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贫困生受资助后的教育方法探讨

2013-10-21朱新亮

卷宗 2013年7期
关键词:责任感贫困生资助

朱新亮

摘 要:高校中贫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受到资助后,还应对其进行关注。本文从得到资助后贫困生的群体特点、存在问题、解决办法等方面,展开对贫困生受助后教育方法的探讨。

关键字:贫困生;受助;教育方法

每年秋季,高校都要进行贫困生的入库申请与认定工作。对于贫困生的教育培养,不仅要做到让贫困生公开、公正和公平入库得到资助,当贫困生接受资助后,还要做好后续的教育引导工作。

1 受助贫困生的特点

当今大学校园,充斥着许多社会新鲜元素。多元化的发展空间与个性化的自我追求,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的主流,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学习和生活,受助贫困生的特点也显而易见。

1.1 自尊心强,易实现“自我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指出[1],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机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从性格上分析,有些受助贫困生比较沉默寡言。由于受到生活条件的制约,他们的交际圈也有限。而且比较敏感。如果他们犯了错误,教育则要点到为止,因为他们思考的问题比较多。于是我们在做工作的时候,或是谈话的时候,一定要根据他们各自的性格,语气得当,以免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开展贫困生的自我教育工作。

1.2 兴趣爱好不够广泛

贫困生由于受到家庭条件的制约,没有充足的条件给他们创造优越的生活环境。他们平时的爱好,要么打打篮球,踢踢足球。很少有音乐、轮滑和动漫等业余爱好。在同学的交往圈中,卡拉OK没有他们的身影,轮滑场上也没有他们的踪迹,动漫社更不是他们的追求。

1.3 成功欲望比较强烈

与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同学相比,贫困生往往成功欲望比较强烈,他们做事情的时候总爱瞻前顾后,也许是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家庭都是这样教育孩子“能改变农村生活的黄土地,只有上学,一定好好学习,将来才能在大城市生存,才能生活的更好。”而家庭条件好的同学,往往没有后顾之忧,他们的生活都被安排好,不急功近利。在这种情况下,贫困生更有一种强烈的成功欲望,只有成功才能改变自己,改变家庭的命运、但是,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在这种成功欲望的刺激下,当他们受到挫折时,更容易导致偏激的行为,如马加爵事件,还有很多学生走上了传销,离校出走,自杀自残等不归路。

1.4 吃苦耐劳,外表朴素

有一篇文章写得好,你看过贫困生的手和脚吗?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很多不同,他们面目看起来相对成熟,手上有老茧,衣服朴素大方,没有名牌的化妆品等。这是由于他们家庭贫困,需要长期劳动,经受太多坎坷所导致的。

2 受助贫困生存在的问题

贫困生渴望得到“关爱”,而不是渴望得到“关注”,他们在得到学校或者社会资助的同时,又不想把自己的家事暴漏于大庭广众之下,不愿把自己贴上“贫困生”的标签。因此无论物质资助还是精神鼓励,一定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1 强制贴上“贫困”的标签

如果想得到社会的资助,就会在媒体上曝光,在学校公示,这就给很多贫困生造成进退两难的地步,因为他们好面子。遇到这种情况,解决途径其一,了解情况,如果他们能通过勤工俭学或奖学金能弥补助学金,那么可以尊重他们的选择,不要资助,靠自己的双手,自己的智慧,来为自己解决生活困难,我们支持;其二,了解情况,家庭确实困难,自己又没有勤工俭学的好机会,也没有拿到高额奖学金的可能,那么,我们必须给其做工作,在物质资助的同时,给他们提供必要的精神资助。

2.2 政策无法保证,导致人们对受资助的学生不满

申请贫困生资助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很多人弄虚作假,开具了贫困证明。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一旦申请成功,势必对家庭真正困难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打击。

3 受助贫困生个性化教育和引导

受助贫困生,应该在自己的行为上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不用得到资助的买奢侈衣物用品,不请客吃饭,要生活简朴,反对浪费。除此之外还应对其进行如下教育:

3.1 感恩教育

父母给了孩子生命,儿女会“报得三春晖”,这是最朴素的感恩。可是,感恩教育不能仅限于对父母感恩,还应对周围一切對自己有利的事物感恩。贫困生拿到资助后,要对国家、社会和学校存在感恩之心,励志学习,做一名在社会上的有用之才。

当今世界,价值观变化迅速,感恩是培养做人标准的底线。一旦放松对贫困生的感恩教育,他们就会认为所有得到的资助都是应该的,反而,得不到资助就会怨天尤人。

3.2 责任教育

对社会有无责任感,是检验人生境界高低的尺度。社会责任感不是抽象的,具体体现在对家庭、他人、集体的情感、态度、责任和义务上。贫困生的责任教育,非常敏感,我们要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但是又不能求报答。因此,我们要多于他们交流,多多解决他们的疑问。及时疏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有了责任感,他们才能做好自己的事情;有了责任感,他们才能比别人做的更加出色;有了责任感,他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奉献的快乐。

3.3 人际交往能力教育

有些受到资助的贫困生,缺乏人际交往能力。尽管存在交往,但交往面很窄,一般局限于同桌同学或前后左右邻桌的同学,交往比较表面化。要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现实,敞开心扉与他人和睦交往。

贫困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更加在乎别人的看法,往往会忽视自己的处事原则。敏感内向的性格,是一个容易喷发的火山,因此,我们要多鼓励他们与人交往,多与同学结交朋友,让他们能体会到与人交往的快乐。

综上所述,大学贫困生是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会遭受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和困惑。我们对待这个群体,要付出最大的努力,全方位全过程教育和引导,让他们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R]。中国高等教育,2004(20):3-5

[2] 林冬桂著:《班级教育管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02页

猜你喜欢

责任感贫困生资助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