支持,并在申报更高级别科研平台时优先推荐。

4.提升科研项目与科研成果水平与数量

以学科平台为依托,以学科团队为载体,通过方向凝练、队伍汇聚与资源整合,抓好重大科研项目申报辅导及分级评审,促使一批基础扎实、队伍强、平台好的学科队伍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及各类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立项数量上有较大幅度增长。鼓励教师与校外专家开展合作研究,共同申报科研成果政府奖。出台重大科研成果奖励制度,积极鼓励产出SCI二区以上期刊论文、A类刊物论文等标志性成果。

5.大力营造科研学术氛围

以科研成果奖励为推手,大力营造学校科研学术氛围,加大重大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定期召开科研成果、科技成果、转让成果等总结表彰大会,激发全校教师参加科学研究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性,强化科研意识,增强科研工作使命感,以科研工作促进自身全面发展。通过开辟校报专栏、橱窗等形式多方面报道学校科研与学科建设进展状况,表彰一批学科科研突出的学术标兵、学科团队和二级学院,不断开创学校科研与学科工作的新局面,以此推动整个学科与科研水平的提高,营造学科与科研的良好氛围,形成良性循环,产出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实现省部级、国家级科研奖的较大突破。

6.加强学科的教学要素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工作

如果说学科是龙头,则新建本科院校的中心工作——人才培养,则是龙尾,各个遴选出来的重点学科构成了龙身的各个节点。除了高校的科学研究可以服务社会外,更多的服务社会的功能是通过大量培养的人才体现的。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除了既有的本科生培养之外,为了提升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还需要发展研究生教育,因此,推进学科建设工作还需要加强学科的教学要素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工作。增强重点学科与专业建设的匹配度,加大重点学科相关的重点专业建设、优质课程建设、规划教材资助、教改项目立项、教学成果奖培育的力度,大力促进学科专业的一体化建设,提升学科建设的整体化水平。在新专业申报、教学成果奖申报、精品课程建设、规划教材建设、质量工程等方面向重点学科倾斜。

对已有硕士学位授权点的新建本科院校,要积极探索研究生培养思路,不断积累经验,做强做大研究生教育;而更多的没有取得授权资格的新建本科院校,要积极鼓励更多的教师申报校外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积极争取带研指标,实质性参与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为后续申报打下坚实基础。

7.推动政产学研合作

“2011计划”与“协同创新”工作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新建本科院校也要积极参与到“2011计划”当中,坚持开放办学、合作办学的思路,加强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及学校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同培育、打造科研项目,提高协同创新能力。积极支持应用研究,加快科研成果的应用推广,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和科技计划支撑体系,结合自身研究特色和科研成果,大力拓展产学研合作平台,加强成果转化力度,积极对接企事业单位的应用需求;积极争取横向科研项目数量和经费上的有力增长,有效形成协同创新、互利共赢的良好机制,力求在一些重点应用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8.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

学术交流具有开阔眼界、开拓思路、创新方法、积累资源等重要作用。新建本科院校在推进学科建设过程中,要加大学术交流与合作力度,建立专门的学术交流机制,专门划拨学术交流经费,积极鼓励教师走出去,与高水平大学或科研机构开展合作,有计划地选派一批有较大发展潜力的科研骨干带着课题和任务到国内外知名大学或科研机构与知名专家、教授进行访学研修和合作研究,提高科研学术水平,培育和打造学校的学术大师。支持重点学科主办或承办高水平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提高学校对外开放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在出国(境)进修、合作研究及其他国际合作项目方面,对重点学科给予优先支持。

四、结语

以重庆文理学院为例,学校这几年通过实施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在强化学科龙头地位思想、加强科研工作管理的同时,着力推进重点学科建设,并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各项工作取得了持续进步,各项成果数量得到了稳步提升,在科研平台建设、科研项目立项、科研成果转化及应用、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2年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98项,比2011年增长24.7%,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项。2012年科研到账经费近900万元,比2011年增长70%。2011年至2012年10月份,发表的A类期刊论文,被SCI、SSCI收录论文100余篇,较2010年有较大增幅;同时,有10余篇论文在SCI二区期刊上发表,其中最高影响因子达到15以上;新增3个省级科研平台,包括1个重点实验室,1个工程中心和1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学校将继续按照建设特色应用型大学目标要求,深入实施“顶天立地”发展战略,牢固树立学科龙头地位思想,持续、有效地推进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不断强化高校的学科本质属性,引领学校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功能发挥。

总体而言,学科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是实现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层次与办学水平快速提升的重要工作,需要全校上下积极行动起来,统一思想,开拓创新,形成良好的联动机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合理规划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抓好二级学院学科建设的制度建设和组织实施,发挥各学科自身的能动性,建立立体化、多层次的学校——学院——学科“三位一体式”学科建设体制机制,以学科建设7大要素为载体,实现学科整体实力的快速提升,提高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增强学校的社会美誉度和认可度。

[1]朱益上.从高校本质属性看我国现代高校行政管理异化[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30(2):138-142.

[2]威廉·冯·洪堡.论柏林高等学术机构的内部和外部组织[J].陈洪捷,译.高等教育论坛,1987(1):93-94.

[3]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87:12.

[4]曲殿彬.关于提升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水平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6(8):34-35.

[5]马传松.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评论,2007(5):26-28.

[6]杨德磊,刘凌云,马长波.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对策与措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0 (6):10-11.

[7]王炯华.朱九思评传[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8]刘献君.论高校学科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 2000(5):16-20.

[9]杨宏志.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J].管理学刊,2010(5):78-82.

[10]谢桂华.高等学校学科建设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责任编辑穆刚)

AResearchonDevelopmentStrategyofNewly-establishedAppliedOrientedUniversityinTermsofDisciplineAttributeofCollege

ZHONG Zhiqi, LAN Gang, WANG Ruihu, WANG Minghua, CHEN Longguo

(ChongqingUniversityofArtsandSciences,Yongchuan,Chongqing402160,China)

Due to the quite originally weak foundation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relatively, the newly-established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have to search for a sustainable way to promote the education level and the social influential power.In terms of the existed misunderstanding and present situation towards discipline of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this paper proposed some new thoughts and measures, such as tighten up the leading position,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of discipline team, enhance the construction discipline platform, to name just a few.It focused on macro-medium-micro three level perspectives to build up a multi-level mechanism to push up the promotion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essential attribute of university; discipline; newly-established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G647

A

1673-8012(2013)01-0036-05

2012-10-29

钟志奇(1956-),男,安徽郎溪人,党委书记、教授,主要从事高教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重点学科新建学术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黄山学院校级重点学科简介
——生态学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广东省重点学科:兽医学科
广东省重点学科:畜牧学学科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