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海27块边底水稠油油藏水平井钻完井技术

2013-10-25邓红涛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3年3期
关键词:井身新海固井

邓红涛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钻采工艺研究院,辽宁盘锦 124010)

1 油藏概况

新海27块是海外河油田一个主力开发区块,含油面积2.8 km2,石油地质储量672×104t,主要开采古近系东营组东一段油层,埋藏深度在1400 m左右,平均孔隙度31.4%,平均渗透率1927×10-3μm2,为高孔高渗储层;50℃原油粘度平均为2786 mPa·s。该区块为边底水层状油藏,一次开发底水锥进快,含水上升速度快,产量递减快,然而在直井井间还有很大一部分剩余油有待开发。为此,通过部署水平井来实现该区块的有效开发,通过水平井钻完井技术的摸索和应用,有效减缓了水锥,提高了区块采收率。

2 钻完井技术难点和措施

2.1 技术难点

(1)从地层上分析:上部地层疏松,钻进中措施不当易造成井漏、井塌、井眼扩大率超标等多种不利因素,给下步施工带来难度,并且固井水泥不易返至地面。

(2)从地质导向上分析:由于油层底部有底水,且下部为注水层位,需要控制水平段轨迹在靠近油层上界面运行,防止后期底水锥进造成含水率急剧升高。同时由于地层倾角较大,仪器的精度有限,要保证水平段油层钻遇率,控制井眼轨迹有一定的难度。

(3)从固井工艺上分析:采用套管外封隔器固井工艺,要保证管外封隔器正常下入到井内,并保证在憋压时,能有效胀封来封隔井眼,实现上固下不固的固井工艺有一定的难度和风险性。

2.2 技术措施

(1)控制钻具下放速度,防止人为造成过大的激动压力和抽吸压力,压漏或抽垮地层;放大水眼、降低泵压、坚持划眼;接单根晚停泵早开泵等;固井施工注意优化固井设计,计算好水泥的用量;施工中如果出现井漏断流,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环空倒灌水泥,确保井口水泥的有效封固。

(2)定向段和水平段使用地质导向钻井,有效预测和控制井眼轨迹,保证水平段的油层钻遇率;同时根据钻进中反映出的地层参数,及时调整井眼轨迹。

(3)在下完井管串前,做好充分的井眼和钻井液准备,规范固井施工全过程,保证施工的连续性。

3 钻完井技术[1-4]

3.1 优化井身结构

通过钻井实践,对该区块的钻井井身结构进行了优化,将三开井身结构改为两开,表层主要是封上部松散地层,为下部钻井施工提供条件,防止下部施工使用高密度钻井液压漏该地层;二开油层水平段采用筛管配合套管外封隔器完井,水平段入口点以上固井返地面。以该区块两口井为例,井身结构优化对比见表1。

3.2 钻井参数优选

上部井段和进入目的层前泥砂岩地层交界处,地层胶结疏松,控制造斜率有一定的难度。根据本区块以前的施工经验,采取钻头不装水眼、使用大角度单弯螺杆、控制泵压等措施,保证造斜率,同时要减少定点循环的时间,防止井眼扩大率超标。

表1 井身结构优化对比

钻进施工中最大的难度是大斜度井段岩屑床导致的粘卡、拖压、抽吸等。水平段钻井参数控制排量30~50 L/s、钻压100~150 kN和泵压7~8 MPa,防止产生大肚子井眼;晚停泵、早开泵,排量由小变大;钻进中排量满足携带岩屑的要求,钻压满足适当的钻进速度,防止因钻速过快岩屑未及时返出而导致卡钻。

3.3 导眼回填技术

在导眼完钻后,通过测RFT和油水界面测试,确定油水界面和相关参数,结合主眼的井身设计剖面,一般用超细水泥导眼回填至窗口以上50~60 m,并考虑20%水泥附加量,计算好灰量;为保证导眼回填质量,分段回填,做好回填固井设计,保证施工连续性。

3.4 井身轨迹控制技术

管外封隔器与井眼间隙小,下入难度大。因此在井身轨迹上必须控制狗腿度,要求连续三点全角变化率不能超出9°/30 m,并做好邻井防碰。增斜段钻具组合:φ241.3 mm钻头+短马达+浮阀+短无磁钻铤+MWD(带ZINC测斜短接)+短无磁钻铤2根+127 mm钻杆36根+127 mm加重钻杆+177.8 mm钻铤3根+127 mm钻杆;水平段段钻具组合:φ241.3 mm钻头+短马达+浮阀+测斜短接+(GVR)LWD+MWD+短无磁钻铤2根+127 mm加重钻杆3根+127 mm钻杆66根+127 mm加重钻杆12根+177.8 mm钻铤3根+127 mm钻杆。

要求开窗点以下使用LWD地质导向跟踪,利用LWD随钻仪器反映出的自然伽马曲线、GVR工具提供的三个侧向方位电阻率及成像、一个环形电阻率、一个近钻头电阻率和伽玛测量[1],再结合气测、岩屑录井分析,及时掌握实钻井眼轨迹相对于油层的位置,并及时调整井眼轨迹。

