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临床诊治分析

2013-10-25夏春明王建国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21期
关键词:排空电针功能性

夏春明 王建国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临床诊治分析

夏春明 王建国

目的 探讨电针治疗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 本院诊治的48例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 根据随机数字法, 将其分为对照组(药物治疗)和观察组(电针治疗), 每组各24例, 对两组临床疗效、治疗时间, 以及病程, 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治愈率明显升高, 治疗时间和病程明显缩短,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 电针治疗的疗效显著, 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电针;疗效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作为腹部手术的常见并发症, 是以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特点的功能性疾病, 主要临床表现为胃排空延迟[1]。目前, 临床治疗功能性胃排空障碍, 多以药物保守治疗为主, 而电针治疗也是近年来的新型治疗方法。本研究中, 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 黄冈市黄州区人民医院诊治的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 给予电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 本院诊治的48例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 根据随机数字法, 将其分为对照组(药物治疗)和观察组(电针治疗), 每组各24例。24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8例, 年龄18.0~76.0岁, 平均年龄(60.0±7.0)岁, 其中良性病变10例、恶性病变14例;24例观察组患者中, 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7例, 年龄20.0~75.0岁, 平均年龄(61.0±6.0)岁, 其中良性病变9例、恶性病变15例。两组性别、年龄、病变类型比较, 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诊断标准:腹部术后每天胃引流量>800 ml, 持续引流时间>10 d;经检查没有发现胃流出道机械性梗阻现象;没有明显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没有糖尿病、硬皮病、甲低等导致胃瘫的基础性疾病;没有应用吗啡、阿托品等平滑肌收缩药物。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治疗方法 采用药物保守治疗。入院后给予持续胃肠减压、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肌注20 mg胃复安,2次/d, 5 d。

1.3.2 观察组治疗方法 采用电针治疗。入院后给予持续胃肠减压、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于内关、手三里、足三里等穴位, 进行针刺治疗, 随后应用电针仪, 通过低频连续波, 进行电针治疗, 2次/d, 每次持续15 min, 连续治疗5 d。

1.4 观察治疗及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对两组临床疗效、治疗时间, 以及病程, 进行观察和比较。临床疗效判定标准[2]:(1)治愈:腹胀、呕吐症状消失, 连续两天胃肠减压胃引流量<300 ml/d, 进食正常, 造影检查显示胃蠕动良好, 没有胃潴留;(2)无效:腹胀、呕吐症状没有改善, 胃肠减压胃引流量没有减少, 不能进食, 造影检查显示胃蠕动较差, 发现胃潴留。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 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率的比较, 采用卡方检验,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治愈率明显升高,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住院时间和病程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治疗时间和病程明显缩短,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详细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住院时间和病程比较(x-±s)

3 讨论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也称为胃瘫综合征, 好发于腹部术后,也可继发于妇科手术, 多表现为餐后上腹疼痛、饱胀、恶心、呕吐等症状[3]。目前, 对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清楚, 可能与胃缺乏周期性消化周期运动复合波的III相波活动有关。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检查时需要排出胃流出道的机械性梗阻, 常用的检查方法有胃镜、X线检查、核素标记胃排空检查、超声检查等, 其中核素标记胃排空检查是检查胃排空的金标准, 但是由于检查条件有限, 胃镜检验、X线检查被广泛应用于基层医院胃排空功能的检查。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治疗以药物保守治疗为主, 并辅以禁食、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 药物治疗以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大环内酯类药物为主[4]。本研究中采用针刺足三里、手三里、中脘等穴位, 进行电针治疗, 通过低频电波作用, 增加胃蠕动, 尤其适应于药物治疗疗效不佳患者。电针治疗方法操作简便、病程短、起效快, 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减少住院时间, 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被广泛应用于基层医院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治疗中。

本研究中,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治愈率明显升高, 治疗时间和病程明显缩短,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而言之, 对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 电针治疗的疗效显著, 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1] 龚东明.电针治疗腹部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临床观察.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33(22):3066.

[2] 尹军平.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研究进展.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9, 16(9):898.

[3] 王俊.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分析及防治进展.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8,26(10):807.

[4] 童强.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诊断和治疗.腹部外科杂志, 2010, 19(1):39.

438000 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人民医院普外科

猜你喜欢

排空电针功能性
抽水蓄能电站小负荷发电排空上水库可行性试验研究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差异化功能性纤维研究进展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胃三维容积超声造影与上消化道碘水造影评价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疗效的价值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云海相接,追浪排空
电针与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