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低段应用题教学的教学策略

2013-10-21陈自义

卷宗 2013年7期
关键词:应用题数量创设

陈自义

应用题学习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儿童解决应用题的水平不仅代表了他们掌握、理解数学基础知识的水平,也代表了他们应用己有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关于学生数学应用题解决的研究课题越来越受到数学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学研究者的重视。笔者从教以来,一直承担小学低段数学学科的教学任务,并对小学低段应用题教学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思考。

1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定势与已有的经验背景精心设计数学活动,努力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正如叶澜所说:“一个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的教学设计,会使师生教学过程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空余地。”

当然,在小学低段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创设教学教学情境,要充分体现以下三个原则:

1.1 创设教学情境要具有针对性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礼记。中庸》)。“这就需要我们多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状态的预设,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创设数学情境,确保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知识相互作用。使学生在“既陌生,又似曾相识”心理驱使下,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1.2 创设数学情境要具有真实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现实生活,是生活中关于数与形经验的提炼与结晶。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走进学生身边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数学教学才能焕发生命活力。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的结合起来,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消除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不仅有利于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更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再,同时增强了数学的应用意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创设绝不是简单的文本重现,而是教师与学生对文本的新认识、新创造,更不是为了教学人为地编造,而是实际生活中真实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只有真实的教学情境,才能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应用题的学习活动中去,才有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体验到生活处处有数学,从而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

1.3 创设数学情境要具有可行性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必须从学生理解与感悟能力出发,力求让学生从教师创设的数学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通过积极动脑、动口、动手,达到解决书写问题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一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需要,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去,自然的生发学习的需求;二是要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中学习数学,而不是直接获得结论;三是要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解决问题,沟通知识点的联系,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的方法,科学的思考问题,寻找解题途径;四是要促进情感与态度的发展,避免传统数学教学中的只重知识技能不重学生人文精神的滋养。

2 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培养敏锐的问题意识

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要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问题。”传统的教学中,课堂中的提问成了教师的专利,学生只是被动地回答问题,很少给学生主动质疑,主动提问的机会。教师牵引着学生围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的课堂教学已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更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所以,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精心预设教学环节,舍得给学习思辨的空间、时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的同学才有探索的欲望,才能主动开动脑筋,去打开智慧的大门。要让课堂提问从以老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特别是在应用题教学中,要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去“生成”,形成认知冲突,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不能是盲目的、随意的,要有科学的指导,要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可以对课本进行质疑。引导学生在知识的结合点上找问题,也就是在 新旧知识的的内在联系上发现和提出问题,鼓励学生从自己不明白、不清楚、不理解的地方找问题。还可以引导学生质疑生活,从参与实践中发现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我们身边处处有生活问题,所以在教学应用题时,让学生从 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數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这样学生就会逐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地把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紧密联系在一起了。

3 强化数量关系训练,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提高学解答应用题能力有效途径就是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与训练。数量关系是指应用题中已知数量与已知数量,已知数量与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只有搞清楚数量关系才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恰当的选择算法,把数学问题转化成数学式子,通过计算进行解答。因此,低年级教学中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实际上是四则运算的算理与结构。所以从应用题教学的一开始就要着重抓好分析数量关系这一环,来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培养思维的逻辑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把应用题中数量关系与四则运算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掌握解题步骤和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分析应用题的方法和手段可分成不同层次,低年级可让学生自己动手,运用学具操作来分析和理解数量关系,摸拟应用题中实际事物的数量变化情况,然后找出数量间的关系。

培养思维的可逆性。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由于低年级儿童思维的具体性和表面性,解答倒叙题和逆向题感到困难。应运用对比,克服儿童头脑中各种思维定势的干扰,促进其逆向思维的逐步成熟。在他们开始学习简单应用题时,经常利用日常生活的经验,并以其为支柱来解答应用题,对每一道题的算法,教师都要认真说理,也要让学生去说理,使学生能够将数量关系从应用题的情节中抽象出来纳入到己有的概念中去。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使其最终能进行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地思维。“一题多解,比较优势”是大家常用的教学方法,一题多解与多题一解是两种不同的教学设计,后者是重复性学习,在练习初级阶段起巩固知识的作用,前者是创造性的学习,要求学生在短时期内从不同角度揭露同一事物的数量关系,这种求异思维,可以开拓思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

总之,从应用题教学的发展来看,低年级应用题教学是整个应用题教学的基础,学生在这个阶段学习中对应用题的结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思维方法掌握的如何,都将直接影响以后应用题的学习,因此必须从基础抓起,做好低年级应用题的教学。而教学的过程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过程,教学实践是一个“摸索”与“磨合”的征程,所有教学设计前提条件是:一定要适合学情,只有“教与学”的双方和谐一致了,才会有学生个性化的精彩表现;才会涌现出真正创造性“思维火花”。

猜你喜欢

应用题数量创设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统一数量再比较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