例如,根据岩性、电性特征与油气显示特征,油层、低产油层、油水同层、水层测井解释的综合分析,重新确定了海外河油田新海27块测井解释图版(图1),其中油层解释标准为:岩性以含砾中细砂岩为主,全烃含量5%以上,定量荧光9.5~12.0级,电阻率在40Ω·m以上。在新海27-H7井使用LWD随钻测井进行导向,钻至井深1710 m时电阻率由35Ω·m降至10Ω·m,自然伽马由75 API上升到95 API。现场录井全烃含量由1.5%降至0.4%,定量荧光级别由8.7降至7.5级。综合分析认为,水平段已靠近上部泥岩地层,必须将井眼轨迹向下调整,降斜增大垂深后,保证了油层钻遇率,顺利完成水平段施工。新海27-H7井设计和实际井身轨迹见表2。

图1 新海27块测井解释图版

每钻进一个单根测斜取值,在水平段施工过程中,加密测点,每钻进3~5 m测斜一次,及时对井底和待钻井眼轨迹位置进行预测,施工中发现漂移及时处理,采用滑动钻进和旋转钻进相结合,保证油层钻遇率。

3.5 选择性完井技术

3.5.1 通井施工方案

下套管前进行双扶正器模拟通井到底,修整了井璧上的沟槽,保证井眼畅通,保证管外封的涨封效果,防止水泥浆下沉到筛管段。

3.5.2 下套管和固井技术要求

先按固井设计下完井管串,通常完井管串结构如下:引鞋+177.8 mm热补+φ177.8 mm/TP100H弹性筛管+φ177.8 mm光管1根+φ177.8 mm盲板+206 mm管外封隔器+φ177.8 mm光管1根+φ210 mm分级箍+φ177.8 mm套管。

表2 新海27-H7井设计和实际井身轨迹对照

要求在下盲板后,正常下套管每下10根灌一次,注意控制下完井管串的速度,下完后对固井设备试完压,憋压胀封封隔器,在此期间尽量保持压力稳定[2]。然后连续打压,剪断分级箍销钉,建立循环,正常固井。

3.5.3 固井效果检测

固井若出现井漏要按施工预案进行环空倒灌,固井侯凝测完声幅后,钻穿分级箍,通过伽马密度-声波变密度测井,验证管外封效果良好,实现了水平段入口点前固井,水平段筛管完井的选择性完井工艺。

3.6 油气层保护技术

二开使用对该地区具有较好配伍性的XC聚合物混油钻井液体系,该体系能够控制钻井液滤失量,抑制储层水化,防止钻井液滤液对油层的污染,并能满足安全快速钻井的要求。严格控制钻井液的固相含量,保证固控设备充分运转,防止固相堵塞油层通道,使固相颗粒对油层的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

在钻开油气层前加好油层防渗透剂;进入油气层后,加强井控工作,加快钻井速度,减少对油层的浸泡时间。固井过程中按设计水泥浆类型及其密度施工,充分利用好冲洗液、隔离液,提高固井质量。完井前使用完井液替泥浆,保护油气层。

4 取得的效果

新海27块水平井二次开发基础井网2004-2007年建成,方案部署水平井32口,完钻32口,钻井成功率100%,油层钻遇率97.5%,断块开发指标得到质的提升。方案要求年建产能12×104t,实际完成年产油量12.2×104t,区块日产油水平由32 t上升到351 t,达到一次开发高峰期产量,采油速度由0.26%上升到2.84%,综合含水由93.6%下降至83.3%,采收率由15.3%上升到31.0%。

2009年开展了二次开发扩大部署研究,增加地质储量451.6×104t,并成功在新海27块周边部署水平井25口。截止目前实施10口,平均单井日产液36.2 m3,日产油7.6 t,累产油达2.67×104t。确保了区块以大于1.5%的采油速度继续稳产。

5 结论及认识

(1)钻进中控制好钻井参数,使用合适的钻具组合,能够有效控制全角变化率和井眼扩大率,为完井管串的顺利下入准备好条件。

(2)通过测RFT和油水界面饱和度,摸清地层情况,有利于下一步的地质导向施工;同时全面推广LWD/MWD和地质导向技术,动态检测与调整井斜和方位,提高了轨迹控制水平和油层钻遇率。

(3)利用管外封隔器实现边底水层状油藏水平井的选择性完井,提高了区块开发整体经济效益。随着油田开发的需要,开展选择性完井新工艺的研究很有必要。

(4)应用油气层保护技术,减少储层伤害,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油层的高效开发。为实现整个区块的开发效率,还需进一步开展保护油气层技术方面的研究。

[1]狄富春,吕建云,赵立文,等.提高薄油层水平井油层钻遇率的技术研究[J].石油钻探技术,2008,(2):25-27.

[2]吴国军,佟德水.辽河油田兴古7块水平井钻完井技术[J].石油钻采工艺,2011,(3):48-50.

[3]刘匡晓,魏士军,郭金爱,等.川东北超深水平井轨迹控制方法优选[J].断块油气田,2011,18(2):254-256.

[4]田平,薛建国,蒋建宁,等.河南油田泌页HF1水平井钻井技术[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2,26(3):88-90.

猜你喜欢

井身新海固井
东海井身结构优化与钻井提速技术
神府致密气区块井身结构优化研究与应用
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
生产实习课教案
新海丰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船期表
新海归
几种固井质量评价仪介绍及其应用分析
关于固井循环温度的一点探讨
一种新的钻井井身质量评价方法
基于安全风险评价的深探井井身结构设计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