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疗效、安全性及生活质量的对照研究

2013-10-31杨建章徐辉王永学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10期
关键词:艾司西普兰躯体

杨建章 徐辉 王永学

抑郁症是一种以持续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精神科常见病,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的药物治疗起效时间多在2周以后,所带来一些不良发应影响了治疗依从性。艾司西酞普兰为西酞普兰的S型异构体,是一种新的高度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有报道认为[1]具有起效快、不良发应低的特点,因此我们进行了这一临床对照研究,现把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来自2012年3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疾病诊断与分类标准第三版(CCMD-3)中有关抑郁症的诊断标准;(2)无脑器质性疾病和严重的躯体疾病;(3)无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史;(4)无精神病性症状。共入组80例,其中男35例,女45例;年龄18~56岁;平均(36±2.7)岁;病程3月~5年,平均(10±5.7)月。观察6周,无脱落病例。所有入组病例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将入组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研究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19~55岁,平均36±3.1岁;病程3月~5年,平均19±8.1月;对照组男16例,女24例;年龄18~56岁,平均35.1±2.6岁;病程3月~4年,平均18±5.4月;两组以上各项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

1.2.2 以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治疗效果,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4周、6周各评定一次。以抗抑郁药副反应量表(SERS)评价治疗中不良反应,于治疗后1周、2周、4周、6周各评定一次。以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价生活质量,于治疗前、治疗后6周各评定一次。

1.2.3 给药方法研究组予艾司西酞普兰,起始量均为10 mg/d晨服,1周内视情况可加至15~20 mg/d;对照组予氟西汀,起始量20 mg/d,一周内视情况加至20~40 mg/d,维持6周,若患者伴有睡眠障碍,可合并硝西泮或氯硝西泮。治疗6周末艾司西酞普兰应用剂量为15±2.2 mg/d,氟西汀为(26±10.3)mg/d;两组合并硝西泮或氯硝西泮分别为研究组36例,对照组40例,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统计方法 所有统计资料应用SPSS 11.5统计包进行分析,应用χ2检验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各时期HAMD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各时期HAMD评分比较

表1示:治疗前HAMD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HAMD评分两组间比较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周时情况类似,治疗4周HAMD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缩小趋势,至治疗6周HAMD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缩小趋势更趋明显。

2.2 两组治疗各时期HAMA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各时期HAMA评分比较

表2示:表1示:治疗前HAMA 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HAMA评分两组间比较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时HAMA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HAMA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治疗6周HAMA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缩小趋势。

2.3 两组治疗各时期SER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1周、2周、4周、6周 SERS评分分别为:研究组(1.2±1.1)、(1.2±0.9)、(0.8±0.7)、(0.2±0.4);对照组(2.0±1.6)、(2.4±2.0)、(1.7±1.5)、(1.2±1.0)。两组间同时期比较1周、2周、4周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周末此差异更趋明显(P<0.01)。

2.4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周末GQOLI-74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周末GQOLI-74评分比较

3 讨论

躯体形式障碍多以多种多样的躯体不适症状就诊,反复的客观检查往往不能充分解释症状的原因。患者的不适感引起烦恼、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体验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又进一步导致更强更多不适感,在此精神交互作用机制下,病情起伏不定,变化多端,不仅使患者长期处于痛苦、烦恼之中,影响生活和工作能力,也常使临床医生感到困惑。因此快速缓解焦虑,改善抑郁成为临床治疗的关键,但常用的抗抑郁剂多在应用后2~4周才开始起效。究其原因在于一般抗抑郁剂摄入后虽能迅速使背侧缝际核5-HT水平升高,但同时却激活了具有抑制作用的胞体-树突5-HT1A突触前膜终端5-HT1B自身受体,使前脑的5-HT释放反而减少,只有持续不断的摄入抗抑郁剂使抑制性胞体-树突5-HT自身受体和突触前膜轴突终端5-HT自身受体逐渐脱敏,才能引起背侧缝际核5-HT神经元冲动传递增加,5-HT储存和释放增加,并随着突触终端持续的再摄取抑制,使前脑细胞外的5-HT浓度升高,方显示抗抑郁效果。因此缩短5-HT1A和5-HT1B自身受体脱敏过程,是抗抑郁剂快速起效的关键。艾司西酞普兰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西酞普兰的一种外消旋混合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即S-异构体,具有更强的选择性5-HT转运体抑制作用,可明显加快这些自身受体的脱敏过程。

本研究结果显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1周即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其HAMD及HAMA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说明艾司西酞普兰起效迅速,此与既往研究结果类似[1-3]。治疗2周末HAMD及HAMA评分有一定差异,前者与对照组相比继续显示出优势,可能仍然与艾司西酞普兰快速起效有关,而后者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则可能就氯米帕明来讲低剂量情况下,其抗焦虑效果比抗抑郁快,此推测需在今后研究中进一步证实。虽然治疗4周、治疗6周HAMD和HAMA评分两组间比较仍有显著差异(P<0.05),但从总体上讲,两组疗效的差异随时间的延长有缩小的趋势。从两组治疗中不良反应比较来看,艾司西酞普兰程度较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此亦与既往研究结果类似[1-3]。

新的康复观认为治病的目的不仅仅是解除病痛,更需关注其社会功能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研究显示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4],因此本研究把生活质量作为一个评价指标,结果显示艾司西酞普兰可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使患者得到明显改善,其GQOLI-74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我们认为不仅与快速起效有关,更重要的是治疗中的副作用少而轻。

总之,艾司西酞普兰作为一种新型的抗抑郁剂治疗躯体形式障碍,可快速缓解焦虑抑郁症状,且副作用轻,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1] Montgomrey SA,Anderson HF.Escitalopram versus venlafaxine XR in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Intrenational Clinical Psychopharmacology,2006,21:297-309.

[2] 黄继忠,乔颖.艾司西酞普兰在抑郁症相关问题的研究.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9,36(1):36-39.

[3] 陈月江.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四川精神卫生,2010,23(3):163-164.

[4] 张香云,刘卉兰,徐涛,等.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生活质量调查.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7,17(1):25-26.

猜你喜欢

艾司西普兰躯体
浅谈阿里普兰“果孜”歌舞概念及起源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甜梦口服液对抑郁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抑郁症状的影响
氢溴酸西酞普兰片对脑卒中后焦虑抑郁伴失眠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的影响
神奇的“艾司”
现在干什么?
米氮平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对照研究
印度“大头男孩”被尊为神
搬家
“人的躯体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叶挺将军囚禁岁月
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