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文朗读的意义及方法探析

2013-10-21晏岚

卷宗 2013年7期
关键词:语感培养语文教学

晏岚

摘 要: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 朗读教学的地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其作用也未得到充分的发挥。近年来,关于语文教学中教师讲得过多、学生读得太少的呼声较多。语文教学本身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个人的语文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人的语文积累,如何积累?主要还是读书,尤其是要朗读。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太多,分析得太细,忽略了诵读,课堂上诵读的频率很低,朗读没有情感,粗略的读课文。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成了一个充满热情的、独立的、反思的阅读主体,就会多了许多自我发现、自我充实的阅读机会。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文朗读;语感培养;情感思维

1 朗读的概念及意义

朗读就是把书面语言转化成声音语言,实现无声语言向有声语言的转化,用声音的形式把语言所要求的各种情感表达出来。朗诵赋予了文字生命,让语言文字表达的情感在朗诵中声情并茂地得以体现。新课标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理解课文,能够加强注意力的培养。阅读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智力活动,不仅仅只是机械地口头上重复原文,而是通过口头的朗读将原文转化为自己头脑中的思想,进而理解、掌握。基于此特点,教师先训练小学生进行出声地朗读,使小学生集中注意力,逐渐让小学生改变这种被动的注意,养成主动的注意的习惯。

第二,有效开发学生智力,增强感性意识。朗读是小学生思维沟通、交流上的重要工具。小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工具将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再通过不断地交流,提高自身的综合水平,加强智力的发展,让思维更加灵活。小学生可以通过朗读方式获得更加丰富的、多样的、感性的经验。

2 学生朗读课教与学的现状

2.1 现状一:重讲轻读,重问轻读

多年来,传统的分析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太注重讲和问。拿到一篇课文,老师就用提问的方式进行逐字逐句地理解和分析。课文分析完了,课也就上完了。过于琐碎的问题导致了毫无意义的满堂问、满堂灌。这样,学生课堂上就没有时间去阅读,对教材中优美的语言文字、教材包蕴的丰富知识和情感,就无法亲自去品味、感受,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2.2 现状二:目的不明确,要求不清楚

由于教学大纲的要求,不少老师已开始重视朗读训练,但由于对朗读教学的目的不明确,对各年级朗读教学的要求不清楚,只好采取随意性的“滥读”。在不少公开教学中,不少老师仅仅把朗读当成装饰品点缀一下,或为了老师的提问而读,仿佛不读一下,提问就不能体现启发性;或是预定的教学内容已讲完,可还没有下课,为了凑时间而毫无目的地读。

2.3 现状三:朗读材料的安排随意性强、简单化倾向严重

长期以来,有一种错误的思想在主导着人们,多读总没有坏事,多读反正有好处,所以,出现了一种令人担忧的局面,就是在整堂教学过程中,顺手捡来一篇文章,教师用比较多的朗读方式要求学生读,学生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为读而读,没有用心去读,更谈不上用情,只是有口无心地“念经”;此外,教师总是有选择性地盯着一些朗读较好的学生,其他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地当听众。

2.4 现状四:教师的朗读指导方法机械

教师通常指导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强调有感情地朗读某一部分或者把文中某个人物形象地语气读出来,这样的指导方式不能融理解、感悟为一体,也就达不到朗读的目的。

2.5 现状五:教师对学生朗读的评价过于单调

有效的朗读评价是促进朗读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当教师对学生进行朗读评价时,我们听到的常常是这样的评价语言:“你朗读的声音很响亮”;“你朗读得很流利”;“你朗读得很有感情”;“你朗读得还可以”;“你朗读得不错”……这样的評价语言让听者真有隔靴搔痒之感。“读得还可以”“读得不错”这一类的评价,令我们只见其表,不见其里,而至于“为什么不错”“哪里不错”学生是没有办法得知的。

3 教师在学生朗读中的作用

朗读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读通、读懂、会读。 要通过多种形式在朗读的实践中逐步训练提高的,而不是靠老师讲会。要想开好朗读课,要求教师必需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紧扣教学目标设计朗读训练的课文。教师具体需要做以下工作:第一,研究《大纲》,制订朗读训练计划。根据《大纲》对不同年段提出的朗读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制订详细的朗读训练计划。每篇课文都有它一定的教学目标,朗读训练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设计好各个朗读及教学环节,让朗读训练为完成教学任务服务。第二,教师合理分析学生朗读的基础,并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纠正不良的朗读习惯,强调在朗读中突出重音字节、高音字节,强调抑扬顿挫,强调学生理解朗读教材。第三,要突出难点和重点,对于本地方言中的重点和难点音,对于朗读中容易出现的换气点、断句点,要提前做出分析。第四,教师帮助学生品赏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并通过朗读积累语言文字,使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4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的方法

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怎样指导学生有效朗读呢?

4.1 加强训练,打好朗读基本功

要想让学生的朗读达到较高的境界,首先要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课本。要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 。在正确阅读的基础上,做到流利、有感情地读,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4.2 教师示范朗读,加强指导

教师可以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示范指导,以自己精彩的朗读带领学生朗读,教会学生处理重音、停顿,恰当运用的语气、节奏、音色等。这就需要老师有过硬的朗读水平,并富有表情的朗读多了,学生才会读出丰富的情感。

4.3 使用不同的朗读形式

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朗读教学应根据教学对象和所朗读的文章特点进行选择。多种多样朗读的形式:(1)听朗读。新教学大纲里要求我们要经常组织学生听朗读,因为它是一种能训练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活动。(2)示范朗读。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3)引读。当需要借助读来分清段中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4)分角色朗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时宜采用分角色朗读;(5)齐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此外,还有领读、散读、轻读、分组朗读等方式,只有恰当的应用朗读方式,学生才能读有所获。

4.4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读后评议

教师的评价对于激励学生的朗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那如何作好评价呢?鉴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认为对于朗读的评价要在精准并具有一定指导性的基础上回归感性。学生朗读完后,教师要及时发现他们的不足,适当点拔,给予鼓励,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导他们逐渐实践中掌握朗读的规律,学会朗读的基本方法。

4.5 改革语文考试的形式

要把朗读作为期中、期末考查评估学生语文成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的阅读成绩必须包括朗读成绩。

在小学阶段不管哪个年级,都应当突出阅读训练。 有效地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总之,激发兴趣,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有效指导,提高学生读的技巧;合理练习,巩固学生读的实践,让学生尽可能地获得朗读的技能技巧,从而形成言语能力,促进学生语感形成,发展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语感培养语文教学
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刍议小学语文语感培养
始于精心行于精致成于精彩
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